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上班族的常見病症,通常由壓力、飲食習慣、吸煙、幽門螺旋菌感染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引起。關鍵在於患者的教育和預防。戒煙戒酒,避免暴食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並服用適當的藥物能有效舒緩由胃炎引起的疼痛。如跟隨醫生指引但情況仍未見改善,便應主動求診,找出其他可能引致胃痛的因素。如患有急性胃炎但不進行治療,可引致併發症,如胃潰瘍。

急性胃炎是指急性胃黏膜發炎。幾種不同的病因均會出現相同的臨床表現,但急性胃炎有獨特的組織特點,可以透過顯微鏡分辨。

炎症可牽涉整個胃部(例如:全胃炎)或部分胃部(例如:胃竇炎)。急性胃炎可分爲兩種:糜爛性胃炎(表面糜爛、嚴重糜爛和出血性糜爛和非糜爛性胃炎(通常由幽門螺旋菌引起)。



患者應避免以下可引發急性胃炎症狀的食物:

  • 辛辣食物
  • 酒精
  • 咖啡或其他含有咖啡因飲品(例如:可樂和茶)
  • 高脂食物
  • 油炸食物
  • 少食多餐有助減輕由胃炎引起的症狀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大頸泡的成因

大頸泡是否等如甲狀腺亢進?
這想法完全錯誤,大頸泡只是多囊性增生,是結構性問題,與荷爾蒙分泌未必有直接關係。不過,在其他較落後國家,大頸泡可能與缺乏碘有關,因為患者未能從海產食物吸收足夠的碘,滿足身體所需,令血液內的甲狀腺荷爾蒙T3及T4偏低,引致腦下垂體不斷發放甲狀腺激素TSH,刺激甲狀腺增生。

奇妙的紫菜 - 營養豐富,低卡路里及可預防「大頸泡」

生長在海洋中的海藻類食物如紫菜含豐富礦物質,特別是碘質,可有助預防甲狀腺機能亢進症,俗稱「大頸泡」,即是指甲狀腺素分泌過多而引致甲狀腺腫脹。正常的甲狀腺功能是需要碘質來維持的,其功能是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發育、體溫以心跳等。如缺乏碘質,便會造成甲狀腺出現腫脹的情況。如頸部腫脹的位置影響到附近的器官如食道、氣管等,便可能會引致吞嚥受阻及呼吸困難的問題,而甲狀腺官能不足病可影響兒童的發育及智力的正常發展。

紫菜被分為三大類,有紅色、綠色和褐色的,當中以褐色紫菜的碘含量最高,約1500-8000ppm。而紅色和綠色紫菜只含有約100-300 ppm的碘質,但與其他陸上植物比較,其碘含量亦相對較高。成人每日建議攝取150微克碘質,而發育中兒童建議每日攝取90-120微克碘質。因1克褐色紫菜已含500-8,000微克碘質,因此一湯匙紫菜已經足夠一天的攝取量。

除碘質外,紫菜也含有豐富鈣質和鐵質,特別適合避免進食奶類及肉類製品的素食者。因此,建議將紫菜加到我們的飲食裡,例如可於進食沙拉或湯時灑上海帶片、用紫菜包住米飯來進食或以紫菜作零食。雖然補充碘質可以減輕「大頸泡」的情況,但因各病情有異,「大頸泡」亦可由其他問題引起「大頸泡」,因為如出現甲狀腺腫脹問題,應及早尋找醫生檢查清楚。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消費者委員會 - 有關於「壓力襪表現」的報導

 
 

靜脈曲張人士注意10款壓力襪表現參差

長時間站立工作的上班族例如空姐、教師及售貨員,以及少活動或是靜脈瓣膜老化的長者,都是罹患靜脈曲張的高危族群。為了減緩腿部的不適症狀,不少人會穿着壓力襪來預防靜脈曲張。本會測試了10款聲稱屬預防或保健性的壓力襪,包括7款及膝襪及3款襪褲,售價由$139至$468。測試發現部分型號所提供的壓力表現未如理想,當中3款或未能有效促進血液回流。此外,大部分型號都未有提供詳盡的尺碼資料,消費者難以根據其雙腿的粗幼選擇合適的尺碼。

 

若設計不妥當 穿了比不穿更糟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指,設計有問題的壓力襪,較緊的地方倒轉在腿部較上位置,可能是小腿位置,於是就像有條橡皮筋綁着腳部,造成止血帶效應,血液要去到心臟更困難,失去了壓力襪幫助血液循環的原意。如果因為壓力的設計不妥當,對血液循環造成壞影響,穿了比不穿更糟。

坊間不少瘦小腿瘦腳的壓力襪,這些大部分都是低壓力的壓力襪,壓力值一般不高,維持於15-20mmhg,對身體風險應很低,但相對地未必能有效瘦小腿。想穿高壓力值的壓力襪,最好詢問醫生意見,假如病人本身有其他血管問題,例如周邊血管阻塞、血管閉塞等,若在不知情下自己買壓力襪穿著,只會令腳部更不適。

醫生又指壓力襪多穿多洗,會鬆弛屬正常現象,建議長期穿著的人士,約半年更換一次壓力襪。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8月31日 星期三

保守治療及術後護理 - 壓力襪




壓力襪
要預防靜脈出現曲張或防止靜脈曲張的情況惡化,穿著壓力襪是其中一個方法。

壓力襪是對小腿肌肉施加壓力,必須符合漸進式壓力的標準,即是以腳踝處的壓力為最高,漸進地向上遞減,最後以大腿處的壓力為最低,這樣才幫助腿部的血液回流,舒緩下肢的疲勞,從而減低靜脈曲張惡化的速度。

壓力襪一般分為兩大類: 預防及醫療型。預防型的壓力襪是適合沒想到患上靜脈曲張的人穿著,可按照個人喜好來選擇壓力襪的鬆緊度。而醫療型的壓力襪是按照靜脈曲張患者的小腿淋巴腫脹程度來選擇。

