提起靜脈曲張,當患者經外科醫生評估,認為一般保守性治療(例如壓力襪等),已不足以處理有關的病徵時,可能會安排他們接受手術治療。除了傳統的外科手術外,「靜脈腔內激光」亦是一種新的微創治療選擇。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程序可以日間手術方式,在診所進行,病人在過程中完全清醒,而醫生亦會利用超聲波儀器監察血管狀況。手術時,醫生先在病人的大腿注射局部麻醉藥物,並在大腿開一個比針孔略大的小切口,然後把光纖導管從傷口進入靜脈,穿越患病的靜脈時,光纖便會發放激光能量,燒灼靜脈壁令其萎縮,最終令整條靜脈被消融,徹底解決靜脈曲張的問題。
與傳統手術比較,靜脈腔內激光治療的創傷性較低,病人亦不必全身麻醉,康復時間較短,術後疼痛、傷口紅腫等情況亦較輕微。病人在治療後,稍經休息已經可以落地行走,日常生活基本上不受大影響,約兩星期後可逐步恢復運動。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一般只需作局部麻醉,適合大多數的病人使用,即使本身患有疾病或服食藥物而不能全身麻醉的病人,亦可以接受此治療。而治療的傷口較全統手術小,傷口腫脹及痛楚等後遺症亦較輕,大部分人完成治療後即日可恢復正常活動。
讀者亦須留意,這種技術主要針對較大的靜脈曲張,並不適合用於處理較幼細、過於彎曲或異常的血管。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9%9D%9C%E8%84%88%E8%85%94%E5%85%A7%E6%BF%80%E5%85%89%E6%B2%BB%E7%99%82-19237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It is an educational platform aim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i. veins. How to achieve the possible symptomatic, functional and cosmetic outcome by different treatments to the needs of individuals with venous problem. ii. Thyroid diseases, parathyroid, goiter, thyroid cancer, etc... 這是一個教育博客,提供教育關於腿部靜脈曲張及蜘蛛網血管問題,提供各類針對腿部靜脈的治療技術,包括微創靜脈腔內激光及射頻、超聲波導引注射、及外科手術等等。另提供甲狀腺, 甲狀腺亢進, 甲狀腺癌, 甲狀腺腫大, 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素, 甲狀腺 症狀, 甲狀腺素低, 甲狀腺素高,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醫生, 甲狀腺檢查教育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治療複雜腹部主動脈瘤
我們的身體滿布血管,當中最大的要算主動脈,位於人體的胸腔及腹部,不停地隨看心跳擴張收縮,運送血液由心臟到全身各器官。若主動脈壁不正常地擴張便會形成主動脈瘤,較常出現於腹部主動脈。其風險是一旦主動脈瘤破裂,便會大量出血,病人會於短時間內失血致死。
因此,大多數患者會接受微創血管腔内手術醫治腹部主動脈瘤,但一些形狀較複雜的血管瘤未必適合用微創手術而需接受開放式手術,開放式手術創傷性較大,一些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未必能承受。幸而,現時有些鞏固儀器能於微創血管控內手術時使用,令一些本來不能用微創手術又不適合開放式手術的患者受惠。
腹部主動脈瘤患者多為年長人士,男性及有家族史的人患病風險亦較高。現時,醫學界仍未真正了解其成因,但主要與血管退化有關。年齡增長,動脈粥樣硬化及主動脈壁產生過多的溶解酵素等都會令血管壁失去彈性而慢慢擴張,最終血管壁會抵受不住正常血壓而破裂。
大部分腹部主動脈瘤都沒有徵狀,多數於接受超聲波或電腦掃描檢查時偶然發現,若出現腹部及背部痛是則可能是爆破先兆,應立即求醫。
現年60多歲的何先生(化名)曾患有肺癆及接受「心臟通波仔」手術,所以肺功能及整體身體狀況都較差。他於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一個頗大的腹部主動脈瘤,且有爆裂風險。理論上他要盡快接受手術,但由於其血管瘤形狀不能穩固放置支架,故不適合微創手術,他身體狀況又接受不了開刀手術,進退兩難。
幸好在新技術配合下,如今也有辦法。醫生首先在血管内植入支架,即使血管瘤的形状不理想,支架不穩固,但新穎的血管腔內鞏固裝置,就好像螺絲釘般把支架固定於血管壁,何先生於術後3日已出院。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因此,大多數患者會接受微創血管腔内手術醫治腹部主動脈瘤,但一些形狀較複雜的血管瘤未必適合用微創手術而需接受開放式手術,開放式手術創傷性較大,一些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未必能承受。幸而,現時有些鞏固儀器能於微創血管控內手術時使用,令一些本來不能用微創手術又不適合開放式手術的患者受惠。
腹部主動脈瘤患者多為年長人士,男性及有家族史的人患病風險亦較高。現時,醫學界仍未真正了解其成因,但主要與血管退化有關。年齡增長,動脈粥樣硬化及主動脈壁產生過多的溶解酵素等都會令血管壁失去彈性而慢慢擴張,最終血管壁會抵受不住正常血壓而破裂。
大部分腹部主動脈瘤都沒有徵狀,多數於接受超聲波或電腦掃描檢查時偶然發現,若出現腹部及背部痛是則可能是爆破先兆,應立即求醫。
現年60多歲的何先生(化名)曾患有肺癆及接受「心臟通波仔」手術,所以肺功能及整體身體狀況都較差。他於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一個頗大的腹部主動脈瘤,且有爆裂風險。理論上他要盡快接受手術,但由於其血管瘤形狀不能穩固放置支架,故不適合微創手術,他身體狀況又接受不了開刀手術,進退兩難。
幸好在新技術配合下,如今也有辦法。醫生首先在血管内植入支架,即使血管瘤的形状不理想,支架不穩固,但新穎的血管腔內鞏固裝置,就好像螺絲釘般把支架固定於血管壁,何先生於術後3日已出院。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