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隱蔽的定時炸彈: 腹主動脈瘤(2)




如果有個動脈瘤……
超聲波檢查主動脈若是正常,不需要年年做,因為血管瘤不是一天長成的,可以隔5年,甚至10年再做,但若是檢查腹主動脈時發現有個小血管瘤,也不必恐慌,只要小於5cm,便沒有太大的破裂危險。醫學定義主動脈膨脹超過3cm才能稱為血管瘤,而血管瘤大約每年增大10%,舉例說現時是4cm,一年後便大約4.4CM,兩年便接近5cm


預防
腹主動脈瘤是倨死亡率相當高的疾病,通常動脈瘤要膨脹至一定的大小才有機會摸得到。我們的主動脈直徑大約只有2-3cm,血管瘤的直徑若是高於5cm的話便有破裂可能,醫學界常以此為分界線,即是說超過5cm以上的血管瘤便需要醫療處理,而5cm以下則以監察為主。

治療腹主動脈瘤主要是手術,雖然現時的手術風險很低,但再安全的手術都存在一定風險。大部份人(尤其長者)都會認為主動脈瘤並非癌症,在身體內沒有危險性,不切冒險手術。
問題是,腹主動脈瘤是會隨著時間增大,大於5cm的腹主動脈瘤每年平均破裂率約為15%,醫生認為,平衡利害後,應考慮先做手術治療。

如果能早作預防,在破裂前手術,在良好醫療監控下,風險是可控的,亦免破裂時救治不及而迥成遺憾。


絕對值得的超聲波檢查
面對腹主動脈瘤的威脅,謝卓華醫生認為,以個人健康角度來考慮,反正我們每年都會做健康檢查,不妨多做一個腹部的超聲波。

「香港人對腹主動脈瘤的認識較少,所以警覺性不高,又因為沒有特別不適症狀,沒有對生活造成困擾,故此沒有主動做檢查的意欲。若是50歲以上,每年都會做簡單身體檢查,可以多做一個腹部的超聲波,檢查並不是只為看看有沒有腹主動脈瘤,亦可以看看肝膽情況,一舉多得。」

謝卓華醫生認為,做腹部的超聲波檢查可排除一些可以早期發現﹑致命卻又能根治的疾病。
腹主動脈瘤隱蔽性強,殺傷力高。超聲波檢查花費不大卻可有效檢測,是擁有高危因素,或是年紀不輕的人士,絕對值得做的檢查。

(完)




資料來源:醫藥人 ISSUE 14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隱蔽的定時炸彈: 腹主動脈瘤(1)




動脈瘤是惡性腫瘤?
腹主動脈瘤雖然稱為「瘤」,但並不是惡性腫瘤,動脈瘤只是血管壁脹大所致而非細胞轉變成為會擴散至其他器官組織的惡性細胞,與坊間所理解的「瘤」等如癌症並不相同,不過,殺傷力卻一點也不遜於癌症。腹主動脈瘤最大的危險是破裂後會大量出血,可以短時間內奪命。

症狀
事 實上在未破裂之前,腹主動脈瘤通常是沒有症狀的,所以常被患者忽略,要察覺腹主動脈瘤很大程度需要患者自我警覺。當腹主動脈瘤長到一定大小時,有些患者是 可以在腹部肚臍附近用手觸摸得到,最常見是晚間靜止時候,平躺在床上時可發現一個隨著心臟速度跳動的硬塊,但若是主動脈瘤的體積只有3-4cm的話,則較難察覺。而且,身形若是較為肥胖的患者,通常都是觸摸不到。除或可能摸得到之外,主動脈瘤沒有其他特異症狀,只有在接近破裂之前,患者會出現肚痛或是背痛。

半急症與急症
香 港的急症室通常分急症與分急症,腹主動脈瘤可說是急中之急,由破裂出血而至死亡的時間非常短。急症室對緊急病症,例如腹主動脈瘤這一類疾病具有相當高的警 覺,病人若出現腹部劇痛﹑低血壓暈厥這些主動脈瘤破裂症狀,急症人員會即時為病人做超聲波檢查,其中包括主動脈,若發現主動脈大於正常,便會立即安排檢查 或手術。

