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腹主動脈瘤的病人以往最少有一半因為年紀、身體狀況,或者血管瘤位置等不適合做手術。近年有新技術和儀器可以克服這些限制。
隨著年紀漸大,血管壁容易老化變薄,人體最大的血管腹主動脈亦有機會因此脹大形成血管瘤,爆裂的話會引致大量內出血,死亡率近百分百。要在血管瘤爆裂前,微創植入人造支架代替腹主動脈,防止爆血管。
92歲的鄧女士心臟和肺部功能較弱,去年做檢查才發現體內亦有這個「計時炸彈」,血管瘤直徑有七厘米。
鄧女士說:「以前的長者一聽到做手術就很怕,但不用怕,我的意思是能做的當然要做。有甚麼事也有醫生,看過是可以做手術就多數年『玩』。」
其實鄧婆婆除了心肺功能差、不能承受全身麻醉外,其血管瘤的位置亦差點令她不能做微創手術。因為植入的支架要勾在腎臟血管與血管瘤之間的正常血管,並要有最少15毫米距離,但鄧婆婆的血管瘤「太高」,要再用儀器固定支架。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謝卓華表示:「差不多有一半病人未必有『完美』的結構,所以以前位置不太適合,都要用傳統開刀的方法去做,為免支架放置後很容易脫落。現在有儀器,即使腎臟血管與血管瘤之間的距離不長,也可以用特別的方法鞏固,一些類似螺絲釘,可以把血管瘤和支架釘在一起,效果等同以前開刀做手術縫針般,即使距離不足夠,支架亦不易鬆脫。」
完成手術後,病人都應每年覆診、照超聲波及電腦掃描,看支架有沒有滲漏或移位。
資料來源: http://news.tvb.com/local/58b445356db28c8b07ff0e8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It is an educational platform aim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i. veins. How to achieve the possible symptomatic, functional and cosmetic outcome by different treatments to the needs of individuals with venous problem. ii. Thyroid diseases, parathyroid, goiter, thyroid cancer, etc... 這是一個教育博客,提供教育關於腿部靜脈曲張及蜘蛛網血管問題,提供各類針對腿部靜脈的治療技術,包括微創靜脈腔內激光及射頻、超聲波導引注射、及外科手術等等。另提供甲狀腺, 甲狀腺亢進, 甲狀腺癌, 甲狀腺腫大, 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素, 甲狀腺 症狀, 甲狀腺素低, 甲狀腺素高,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醫生, 甲狀腺檢查教育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傳統腹主動脈瘤手術多制肘 新技術可助
患腹主動脈瘤的病人以往最少有一半因為年紀、身體狀況,或者血管瘤位置等不適合做手術。近年有新技術和儀器可以克服這些限制。
隨著年紀漸大,血管壁容易老化變薄,人體最大的血管腹主動脈亦有機會因此脹大形成血管瘤,爆裂的話會引致大量內出血,死亡率近百分百。要在血管瘤爆裂前,微創植入人造支架代替腹主動脈,防止爆血管。
92歲的鄧女士心臟和肺部功能較弱,去年做檢查才發現體內亦有這個「計時炸彈」,血管瘤直徑有七厘米。
鄧女士說:「以前的長者一聽到做手術就很怕,但不用怕,我的意思是能做的當然要做。有甚麼事也有醫生,看過是可以做手術就多數年『玩』。」
其實鄧婆婆除了心肺功能差、不能承受全身麻醉外,其血管瘤的位置亦差點令她不能做微創手術。因為植入的支架要勾在腎臟血管與血管瘤之間的正常血管,並要有最少15毫米距離,但鄧婆婆的血管瘤「太高」,要再用儀器固定支架。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謝卓華表示:「差不多有一半病人未必有『完美』的結構,所以以前位置不太適合,都要用傳統開刀的方法去做,為免支架放置後很容易脫落。現在有儀器,即使腎臟血管與血管瘤之間的距離不長,也可以用特別的方法鞏固,一些類似螺絲釘,可以把血管瘤和支架釘在一起,效果等同以前開刀做手術縫針般,即使距離不足夠,支架亦不易鬆脫。」
完成手術後,病人都應每年覆診、照超聲波及電腦掃描,看支架有沒有滲漏或移位。
資料來源: http://news.tvb.com/local/58b445356db28c8b07ff0e8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隨著年紀漸大,血管壁容易老化變薄,人體最大的血管腹主動脈亦有機會因此脹大形成血管瘤,爆裂的話會引致大量內出血,死亡率近百分百。要在血管瘤爆裂前,微創植入人造支架代替腹主動脈,防止爆血管。
92歲的鄧女士心臟和肺部功能較弱,去年做檢查才發現體內亦有這個「計時炸彈」,血管瘤直徑有七厘米。
鄧女士說:「以前的長者一聽到做手術就很怕,但不用怕,我的意思是能做的當然要做。有甚麼事也有醫生,看過是可以做手術就多數年『玩』。」
其實鄧婆婆除了心肺功能差、不能承受全身麻醉外,其血管瘤的位置亦差點令她不能做微創手術。因為植入的支架要勾在腎臟血管與血管瘤之間的正常血管,並要有最少15毫米距離,但鄧婆婆的血管瘤「太高」,要再用儀器固定支架。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謝卓華表示:「差不多有一半病人未必有『完美』的結構,所以以前位置不太適合,都要用傳統開刀的方法去做,為免支架放置後很容易脫落。現在有儀器,即使腎臟血管與血管瘤之間的距離不長,也可以用特別的方法鞏固,一些類似螺絲釘,可以把血管瘤和支架釘在一起,效果等同以前開刀做手術縫針般,即使距離不足夠,支架亦不易鬆脫。」
完成手術後,病人都應每年覆診、照超聲波及電腦掃描,看支架有沒有滲漏或移位。
資料來源: http://news.tvb.com/local/58b445356db28c8b07ff0e8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