壓力襪擁有高柔軟度及透氣度,還有超薄的質感,讓使用者穿得舒適,不會造成太緊的感覺。

它分為不同的壓縮級別,以供不同靜脈曲張的程度人士穿著。同時選用了近似肌膚的自然顏色,適合愛美人士,除了可保護腿部和改善腿部的線條之外,更可預防靜脈曲張的發生。

壓力襪分為不同種類,以按照患者不同程度的需要,有襪褲型、大腿或小腿以下的部份等。
如欲購買壓力襪的人士是屬太肥或太瘦,腿部腫脹程度是屬輕微或嚴重,都可按照個人的需要而度身訂造一對最合適你的壓力襪。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靜脈曲張可變濕疹、慢性潰瘍 站立工作、孕婦屬高危群組 穿著醫療壓力襪減慢惡化


 靜脈曲張可變濕疹、慢性潰瘍 站立工作、孕婦屬高危群組 穿著醫療壓力襪減慢惡化 -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
#謝卓華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靜脈注射「直送」

 


「靜脈注射」在醫學上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日常步驟,可快速地把藥物經血液運送至全身。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手背上明顯的靜脈血管,用幼針穿刺,再插入一條細小的管道及注射口(Angiocath),由於注射口的大小跟一粒豆差不多,醫護人員會簡稱它為「豆」。

有了這粒「豆」,醫護便可把藥物注射到靜脈血管,藥物會經手部的靜脈血液順流到胸腔的大靜脈,到達心臟,再由心臟運送到全身。

這粒「豆」,進過醫院的朋友也不會陌生,但大家可知道,這種注射模式是不能持久的,用上數天,手上那條靜脈血管便會閉塞,醫護便要另覓地方「種豆」!遇上要注射藥物數星期、數個月,甚至以年計的情況,「覓地種豆」便會變得不可能。最常見的,是癌症治療中的化療程序,需要長期注射化療藥物。

這種情況,便要用上可直接把藥物送到心臟的靜脈注射神器「內植式中央靜脈注射座」(Portacath)。它是一種植入體的矽質人做血管,可長期留置體內,為需要長期及重複注射藥物、輸血、高營養液或其他液體的患者而設,可避免因重複穿刺靜脈造成閉塞、感染或不適。

其原理是在胸部的皮膚下,植入一個注射座,並連接一條幼而長的導管,導管會在皮下繞到頸部,插入頸靜脈,再伸延至心臟旁邊的胸腔主靜脈。當需要注射時,只需要用針穿刺胸前凸起皮膚下的注射座,藥物便能直接經導管運送到心臟,再由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完全不需要倚靠手部的靜脈血管。

植入是需要手術及麻醉的,一般由有血管外科經驗的醫生進行,並有潛在的感染或導管閉塞風險,因此也不會輕言使用。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9%9D%9C%E8%84%88%E6%B3%A8%E5%B0%84-%E7%9B%B4%E9%80%81-/300400 

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慢性疾病-周邊血管疾病

 




周邊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PVD)是由下肢血管收窄、硬化或被脂肪阻塞所致,減少血流到小腿及足部。足部血液循環會最受影響,因為血液循環欠佳,沒有血液把養份(包括氧氣)帶到傷口,妨礙傷口修復。一旦有任何潰瘍、傷口、感染等在足上形成後,若傷口缺乏專業的護理,會需要更長的痊癒時間。徵狀嚴重情度需視乎動脈的大小及血流受阻的程度。

部份徵狀包括:

間歇性跛行(Claudication): 步行一段距離後,小腿會出現輕微抽筋的現像,休息一回便會復原。

  •     腳/腳趾麻痺或刺痛
  •     皮膚變色(變白/藍/紅)
  •     足部皮膚溫度較低
  •     皮膚破損,傷口或感染需要更長時間才痊癒




資料來源:   http://podi.com.hk/peripheral-vascular-disease.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靜脈曲張】藥膏壓力襪外5個貼士助改善 高危因素不止企得多 (下)

 女性才會患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常被視為女性病,事實又是不是?謝醫生說,數據上女性患者較多,相信主要是由於女性擁有的患病風險因素多於男性,並不代表男性就可倖免!以下看看增加患靜脈曲張的高危因素:

1. 長時間站立:站立時下肢靜脈血液向下流,對腳的靜脈血管造成較大壓力,尤其穿高跟鞋時,由於足部血液循環要靠腳掌活動,從而令小腿肌肉收縮及放鬆,把血從靜脈泵走,但高跟鞋會固定腳跟,令腳掌減小活動。

2. 懷孕:肚裡的胎兒或會壓迫盆腔靜脈血管,令血液向上流有困難。一般產後情況會有所改善,但如果靜脈血管已經被壓壞,病情有可能會繼續惡化。

3. 肥胖:原理與懷孕一樣,因腹腔內的脂肪或會壓迫盆腔靜脈血管。

4. 經常體力勞動:全身用力時,通常腹部肌肉會收縮,靜脈血管壓力變高,血液從腳回流就會變得困難。

5. 家族遺傳血管結構較弱


 


靜脈曲張如何治療?

不少人因工作需要經常站立,靜脈曲張愈來愈普遍,也衍生形形色色的相關治療產品,包括壓力襪、藥膏等,是否有效?謝醫生表示,這類產品屬紓緩性治療,最理想的效果都只是令病情維持原狀,並不能令患處復原或好轉,對早期患者而言確可減慢惡化,對後期的情況則只能紓緩症狀:

首選:壓力襪

謝醫生稱,靜脈曲張患者使用的是醫療用漸進式壓力襪,設計上是腳跟位置最緊,壓力再往上遞減,「血不會聚在腳,亦幫助把血推上去。」他又指,一般坊間的長襪以橡筋頭位置最緊,是剛好相反的設計,會反過來阻礙血液向上流,故不合規格的襪是「不穿好過穿」!