若是患者已經有確診腹主動脈瘤的病史而出現肚痛﹑背痛症狀,在醫療處理上會判別為半急症,需盡快處理。如果已開始出血,患者會感到劇痛,則是非常緊急的急症。
不過,當病人被送到急症室,就算醫護人員如何爭分奪秒,過程如何毫無耽誤,病人被送進手術室,可能都需要半個小時,有些病人很可能已經等不及。

曾經有調查研究腹主動脈瘤破裂後的存活率,發現部分患者根本來不及送院便已死亡,而能夠到達醫院且趕及送進手術室的,就算手術完善進行,死亡率仍高達40-50%
*腦血管瘤:腦血管瘤亦很常見,但發病群組與腹主動脈瘤並不一樣,腦血管瘤與血管硬化關係不大,與年齡關係亦不大,故此腦血管發病的病人群組與腹主動脈瘤的並不相同。

高危因素
臨床上,腹主動脈瘤要長到一定大小才會出現症狀,醫生才有可能抉到,但如果沒有症狀的話,無論病人或是醫生都很難從表面偵察它的存在。想知道是否有腹主動脈瘤很白簡單,只要做個超聲波檢查便可知道,如果具有以下高危因素就應做檢查了。

高齡(60歲以上)
高血壓 
 高膽固醇 
 糖尿病
 抽煙

對於腹主動脈瘤的預防,香港較為落後,英國很早已實行全民篩檢,條件是60歲以上男性,有吸煙習慣,建議進行超聲波檢查望動脈。這是因為英國政府認為與其投放資源在腹主動脈瘤破裂後挽救生命,不如投放資源作為預防,減低死亡率之餘亦減少命失去對社會造成損失。


(續...)

謝卓華 外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醫藥人 ISSUE 14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類風濕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foot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體內多個關節同時發炎,與骨性關節炎不 同。骨性關節炎是因為關節受長年累月的磨損所致,而類風濕關節炎則是由於免疫系統失調,以致免疫系統攻擊關節內的軟組織,導致關節發炎、紅腫、疼痛及僵 硬,逐漸形成長期的關節痛。


類風濕關節炎最常影響手、腳、手腕、膝,而且會同時影響左右兩邊。換句話說,一旦右邊大姆趾發炎,左邊大姆趾發炎的機會亦很 大。另外,類風濕關節炎也會對身體有其他的影響,除了關節痛及僵硬,其他徵狀包括肌肉痛、貧血(血色素低,令患者感到疲倦)。關節僵硬的情況於早上及休息 後較差。


足病診療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主要是減低足部痛楚,改善足部功能及活動能力,同時保護足部皮膚及其他組織免受病情影響。在治療開始前,足病診療師會先為患者作詳細的足部檢查,除了評估雙腳的情況外,亦會了解患者的詳細病歷。


以下是足病診療師會提供的服務:


  • - 足病診療師能處方合適的鞋具以配合患者足部的結構及活動能力,例如鞋墊、關節繃帶等。這類鞋具有不同的軟硬度,較軟的有墊褥的作用,而較硬的鞋具則有固定關節的作用,可以增強足部的活動能力。
  • - 足病診療師會為患者提供選擇合適鞋履的建議,以及評估患者的情況,處方合適的專業足部護理用品。
  • - 足病診療師可以指導患者有關正確保護關節的技巧




    資料來源:   podi.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How common is the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round eight to twelve million people is suffering from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Hong Kong, the population is aging, the average life span is becoming longer, also with the high calorie and fatty diet culture, the number of people suffering from this disease will be also gradually increase and become younger.


 
 
Reference information: http://veno.com.hk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doctor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膠水」治療靜脈曲張?



