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醫生人手

 政府計劃免試引入海外醫生,期望紓緩醫生人手短缺問題。從管理角度,以此方法去改善醫生的供求情況,實在無可厚非。而坊間亦有很多討論,說現時手術排期長,增加醫生便能縮短輪候時間。真是這麼簡單嗎?
 

現時看到政府的政策,似乎引入的醫生不少是非專科醫生,在香港仍需要接受專科訓練,才能成為有自主能力的專科醫生。那麼這便不是簡單的人手供求問題,讓我跟大家分析一下。


以外科手術為例,有資格「操刀」去負責手術,一般也需要從醫學院畢業後,接受最少4至6年的專科訓練,若牽涉一些複雜的手術,往往要10年以上的培訓。而受訓中的醫生,需要每年呈交參與手術的數目,這數字是不能少於專科醫學院所訂明的下限,以確保質素。


即是說,一間醫院能訓練出多少名外科醫生,是受限於該醫院的手術數目,筆者曾經擔任外科專科醫學院委員一段長時間,他們每年的其中一大任務,就是因應每間醫院的手術數目,去決定受訓醫生名額。總不能降低門檻,濫竽充數吧?


那為何不把手術數目提高?其實醫院裡手術室的使用情況,已經接近上限,每天的手術名單,都是排得滿滿的,日間甚少有空置待用的手術室;即使加班在晚間做手術,有足夠的病床及配套去支援嗎?


現時深切治療部的病床是常滿的,不時有手術因缺ICU床要押後或取消;甚至普通病床,在流感高峰期,也會出現短缺;病房的走廊長期排滿一張張的「加床」,情況跟多年前的「帆布床陣」一樣「壯觀」;專科門診的診症室不足,「孖房」是常態,甚至坐在走廊診症也不足為奇,私隱在這裡是奢侈品!想在手術前後安排電腦掃描檢查嗎?對不起,要等上年計!


需要的,還有新醫院、手術室、病床等各種配套。這是醫療體制的問題,醫生人手,只是整個醫療系統的其中一環。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截肢的恐懼

失去一條腿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但比它更恐怖的是,當已經失去了一條腿,還要面對有可能再失去餘下的另一條腿!

七十多歲的A婆婆,患有糖尿病多年,十多年前由於右腿出現傷口處理不當,引致傷口發炎,壞死組織惡化蔓延,為避免病情惡化引起生命危險,惟有「棄肢保命」,忍痛做截肢手術,把膝蓋以下的小腿切除。

雖然失去一條腿,但婆婆仍然非常積極,學習使用義肢,仍可來去自如,自給自足。但數個月前,左腿其中一隻腳趾出現傷口,並且慢慢變黑,經骨科醫生診斷,認為腳趾已經壞死,需要把腳趾切除。

手術後,腳趾的傷口清洗了數個月仍然不能愈合,醫生警告婆婆,由於下肢血液循環並不理想,組織壞死的情況有可能向上蔓延,並有截肢的風險!

婆婆聽到「截肢」二字,嚇得魂飛魄散,終日誠惶誠恐,更向家人表示要與僅餘的左腿「共存亡」!

婆婆後來被轉介至血管外科,經檢查後發現,左腿的動脈血管嚴重收窄及閉塞,而引致腳趾壞死,截肢的風險確實存在!醫生為病人做微創血管腔內成形術(Endovascular Angioplasty),在腹股溝處的動脈刺一個小洞,再放入細小的儀器,把收窄及閉塞的血管打通擴闊,並植入支架。術後婆婆足部的脈搏再次重現,久久不愈的腳趾傷口,數星期後便慢慢愈合,而最重要是截肢的風險得以避免!



外科專科醫生
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6%88%AA%E8%82%A2%E7%9A%84%E6%81%90%E6%87%BC-27816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