而專業的壓力襪按壓力程度分不同級數,患者需按病情使用較高級數的壓力襪,通常要透過醫生購買;至於較低級數的壓力襪,原來亦有助血液循環,一般人可以預防為目的穿著。但謝醫生提醒:「年紀大要小心,不少長者有周邊血管阻塞,血向下流受阻,再穿或有危險及不適。」

藥膏

坊間針對靜脈曲張的藥膏有不少,謝醫生說它們的原理基本上相同:「當血管發脹嚴重,有機會出現發炎情況,導致按壓時會腫痛,這類藥膏就是用作減輕發炎情況。」他強調,實際上藥膏本身是不會令血液消失或縮小,反而許多人塗抹時會按摩患處,會有助血液循環。

除了依靠外力,我們日常許多習慣看似只是一個微小動作,原來對靜脈曲張的病情亦可起到改善作用,謝醫生分享以下幾個生活貼士:

1. 如果無法減少站立時間,應該盡量多些活動雙腿,如原地踏步、來回走動。

2. 坐的時候可以抬高雙腿,幫助血液上流。

3. 盡量減少蹺腳,以免膝部靜脈血管受壓。

4. 首三期患者可穿壓力襪進行正常運動(可選容易揮發汗水的物料);但第四至六期患者就算運動也對病情幫助不大,甚至會加重靜脈血管負擔,應盡快以手術治理。

徹底康復只能靠手術

謝醫生指,目前要根治靜脈曲張,只有透過手術(微創或開刀)徹底清除或封閉壞血管,尤其當病情到達後期時,壞血管不但維持不到原本功能,還會增加從上倒流的血液,需要完好的血管再帶走,會加重它們負荷,令它們都有機會一起變壞,「很多時,一開始只是幾條血管突起來,但時間一久就發現愈來愈多血管出事」。

不過,手術過後不代表可一勞永逸。謝醫生提醒,同一條血管再出問題的機會雖然很小,但其他血管再出現靜脈曲張的情況並非不可能,還是要注意生活習慣,減少再患的風險!


資料來源:香港0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7月8日 星期五

【靜脈曲張】藥膏壓力襪外5個貼士助改善 高危因素不止企得多 (上)

 





靜脈曲張下,大小腿出現一條條凸出的血管,絕對是女性大敵!其實,靜脈曲張不止影響外觀,更可能引致色素沉澱、濕疹等皮膚病變,不容輕視。想改善靜脈曲張,靠坊間常說的壓力襪、藥膏有沒有用?除了常說的站得多,還有什麼因素增加患靜脈曲張的機會?由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為我們解答。

靜脈曲張是什麼?

天氣回暖,不少人準備換上短褲、短裙,卻見腿上有條礙眼的血管?在正常情況下,血液會經由靜脈血管由下而上輸送回心臟,但當腳部的靜脈血管失去正常功能,如血管中的單向活瓣壞了,令血液倒流回腳,壓迫血管,就會出現這種血管變明顯甚至凸起的問題,也就是我們不時聽說的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已是常見的都市問題,常見發生在下肢,其中小腿病情一般較嚴重,血管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解釋:「站立時,小腿是在身體最低的地方,血液返回心臟的路很遠,血管承受壓力最高。」








了解靜脈曲張的病情及成因

靜脈曲張病情分六期

從醫學角度,靜脈曲張的病情可按對健康的影響程度分六期,謝醫生說惡化速度因人而異,但通常都是以年計發生:

第一期:出現蜘蛛網狀靜脈,即微絲血管變明顯

第二期:血管開始突起,但沒特別不適

第三期:腳出現腫脹、疼痛的感覺,甚至會晚上抽筋

第四期:開始有皮膚病變,例如皮膚因色素沉澱變深

第五期:患處出現濕疹、痕癢,甚至有傷口

第六期:患處慢性潰爛,傷口一直不復原

謝醫生指,首三期的靜脈曲張相對不太影響健康,患者可以視乎需要選擇先觀察或求醫,但到了第四期或以上,就必須接受治療,「會經常損傷、發炎,當第六期出現的傷口拖延太久,亦有機會細菌感染,甚至出現細胞病變,惡化成皮膚癌,最極端的情況更可能需要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險」。

..........續




資料來源:香港0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常着高跟鞋易靜脈曲張

經常穿高跟鞋及長期站立,不但易腰痠背痛,更可致靜脈曲張。不少人以為雙腿有一條條凸出的蚯蚓狀「青筋」才算靜脈曲張,其實早 期靜脈曲張患者的腿部雖無蚯蚓狀青筋,但血管或已過度受壓,「谷壞」微絲血管引起發炎,導致疼痛甚至步行困難。外科專科醫生指,早期靜脈曲張的治療較簡 單,服藥及穿壓力襪已能紓緩病情,但嚴重者要做手術,提醒市民勿延誤醫治,平日應多做運動鍛練小腿肌肉。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靜脈曲張又叫「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靜脈負責把血液運回心臟,如靜脈瓣膜功能受損,血液便會倒流及積聚在腿部,「谷壞」靜脈微血 管,出現發炎或曲張。部分患者病徵輕微,或腿部皮下脂肪厚,遮掩了粗大、曲張的靜脈,因而忽略病情。

他引述外國一項九萬五千人參與的研究指,六成人患靜脈曲張而不自知,需靠超聲波等檢查確診。他在臨床上亦觀察到一至兩成「隱藏 性」患者,大多屬早期個案,血液已有倒流,如不治療會慢慢惡化;另有小部分患者病情已屬嚴重,只是「青筋」埋藏在皮下脂肪無被察覺。患病高危因素包括過 重、工作需長時間站立或坐着,如文職、教師或售貨員等;女士長期穿高跟鞋、曾經懷孕等,均會增加腿部靜脈壓力。

謝卓華指,靜脈曲張按病情分六期,○至一期一般無病徵或腿部只出現網狀微絲血管,二至六期才浮現「青筋」、腳部浮腫、腿內側痕 癢、皮膚色素沉澱或皮膚潰瘍。早期患者可穿醫學壓力襪,壓力度數較高,壓力分布屬漸進式,「足踝位置最緊、小腿至大腿壓力減少,好似一個泵咁推返啲血上 去。」他提醒坊間壓力襪的壓力度數較低,紓緩作用不大。

早期患者可服藥物及利用壓力襪治療,嚴重者便要做手術。他建議,不論安坐家中或坐在辦公室,均可短暫地墊高腿部,或可按摩小腿,有助紓緩早期靜脈曲張。


長時間站立恐傷靜脈
外科專科醫生
謝卓華


 
 
 
資料來源: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應否穿壓力襪?