黃婆婆自八十大壽不久,逐漸感到雙腿出現異樣︰雙足常感痕癢,一旦用力搔抓,皮膚被抓損,痕癢又再加劇,渾身不自在。這樣的情況維持差不多十年,子女發現年邁母親受此問題困擾愈來愈明顯,終勸服她接受醫生檢查,結果發現原來已患上嚴重靜脈曲張問題。

現時在處理不同類型及程度的下肢靜脈曲張個案時,外科醫生的治療方案選擇亦變得多元化,各類微創手術包括靜脈腔內消融術、射頻、激光手術等,可因應病情的需要而使用。然而,考慮到黃婆婆年事已高,加上身體狀況並不理想,醫生經考慮後,建議為她安排另一種治療新方案︰醫用結合劑作注射治療。

此種技術俗稱「黏膠水」,將有問題的靜脈黏緊封閉。手術只須輕微的局部麻醉,透過一個微小創口,在超聲波的監測下,將導管放進適當的位置,再注入結合劑。以黃婆婆為例,她在接受治療後不久,過往痕癢不適的感覺漸漸減退,睡眠及生活質素亦因此改善。整體而言,這是一類較新的靜脈曲張治療,短期效果理想,但由於技術應用時間較短,暫仍缺乏對其長遠成效/可能出現之副作用的研究。公仔箱論壇)
`

現時治療靜脈曲張,無論是傳統的外科切割手術、微創的射頻或激光消融術,以至最新近的黏合劑注射等,其原理都是用不同方法把有問題的靜脈清除或堵塞。

被清除或堵塞的靜脈,都是已失去正常功能,甚至是有害的靜脈。即使留在身體,對血液循環已幫不上忙,反而令功能更差。再者,下肢的靜脈血管,像一個網絡般錯綜複雜,其功能是把血液由腿部帶回心臟,但當其中一組靜脈,發生血液逆流時,血液便會過量地積聚在小腿,要靠健康的靜脈努力地把積聚的血液帶回心臟。久而久之,本來健康的靜脈,亦會因負荷過重而變壞,加入靜脈曲張的行列!

因此醫生透過超聲波,找出已損壞的靜脈血管,並透過各種方法將之清除、封閉,不但可把血液逆流消除,更可減輕其他正常靜脈負荷。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小腿無力︰血管警號

腳痛是很常見的健康問題,但你是否知道腳痛可能與動脈血管阻塞有關?

年逾60而又有吸煙習慣的周先生,前陣子發現自己走路時,總是腳麻無力,多走兩步便痛得一拐一拐的,特別是上樓梯或斜路時,情況更為明顯,要不時停下來休息一會,待痛楚減退,才可繼續上路。

最初以為「腳痛醫腳」便可,但經過多種檢查及治療,情況並無好轉,亦找不出問題根源。幸好有醫生發現他下肢的脈搏非常弱,再轉介給我,經問診及多種血管檢查後,發現周先生患的是「間歇性跛行」。他的腳痛並非因為骨骼或其他神經問題,而是血脂積聚於動脈壁,導致血管狹窄或閉塞,帶氧血液不能暢通流到腿部,血液供應不足下令走路時腿部劇痛不已。

最典型病徵是患者在靜止時並無異,但每當行走若干路程時,下肢肌肉便會開始疼痛,甚至劇痛至不能行走,停下稍事休息後痛楚會逐漸消卻,但再次行走一定距離後腳痛又會出現,而主要疼痛處多為小腿肌肉位置。

有研究顯示,約三成病人的走路距離會愈來愈短,有半成可惡化至出現潰瘍、壞疽,甚至須接受截肢手術。但須注意腳痛成因眾多,如皮膚、筋骨、神經等因素均可引發腳痛,並不一定與血管收窄有關,須作適當檢查診斷。

若是由動脈血管阻塞所引起的腳痛,須透過適量的帶氧運動來改善病情。運動治療不但有助擴張周邊較細的血管,且能刺激血管增生,改善下肢血液的輸送情況。 當運動與藥物治療無效後,病人便須考慮接受「微創血管腔內手術」治療。一般做法是先於下肢開一小洞,再放入長導管以擴張及打通原來收窄或阻塞的血管,有需要時會用到支架來維持血管暢通,從而增加血液流量。面對更嚴重的血管阻塞情況,甚至會以「搭橋」血管外科技術植入人造血管,使血液繞過原來的血管阻塞處從而改善病情。

周先生於局部麻醉下接受了微創血管腔內手術,術後兩天便可如常活動,一個月後已可再晨運,不再是「跛子」了。他還要做的,就是馬上戒掉吸煙習慣,防止血管健康繼續受損。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