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三高」令周邊血管硬化 新球囊減「翻塞」現象

腦血管或心血管硬化所衍生出來的腦中風或冠心病等嚴重疾病,讓大眾聞之色變。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隨着都市人「三高」(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糖)日趨嚴重,加上吸煙及年紀老化等風險因素,實際上我們全身血管均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硬化現象,血管逐漸缺乏原有彈性,血管壁逐漸變厚、鈣化甚至閉塞。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臨牀上,最常受影響的是下肢動脈,隨年紀增長,加上上述各高危因素,導致患者下肢血管壁逐漸變厚,血管亦因此變得狹窄,嚴重時甚至可完全閉塞,令血液供應不足,引起「間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距離後便出現下肢疼痛:「此症最常出現於小腿肌肉,通常休息一會便可紓緩,但隨着病情惡化,走路距離會愈來愈短,甚至連靜止不動下肢亦感痛楚,嚴重者更可出現不愈之潰瘍及壞疽,若仍未有妥善處理,約5%患者最終可能因下肢壞死而截肢。」

統計顯示,60歲以上的人口中,有15%出現間歇性跛行情況,到了70歲,比率更上升至30%。外科醫生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安排合適的治療。早期個案,醫生可透過藥物改善病徵,再鼓勵病人透過適量運動,保持外圍並行血管的血流暢順,但已有問題的血管,仍然是閉塞或狹窄的。

微創治療恢復血液供應

因此病情中度至嚴重者需透過介入性治療處理,除傳統開放性手術,醫生亦可通過微創介入治療,以球囊或支架擴張狹窄或已閉塞血管,恢復腿部血液供應。對比於開放式手術,微創介入手術傷口細,可局部麻醉進行,復元較快。一般球囊透過導管進入目標血管內,靠壓力擴張狹窄段,使阻塞的血管恢復下肢血液供應;但因大部分病人血管已產生病變,有報告指約六至七成病人在12個月內會有「翻塞」現象。

現時較新式的「滲藥性球囊」,比一般球囊多一層藥物,會在擴張後在血管內壁內發揮藥效,目的是延長血管暢通及血液流動,從而達到直接改善下肢血液供應目的,減少復發。

謝卓華
外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http://www.metrohk.com.hk/?cmd=detail&id=30321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長途機易有靜脈栓塞 亂按壓可致命

俗稱經濟艙症候群的深層靜脈栓塞(DVT)是因血栓阻塞血液流動引起,與水腫不同,只會單腳腫痛甚至「鴛鴦腳」,除搭長途機久坐不動有機會發病,更有整晚盤腿「煲劇」人士煲出禍!有外科專科醫生提醒,遇到類似症狀要盡快求醫,切勿胡亂按摩或按壓患處,因處理不當有機會令血栓在靜脈脫落,再經血液流走到肺部,引起肺栓塞致命。

動脈負責將血液由心臟送往各器官,靜脈則負責將血液由器官帶回心臟。下肢靜脈主要分表淺靜脈和深層靜脈,前者在表皮與脂肪之間,深層靜脈則位於肌肉間,負責將含二氧化碳及廢物血液,送到肝及腎過濾,再帶回心臟。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指,深層靜脈栓塞是指靜脈中現血塊,最常在小腿位置出現,小腿並因長期積聚血液而紅腫。若病發位置較近大腿或盆腔,栓塞情況或更嚴重,腫痛加劇。更可怕是,一旦靜脈將帶血栓的血液回流至心臟及肺部,可能會塞住肺部血管,病人將呼吸困難、胸口痛及休克,甚至死亡。

除肥胖、懷孕、曾接受手術人士高危,搭長途機久坐不動再加飲水不足,亦有機會形成血栓。謝卓華更透露,曾有臨床個案,患者因整晚盤腿「煲劇」發現腳部腫痛遲久不散,到求診才確定是DVT。此外,癌症患者也高危,因他們的血液較常人凝固,而部分盆腔受壓相關特殊病都可引致嚴重DVT,惟病例較少。

遇上DVT,有病人誤以為只是肌肉腫痛沒有求診。謝提醒,一旦發現只是單腳腫痛,而自己又是曾接受手術或坐過飛機的高危人士,求醫前切勿用任何形式按壓患處,因有機會因按壓刺激血栓脫落,最終引發肺栓塞。

診斷DVT,醫生會透過超聲波或電腦掃描先找出血栓位置,再處方三至六個月的薄血藥,阻止血凝固擴散,令血栓自然分解,一般復發機會微。不過,因癌症或特殊盆腔問題引致的DVT,服薄血藥時間需更長,如發現血管收窄,更需考慮植入支架或以微創手術將血栓吸出體外。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東網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Infographic series (2)

What are the symptoms of AAA?
 