 近年壓力襪的使用漸漸普及,既有跑步及行山人士歡迎的「運動型」,亦有愛美一族使用的「瘦腿型」。 這類普及化的壓力襪,原理多源自傳統用於控制靜脈曲張的「醫用型」壓力襪。特點是使用「漸進式壓力」, 即壓力由腳跟開始向上沿小腿及大腿方向續漸遞減,在腳跟位置的壓力最大,小腿或大腿位置的壓力最輕。


此原理是仿照足部活動時,小腿肌肉的收縮及放鬆,令血液向上輸送,避免血液於小腿及足踝位置積聚,以加速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臟,減少下肢靜脈所受壓力。 一般醫用型壓力襪用於靜脈曲張及蜘蛛網狀靜脈等患者,具舒緩症狀、減慢病情惡化功效。由於這類襪的壓力較大,故應該於醫護人員指引下使用,而包裝上亦會註明該襪提供之壓力度數,以防誤用。


誤用可致靜脈曲張

曾經有病人誤以為穿緊一點的襪也可有同樣功效,結果反令血液循環更差及足部發脹。因普通襪的設計,最緊的地方一般在襪的頂部,即大腿或小腿位置,這樣會令足部血液回流更困難。早前亦有報道指,長期穿設計不當的美腿壓力襪,可令人更容易出現靜脈曲張。


運動壓力襪理論上可支援及承托肌肉、減少肌肉震動而減低運動時的疲勞及勞損。至於瘦腿型壓力襪,恐怕只是推廣宣傳伎倆,現未有任何醫學數據支持,用家別抱太大期望。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s://veno.com.hk/varicose-vein-media-news-36-chinese.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

 提起靜脈曲張,當患者經外科醫生評估,認為一般保守性治療(例如壓力襪等),已不足以處理有關的病徵時,可能會安排他們接受手術治療。除了傳統的外科手術外,「靜脈腔內激光」亦是一種新的微創治療選擇。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程序可以日間手術方式,在診所進行,病人在過程中完全清醒,而醫生亦會利用超聲波儀器監察血管狀況。手術時,醫生先在病人的大腿注射局部麻醉藥物,並在大腿開一個比針孔略大的小切口,然後把光纖導管從傷口進入靜脈,穿越患病的靜脈時,光纖便會發放激光能量,燒灼靜脈壁令其萎縮,最終令整條靜脈被消融,徹底解決靜脈曲張的問題。


與傳統手術比較,靜脈腔內激光治療的創傷性較低,病人亦不必全身麻醉,康復時間較短,術後疼痛、傷口紅腫等情況亦較輕微。病人在治療後,稍經休息已經可以落地行走,日常生活基本上不受大影響,約兩星期後可逐步恢復運動。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一般只需作局部麻醉,適合大多數的病人使用,即使本身患有疾病或服食藥物而不能全身麻醉的病人,亦可以接受此治療。而治療的傷口較全統手術小,傷口腫脹及痛楚等後遺症亦較輕,大部分人完成治療後即日可恢復正常活動。


讀者亦須留意,這種技術主要針對較大的靜脈曲張,並不適合用於處理較幼細、過於彎曲或異常的血管。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9%9D%9C%E8%84%88%E8%85%94%E5%85%A7%E6%BF%80%E5%85%89%E6%B2%BB%E7%99%82-19237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

甲狀腺亢進(下)

 




甲狀腺亢進治療


要治療甲狀腺亢進,患者初期可服用藥物PTU或Carblmazole,抑制甲狀腺的運作,從而減少荷爾蒙分泌,大約服藥半年至9個月,待外來成因減少,便可降低服藥份量甚至停藥。


若服藥後未有改善病情,醫生可以安排患者飲用帶有輻射性的碘水,當甲狀腺吸收碘水後,輻射性物質會殺死甲狀腺的細胞。醫生會按照患者體重而計算服用的碘水份量,由於碘水進入人體後會被甲狀腺吸收,故此不會對其他器官造成影響。現時仍未有醫學文獻證明服用碘水會增加患上癌症的機會。然而,部分患者在服用碘水5至10年後,甲狀腺可能會提早衰退,需要服用甲狀腺補充劑。


不過,若擔心服用碘水會致癌、眼睛凸出或處於發育年齡不宜飲用碘水,可進行傳統外科手術或微創手術,治療甲狀腺亢進。全甲狀腺切除約需兩個半小時,全身麻醉進行,醫生會在甲狀腺上切開約4至5厘米切口,直接取走甲狀腺,術後可即日進食,住院約3至5天,術後要服用荷爾蒙補充劑。若屬半甲狀腺切除,則不用服食補充劑,惟傳統手術有機會令患處留下礙眼的疤痕,因疤痕組織增生視乎個人而定。


相反,同樣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的甲狀腺微創切除手術,則不會留下疤痕,醫生會在患者的腋下及乳暈位置共切開四個小孔,直徑分別約1.5厘米及5毫米,然後從小孔將儀器放入體內取走甲狀腺,全甲狀腺微創切除手術約需三個半小時,半甲狀腺切除則約兩個半小時,住院3至5天,即日可進食。由於腋下位置較隱閉,乳暈的傷口癒合亦較快,故此術後不會留有疤痕。


甲狀腺手術治療風險


•流血、發炎

•損害副甲狀腺,日後會康復

•傷害聲帶神經線,有機會引致聲沙,但情況罕見



資料來源:  https://thyro.com.hk/hyperthyroidism.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5月20日 星期五

甲狀腺亢進(上)

 







心跳很快,又「食極唔肥」?各位切勿為此而沾沾自喜,特別是女性,這可能是患上甲狀腺亢進的先兆。甲狀腺的功用是發放甲狀腺荷爾蒙,維持新陳代謝,若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會令甲狀腺不受控地放發荷爾蒙,身體仿如不斷做運動般,引致心跳過快、手震、脾氣暴躁及體重下降,甚至影響排卵等。患者可透過服藥、服用碘水、進行傳統外科手術或微創手術,治療甲狀腺亢進。

甲狀腺亢進的成因

甲狀腺的運作與腦下垂體息息相關,腦下垂體會按照身體需要,發放TSH指令吩咐甲狀腺分泌FT3及FT4荷爾蒙到心臟、肺部及腎臟等,而在血液內的甲狀腺荷爾蒙亦會向腦下垂體作出反應,控制所發放的荷爾蒙數量,惟若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甲狀腺會不受腦下垂體控制而不斷發放荷爾蒙,引致甲狀腺亢進。患者以女性較多,男女患者年齡以25至30歲為主。

甲狀腺亢進徵狀

患者會出現心跳過快、手心冒汗、發熱、手震、偏瘦或脾氣暴燥等徵狀。部分患者亦可能會有經期不準,甚至影響排卵的情況。


甲狀腺分泌會過低嗎?

甲狀腺除了會分泌過多外,亦有機會因慢性甲狀腺炎引致分泌過低。當患者長期出現甲亢徵狀,甲狀腺會提早衰退,甲狀腺組織慢慢被疤痕取代,引致甲狀腺荷爾蒙分泌過少,出現易累、易胖或腳腫等症狀,成因不明,患者需要服用甲狀腺補充劑


甲狀腺亢進檢查方法

血液測試:檢測TSH、FT3、FT4




資料來源:  https://thyro.com.hk/hyperthyroidism.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5月6日 星期五

小腿痕抓破皮傷口3年不癒 婦人小腿發黑揭患靜脈曲張

長期久站的人士,如出現腳部痕癢、傷口久久不癒,可能是患靜脈曲張的徵兆。內地一名56歲婦人因工作需長期站立,3年前抓癢時小腿不慎抓破皮,傷口不斷潰爛不癒、小腿變黑,求診揭患靜脈曲張。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血液長期積聚腿部靜脈,會使靜脈血管變形,形成靜脈曲張,惡化後皮膚或會變黑、痕癢,甚至潰爛。

患靜脈曲張 傷口潰爛小腿發黑 


據《武漢晚報》報道,一名56歲的王姓婦人在河南做早餐生意,每天凌晨3、4時至下午4、5時一直站立工作。10年前她突然小腿痕癢,曾被診斷患皮膚瘙癢症。而3年前王婦在抓癢時抓破皮,原本針眼大小的傷口不斷潰爛,形成一個如鵪鶉蛋大小的坑,整隻腳亦開始變黑,有如穿上黑色皮靴。

至上月王婦求診揭患上靜脈曲張,醫生指她雖沒出現典型的「蚯蚓腿」症狀,但檢查顯示出現血液嚴重倒流。王婦於本月15日進行微創手術,透過射頻將有問題的靜脈消融封閉,腿部現已癒合結疤。

主診的肝膽胰及血管外科醫生鐘若雷表示:「皮膚痕癢潰爛是靜脈曲張引起足部供血不足所致。」又提醒腿部色素沉着、痕癢、傷口久久不癒,除了糖尿病外,還有可能患上靜脈曲張,尤其因職業需經常久站和有靜脈曲張家族史的人士。

4種治療方法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當表層靜脈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瓣膜出現問題不能正常閉合造成血液倒流,血液長期積聚於腿部靜脈,便會使靜脈血管變形,形成靜脈曲張。典型患者早期會出現腳血管突起、彎曲腫脹,惡化後皮膚會變黑、痕癢,甚至潰爛。一般而言,醫生會清除「壞血管」(影響血液循環之血管)治療靜脈曲張,例如:

(1)傳統外科手術:透過開刀切除整條壞血管

(2)微創手術:將導管放入壞血管,透過釋放射頻或激光封閉壞血管

(3)注射黏合劑:像利用膠水直接將靜脈的內壁黏合

(4)藥物治療:封閉壞血管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506151/%E5%B0%8F%E8%85%BF%E7%97%95%E6%8A%93%E7%A0%B4%E7%9A%AE%E5%82%B7%E5%8F%A33%E5%B9%B4%E4%B8%8D%E7%99%92%20%E5%A9%A6%E4%BA%BA%E5%B0%8F%E8%85%BF%E7%99%BC%E9%BB%91%E6%8F%AD%E6%82%A3%E9%9D%9C%E8%84%88%E6%9B%B2%E5%BC%B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香港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靜脈曲張】藥膏壓力襪外5個貼士助改善 高危因素不止企得多 (下)

 女性才會患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常被視為女性病,事實又是不是?謝醫生說,數據上女性患者較多,相信主要是由於女性擁有的患病風險因素多於男性,並不代表男性就可倖免!以下看看增加患靜脈曲張的高危因素:

1. 長時間站立:站立時下肢靜脈血液向下流,對腳的靜脈血管造成較大壓力,尤其穿高跟鞋時,由於足部血液循環要靠腳掌活動,從而令小腿肌肉收縮及放鬆,把血從靜脈泵走,但高跟鞋會固定腳跟,令腳掌減小活動。

2. 懷孕:肚裡的胎兒或會壓迫盆腔靜脈血管,令血液向上流有困難。一般產後情況會有所改善,但如果靜脈血管已經被壓壞,病情有可能會繼續惡化。

3. 肥胖:原理與懷孕一樣,因腹腔內的脂肪或會壓迫盆腔靜脈血管。

4. 經常體力勞動:全身用力時,通常腹部肌肉會收縮,靜脈血管壓力變高,血液從腳回流就會變得困難。

5. 家族遺傳血管結構較弱


 


靜脈曲張如何治療?

不少人因工作需要經常站立,靜脈曲張愈來愈普遍,也衍生形形色色的相關治療產品,包括壓力襪、藥膏等,是否有效?謝醫生表示,這類產品屬紓緩性治療,最理想的效果都只是令病情維持原狀,並不能令患處復原或好轉,對早期患者而言確可減慢惡化,對後期的情況則只能紓緩症狀:

首選:壓力襪

謝醫生稱,靜脈曲張患者使用的是醫療用漸進式壓力襪,設計上是腳跟位置最緊,壓力再往上遞減,「血不會聚在腳,亦幫助把血推上去。」他又指,一般坊間的長襪以橡筋頭位置最緊,是剛好相反的設計,會反過來阻礙血液向上流,故不合規格的襪是「不穿好過穿」!

而專業的壓力襪按壓力程度分不同級數,患者需按病情使用較高級數的壓力襪,通常要透過醫生購買;至於較低級數的壓力襪,原來亦有助血液循環,一般人可以預防為目的穿著。但謝醫生提醒:「年紀大要小心,不少長者有周邊血管阻塞,血向下流受阻,再穿或有危險及不適。」

藥膏

坊間針對靜脈曲張的藥膏有不少,謝醫生說它們的原理基本上相同:「當血管發脹嚴重,有機會出現發炎情況,導致按壓時會腫痛,這類藥膏就是用作減輕發炎情況。」他強調,實際上藥膏本身是不會令血液消失或縮小,反而許多人塗抹時會按摩患處,會有助血液循環。

除了依靠外力,我們日常許多習慣看似只是一個微小動作,原來對靜脈曲張的病情亦可起到改善作用,謝醫生分享以下幾個生活貼士:

1. 如果無法減少站立時間,應該盡量多些活動雙腿,如原地踏步、來回走動。

2. 坐的時候可以抬高雙腿,幫助血液上流。

3. 盡量減少蹺腳,以免膝部靜脈血管受壓。

4. 首三期患者可穿壓力襪進行正常運動(可選容易揮發汗水的物料);但第四至六期患者就算運動也對病情幫助不大,甚至會加重靜脈血管負擔,應盡快以手術治理。

徹底康復只能靠手術

謝醫生指,目前要根治靜脈曲張,只有透過手術(微創或開刀)徹底清除或封閉壞血管,尤其當病情到達後期時,壞血管不但維持不到原本功能,還會增加從上倒流的血液,需要完好的血管再帶走,會加重它們負荷,令它們都有機會一起變壞,「很多時,一開始只是幾條血管突起來,但時間一久就發現愈來愈多血管出事」。

不過,手術過後不代表可一勞永逸。謝醫生提醒,同一條血管再出問題的機會雖然很小,但其他血管再出現靜脈曲張的情況並非不可能,還是要注意生活習慣,減少再患的風險!


資料來源:香港0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4月4日 星期一

【靜脈曲張】藥膏壓力襪外5個貼士助改善 高危因素不止企得多 (上)

 





靜脈曲張下,大小腿出現一條條凸出的血管,絕對是女性大敵!其實,靜脈曲張不止影響外觀,更可能引致色素沉澱、濕疹等皮膚病變,不容輕視。想改善靜脈曲張,靠坊間常說的壓力襪、藥膏有沒有用?除了常說的站得多,還有什麼因素增加患靜脈曲張的機會?由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為我們解答。

靜脈曲張是什麼?

天氣回暖,不少人準備換上短褲、短裙,卻見腿上有條礙眼的血管?在正常情況下,血液會經由靜脈血管由下而上輸送回心臟,但當腳部的靜脈血管失去正常功能,如血管中的單向活瓣壞了,令血液倒流回腳,壓迫血管,就會出現這種血管變明顯甚至凸起的問題,也就是我們不時聽說的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已是常見的都市問題,常見發生在下肢,其中小腿病情一般較嚴重,血管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解釋:「站立時,小腿是在身體最低的地方,血液返回心臟的路很遠,血管承受壓力最高。」








了解靜脈曲張的病情及成因

靜脈曲張病情分六期

從醫學角度,靜脈曲張的病情可按對健康的影響程度分六期,謝醫生說惡化速度因人而異,但通常都是以年計發生:

第一期:出現蜘蛛網狀靜脈,即微絲血管變明顯

第二期:血管開始突起,但沒特別不適

第三期:腳出現腫脹、疼痛的感覺,甚至會晚上抽筋

第四期:開始有皮膚病變,例如皮膚因色素沉澱變深

第五期:患處出現濕疹、痕癢,甚至有傷口

第六期:患處慢性潰爛,傷口一直不復原

謝醫生指,首三期的靜脈曲張相對不太影響健康,患者可以視乎需要選擇先觀察或求醫,但到了第四期或以上,就必須接受治療,「會經常損傷、發炎,當第六期出現的傷口拖延太久,亦有機會細菌感染,甚至出現細胞病變,惡化成皮膚癌,最極端的情況更可能需要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險」。

..........續




資料來源:香港0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血栓與疫苗

 

最近全世界的焦點,都在COVID-19疫苗上,其中一個最具爭議的課題,就是疫苗跟血栓的關係。血栓是當血液於血管內異常地凝固,引致血管被堵塞。筆者日常工作經常需要處理跟血栓有關的疾病,此課題可說是息息相關。
 

在疫情出現不久,已有數據證明受COVID-19感染的病人,會較容易出現血栓,醫生需要以薄血藥,去減低血栓出現的機率及其風險。

至於COVID-19疫苗,剛於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刊登的文章,從科學角度提出,牛津/阿斯利康AstraZeneca(AZ)疫苗可能引致血栓;而歐盟藥品監管機構亦已表示,罕見血栓應被列為AZ疫苗的一種非常罕見副作用,其成因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對疫苗的罕有不良反應引起。大家不用擔心,AZ疫苗在香港並沒有使用,但也不妨了解一下該理論是怎樣的。

之前提及過,血栓的成因,不外乎三種因素:
1. 血液流動受阻;
2. 血管壁受損;
3. 血凝固力失衡。

現時醫學的推算是,AZ疫苗極罕有地令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去刺激血液中的血小板,令血小板釋放出物質,引致血凝固力失衡,並破壞血管壁,形成血栓;而血栓會進一步令血液流動受阻,令更多血塊形成,出現惡性循環。但請留意,這是極罕有的併發症,根據英國的數據,2千萬劑疫苗被注射後,出現19個死亡病例,即是百萬分之一的風險。

給大家一點概念,照電腦掃描檢查時所注射的「顯影劑」、受細菌感染時服用的抗生素「盤尼西林」,出現致命過敏性反應的風險,分別大概是百萬分之八及百萬分之五!但兩者我們每天仍在使用,因為這樣低的風險,宏觀上仍是可以接受的。AZ疫苗其實比照電腦掃描,或服用抗生素還要安全!

現時在香港可以注射的兩種疫苗,全球已經使用數以千萬劑,均沒有數據證明會引起類似的血栓,這方面大家實在不用過分擔心。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3月7日 星期一

靜脈栓塞可致命 醫生倡市民久坐需適當活動雙腿 增血液循環

 現代人習慣久坐,有機會引致靜脈栓塞,甚至肺栓塞。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當腳部肌肉長期缺乏活動,靜脈血流緩滯,就會形成血塊,造成栓塞,主要症狀是腳部腫脹、疼痛。萬一血塊脫落,沿靜脈流到肺部,就有機會引致肺栓塞,患者會有氣喘、心口痛等病徵,嚴重會致命。但他指,只要適當活動雙腿,讓肌肉收縮,促進血液循環,便可避免血塊形成。

 
靜脈栓塞又稱為經濟艙症候群,因為乘客坐長途飛機時,雙腳長期處於靜止狀態,甚少活動,較大機會患上此症;而且部分人為避免經常出入廁所,會減少飲水,導致血液黏稠,更容易形成血塊。謝卓華提醒市民坐飛機常見的雙腳腫脹,理應即日消腫,但若單腳出現突發性腫脹,又持續多天,就應該盡快求醫。


另外,做完大手術、長期臥床及行動不便者,因腿部活動能力有限,也大機會靜脈栓塞;而懷孕婦女及體形肥胖者,亦因其盆腔靜脈長期受壓,也是高危一族。此外,髂靜脈擠壓症候群患者亦容易靜脈栓塞,謝曾有一名中年女病人因盆腔結構較窄,導致髂靜脈受壓,再加上乘坐長途飛機,誘發靜脈栓塞,情況嚴重,醫生為她清理血塊之餘,也要置入一支架撐開血管,減低再次栓塞的機會。


治療方面,如果血塊較少,且只積聚在小腿部分,則可透過薄血藥稀釋血液,減低血液的凝固能力,讓血塊慢慢分解。但若情況嚴重,血塊累積到大腿位置,其脫落後造成肺栓塞的機會就會大增,因為大腿的血管較粗。在這種情況,就需要透過血栓移除手術取出血塊。一旦血塊脫落並流入肺部,患者就會呼吸困難,需要動複雜及危險的手術。謝表示,通常新形成的血塊較容易脫落,只要過了一星期,就會黏住血管壁。


謝提醒,要預防靜脈栓塞,乘搭長途飛機時,應確保攝取足夠水分,每隔一兩個小時起身走動舒展,且避免飲酒,導致身體水分流失。此外,市民也可穿着漸進壓力襪,這種襪子下緊上寬,只要配合適當活動,就可以擠壓靜脈血管、提升血液流量及循環。至於行動不便或長期臥床人士,應在他人或機器輔助下,適當活動雙腳。




 

資料來源:東網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靜脈注射「直送」

 「靜脈注射」在醫學上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日常步驟,可快速地把藥物經血液運送至全身。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手背上明顯的靜脈血管,用幼針穿刺,再插入一條細小的管道及注射口(Angiocath),由於注射口的大小跟一粒豆差不多,醫護人員會簡稱它為「豆」。

有了這粒「豆」,醫護便可把藥物注射到靜脈血管,藥物會經手部的靜脈血液順流到胸腔的大靜脈,到達心臟,再由心臟運送到全身。

這粒「豆」,進過醫院的朋友也不會陌生,但大家可知道,這種注射模式是不能持久的,用上數天,手上那條靜脈血管便會閉塞,醫護便要另覓地方「種豆」!遇上要注射藥物數星期、數個月,甚至以年計的情況,「覓地種豆」便會變得不可能。最常見的,是癌症治療中的化療程序,需要長期注射化療藥物。

這種情況,便要用上可直接把藥物送到心臟的靜脈注射神器:「內植式中央靜脈注射座」(Portacath)。它是一種植入體的矽質人做血管,可長期留置體內,為需要長期及重複注射藥物、輸血、高營養液或其他液體的患者而設,可避免因重複穿刺靜脈造成閉塞、感染或不適。

其原理是在胸部的皮膚下,植入一個注射座,並連接一條幼而長的導管,導管會在皮下繞到頸部,插入頸靜脈,再伸延至心臟旁邊的胸腔主靜脈。當需要注射時,只需要用針穿刺胸前凸起皮膚下的注射座,藥物便能直接經導管運送到心臟,再由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完全不需要倚靠手部的靜脈血管。

植入是需要手術及麻醉的,一般由有血管外科經驗的醫生進行,並有潛在的感染或導管閉塞風險,因此也不會輕言使用。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謝卓華





資料來源: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9%9D%9C%E8%84%88%E6%B3%A8%E5%B0%84-%E7%9B%B4%E9%80%81-/30040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香港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2月7日 星期一

有血管疾病可以打疫苗?

 
現時疫情席捲全球,病毒無孔不入,從科學角度抗衡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疫苗接種率,以減低病毒的殺傷力,並避免醫療系統被拖垮。但因種種原因,仍然有很多人對注射疫苗有很多顧慮。

最近收到很多查詢,都是關於有血管疾病的病人,擔心是否適合打疫苗,當中涉及動脈及靜脈疾病。而最常見的是血管內有支架的病人。

陳婆婆八十多歲,數年前因腿部動脈血管阻塞,引致腳趾潰爛,需要接受微創血管腔內手術,把血管擴張,並植入支架,手術後需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婆婆手術後康復理想,現在可以正常走路,但一直拒絕打疫苗,恐怕會令支架閉塞,直到最近政府推出的嚴厲措施,她才再次考慮。

其實以現時已知的科學數據,在香港我們使用的科興及復必泰疫苗,是沒有證據會引起血管閉塞的!但為何市民會有一個謬誤,認為打疫苗跟「血栓」(Thrombosis)會有關係?相信是混淆了另一種在香港沒有使用的疫苗:牛津的阿斯利康疫苗(Oxford/AstraZeneca)。這疫苗在英國廣泛使用,有研究發現會引致一種極度罕有的血栓風險(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但從宏觀角度,仍然是利多於弊,只是使用上有年紀的限制。由於這疫苗在香港並沒有使用,毋須在此深究,更不需作不必要的擔心。

另一個引致謬誤的原因,是早期曾經有打完疫苗後出現血管閉塞的個案,但後來經深入調查,發現這些個案都是本身患有極嚴重血管疾病,並且沒有接受適當治療,即使不打疫苗血管也隨時會閉塞。

因此我的建議是:

    
1. 如果病人的血管疾病是嚴重及並未有適當治療的,應盡快找醫生求診, 處理好本身健康上的問題, 再接受疫苗注射。
    
2. 若病人的血管疾病已經接受治療,並且情況穩定,即使是有支架、服用薄血或抗血小板藥物,也  可以接種疫苗。

陳婆婆經檢查後, 確定病情穩定,已經接種疫苗,可以見孫仔啦!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https://veno.com.hk/vascular-disease-english.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香港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1月18日 星期二

拇趾外翻

 



是大拇趾的關節問題,主要有3大成因: 足形問題(遺傳性)、足部生物力學問題影響步姿、穿著不合適的鞋履。


拇趾外翻是因為拇趾趾骨傾斜向第二趾骨,通常拇趾骨更會有骨頭增生的情況出現。嚴重時第

一拇趾甚至會偏移至第二趾之上或下。拇趾外翻主要是因為不正常的足部結構及外在因素所致

(例如腳掌過份外翻),增加拇趾骨所承受的壓力,導致支撐足部的軟組織及關節受損,例如關節

組織、筋腱等,使拇趾骨逐漸偏移。情況持續惡化時,肌腱會受到過度的拉扯,令到拇趾移向

第二趾。這時候,由於關節會自動調節適應,因而會引起一些足部的不適,常見的徵狀包括腳

內側疼痛。其次,穿著不合適的鞋履也會導致拇趾外翻惡化。硬皮皮鞋或尖頭鞋均是罪魁首,

這亦解釋了為何女士們患拇趾外翻的人數較多。


拇趾外翻的位置常會被鞋襪摩擦及刺激,皮膚會出現紅腫。有時拇趾及第二趾之間因為經常互相摩擦及擠壓,而容易形成雞眼或厚繭等問題。



資料來源:https://podi.com.hk/flatfoot.html#topic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香港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九十後」還能接受手術嗎?

 這裡指的「九十後」,是真正的九十歲以後。接近百歲人瑞還要動手術,以現時香港人口老化的情況,絕不罕見。筆者處理過年紀最大的,是一百歲!這情況尤其以血管外科手術最為常見,當人體的血管已經用了近百年,出現老化並發展成血管硬化,血管壁變厚,引致收窄甚至閉塞,不足為奇。

六十多歲的A先生,已進入退休年齡,由他照顧的母親已年過九十,患有認知障礙,行動不太自如,需要家人長期照顧。

A先生發現母親的右腳掌冰涼,並出現痛楚、變色的情況,雖然她並不能把症狀表達出來,但兒子憑她的表情反應,也能察覺到母親的不適,最初只是見見家庭醫生,服用藥物觀察一下,但情況並沒有好轉,及後發現尾趾變黑,才察覺到可能跟血管情況有關,輾轉被轉介到血管外科。

經超聲波檢查後發現大腿動脈血管嚴重閉塞,引致腳趾供血不足而出現壞疽(Gangrene),若任由情況惡化,整條腿也會保不住,甚至有生命危險。

經醫生分析,方案有三:

進取的話可考慮接受微創血管腔內手術(Endovascular Surgery),把閉塞的血管打通及擴張(Angioplasty),需要時植入支架,增加血流量,保住下肢。但以九十多歲之齡接受手術,當然會存在一定風險及變數,手術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若果出現併發症,隨時「送她一程」。

保守則可以讓壞疽自然發展,當變黑的情況擴展到不能接受或有危險,便把下肢放棄,接受截肢手術,一勞永逸,反正病人長期臥床,失去一條腿功能上影響不太大。但是截肢在形象及心理上的影響,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再消極一點,順其自然,甚麼也不做,即使壞疽影響到性命,病人都已九十多歲,就讓他百年歸老,也未嘗不可。但眼巴巴看着病人下肢逐漸變黑甚至發臭,也是頗折磨的!

若你是病人的家人,你會怎抉擇?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s://veno.com.hk/gangrene-hongkong.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