AAA is usually symptom free before it ruptures,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detect at an early stage. Some patients may feel a pulsatile mass in their tummy. Any symptoms of abdominal or back pain in an AAA patient is suggestive of rupture aneurysm. Urgent medical assessment is necessary.











Who will have AAA?
 
Smoking, aging, diabetes, high cholesterol and hypertension are the major risk factors of developing AAA and males are at greater risk than females.




 
How to diagnose AAA?

 
Despite the difficulty of detecting AAA at an early stage, a simple ultrasound scanning of the abdomen can already accurately diagnose AAA. Further detail imaging with CT scan, MRI, or angiogram are only necessary when surgical intervention of the AAA is necessary. Although the mortality rate of a ruptured AAA is high, it is still preventable. Quitting smoking, controlling high blood pressure, regular exercise and a healthy diet will contribute to reducing the risks of developing AAA.










When & how to treat AAA?
 
Surgical intervention of the AAA is necessary when the size of the aneurysm is > 5cm in diameter. We want to fix the aneurysm before it ruptures.

There are currently 2 treatment options for AAA.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volving only small wounds at the groins. It is associated with less pain, faster recovery, and is safer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y.

The traditional open repair of AAA involves large abdominal wound. Although it is more durable, it is more invasive and is currently reserved for cases with anatomy not suitable for EVAR.










Reference information: http://esteemmedical.com.hk/aortic-aneurysms.html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doctor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Infographic series (1)

What do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Hong Kong and is known as a “silent killer” due to its asymptomatic nature. The prevalence of this disease is global. U.S and U.K have seen 15,000 deaths [1] and 6,000 deaths [2] respectively caused by ruptured AAAs. In Hong Kong, more than 1,000 new cases of aortic aneurysm are reported every year. It’s important to increase public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around the disease.


The series will look into:
1: What is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2: How common is AAA?
3: How dangerous is AAA?
4: What are the symptoms?
5: Who will have AAA?
6: How to diagnose AAA?
7: When & how to treat AAA?

An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is an abnormally dilated area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aorta within the abdomen [3] . The fact that it is asymptomatic means the aneurysm is often left unnoticed and unattended promptly.







 
How common is AAA?









How dangerous is AAA?

When the aorta becomes dilated, it behaves like blowing up a balloon. When the balloon is too excessively blown up, it will rupture. Usually when the size of aneurysm is >5cm, there is significant risk of rupture. Rupture AAA can cause massive bleeding within short period of time.

The overall mortality rate of a ruptured aneurysm can be as high as 100% and the risk of rupture increases as the size of the aneurysm expands. Once internal bleeding is caused by the rupture of aneurysm, it becomes a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cont'l




Reference information: http://esteemmedical.com.hk/aortic-aneurysms.html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doctor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小腿痕抓破皮傷口3年不癒 婦人小腿發黑揭患靜脈曲張

長期久站的人士,如出現腳部痕癢、傷口久久不癒,可能是患靜脈曲張的徵兆。內地一名56歲婦人因工作需長期站立,3年前抓癢時小腿不慎抓破皮,傷口不斷潰爛不癒、小腿變黑,求診揭患靜脈曲張。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血液長期積聚腿部靜脈,會使靜脈血管變形,形成靜脈曲張,惡化後皮膚或會變黑、痕癢,甚至潰爛。

患靜脈曲張 傷口潰爛小腿發黑 


據《武漢晚報》報道,一名56歲的王姓婦人在河南做早餐生意,每天凌晨3、4時至下午4、5時一直站立工作。10年前她突然小腿痕癢,曾被診斷患皮膚瘙癢症。而3年前王婦在抓癢時抓破皮,原本針眼大小的傷口不斷潰爛,形成一個如鵪鶉蛋大小的坑,整隻腳亦開始變黑,有如穿上黑色皮靴。

至上月王婦求診揭患上靜脈曲張,醫生指她雖沒出現典型的「蚯蚓腿」症狀,但檢查顯示出現血液嚴重倒流。王婦於本月15日進行微創手術,透過射頻將有問題的靜脈消融封閉,腿部現已癒合結疤。

主診的肝膽胰及血管外科醫生鐘若雷表示:「皮膚痕癢潰爛是靜脈曲張引起足部供血不足所致。」又提醒腿部色素沉着、痕癢、傷口久久不癒,除了糖尿病外,還有可能患上靜脈曲張,尤其因職業需經常久站和有靜脈曲張家族史的人士。

4種治療方法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當表層靜脈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瓣膜出現問題不能正常閉合造成血液倒流,血液長期積聚於腿部靜脈,便會使靜脈血管變形,形成靜脈曲張。典型患者早期會出現腳血管突起、彎曲腫脹,惡化後皮膚會變黑、痕癢,甚至潰爛。一般而言,醫生會清除「壞血管」(影響血液循環之血管)治療靜脈曲張,例如:

(1)傳統外科手術:透過開刀切除整條壞血管

(2)微創手術:將導管放入壞血管,透過釋放射頻或激光封閉壞血管

(3)注射黏合劑:像利用膠水直接將靜脈的內壁黏合

(4)藥物治療:封閉壞血管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506151/%E5%B0%8F%E8%85%BF%E7%97%95%E6%8A%93%E7%A0%B4%E7%9A%AE%E5%82%B7%E5%8F%A33%E5%B9%B4%E4%B8%8D%E7%99%92%20%E5%A9%A6%E4%BA%BA%E5%B0%8F%E8%85%BF%E7%99%BC%E9%BB%91%E6%8F%AD%E6%82%A3%E9%9D%9C%E8%84%88%E6%9B%B2%E5%BC%B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香港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靜脈曲張 診斷與治療新知 (下)


患者兩難

不過,即使已經確診,許多患此症人士都常面對一個「兩難」:他們既擔心病情繼續惡化會進一步影響活動能力,但另一方面,又憂慮手術後需要長時間休息,影響工作,在考慮接受治療與否,猶豫不決,結果不必要地長時間承受病症帶來的不適與不便,又耽誤了及早治療的黃金時機。

建議病人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在病情持續惡化前及早介入。現時治療靜脈曲張,無論是傳統的外科切割手術、微創的射頻或激光消融術,以至較新的黏合劑注射等,其原理都是用不同方法把有問題的靜脈清除或堵塞。被清除或堵塞的靜脈都是已失去正常功能甚至是有害的靜脈,即使留在身體,對血液循環已幫不上忙,反而令功能更差。

再者,下肢的靜脈血管像一個網絡般錯綜複雜,其功能是把血液由腿部帶回心臟,但當其中一組靜脈發生血液逆流時,血液便會過量地積聚在小腿,要靠健康的靜脈努力地把積聚的血液帶回心臟。久而久之,本來健康的靜脈,亦會因負荷過重而變壞,加入靜脈曲張的「行列」。

醫生透過超聲波,找出已損壞的靜脈血管,並透過各種方法將之清除、封閉,不但可把血液逆流消除,更可減輕其他正常靜脈的負荷,痛症減少,患者的活動能力亦得以改善。

治療後復發機會高嗎?

不少病人擔心靜脈曲張治療後的復發機會。當然,任何手術若不正確地進行,復發率可以很高。因此,有血管外科訓練及經驗的醫生,現時都會於手術前以超聲波作詳細檢查,準確找出有問題的靜脈,以適當方法清除,留下功能正常的靜脈,把復發機會降至最低。以現時之科技,已處理的靜脈再出現一模一樣狀況的機會,可說微乎其微,要知道,我們下次的靜脈血管,並非只有一條或數條,而是個錯綜複雜的網絡系統,即使手術後,餘下本是正常的靜脈,亦可因保養不當而慢慢變壞。無論之前的手術怎樣成功,總也不能保證腿上所有靜脈以後不會出問題。

因此,患者在手術後仍要小心避免風險因素,例如避免長時間站立、做適量的運動、多穿壓力襪等,以減少下肢靜脈長期受壓。無論復發原因是什麼,所有復發的個案都是複雜的,若要醫治,手術前的詳細檢查、全面血管外科技術,以及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都是少不了的。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香港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靜脈曲張 診斷與治療新知 (上)

靜脈曲張是都市人常見的血管毛病。醫學界曾估計,現時約兩成的成年人口,受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問題困擾。此症雖不會直接致命,但對患者帶來的種種不適和不便,以至對他們生活質素的影響,卻往往非常深遠,臨床上亦有不少患者習慣「死忍」而致病情嚴重惡化,因此有必要為讀者闡釋各種診治資訊。

人體的下肢靜脈有點像活塞的瓣膜,功能是阻止血液倒流,使靜脈像單程路,血液只能流向心臟,不能返向流動。若腿部靜脈瓣膜功能正常,血液便會隨地心吸力向下回流,令靜脈血壓增加,隨之而來的,是腿部靜脈慢慢腫脹彎曲及變形,最終導致下肢靜脈曲張。

分為6期

此病臨床上分為6期,第1至3期為早至中期,主要徵狀包括下肢皮膚出現明顯可見的蜘蛛網,或彎彎曲曲的「青筋」,甚至感到小腿腫脹、痠痛,但此階段患者並非一定要動手術。當病情發展至第3期以上,即腳眼位置皮膚變深色,出現痕癢及傷口等病徵,屆時便需及早接受手術,阻止病情惡化。現時的靜脈曲張治療已有很多微創選擇,但臨床上最重要的是,病人必須於治療前接受準確的診斷,讓醫生為不同程度的個案提供相關的治療及護理建議。

要作出準確診斷,醫生要先了解患者病歷,並做臨床檢查,而「多普勒超聲波血管掃描」(Duplex Ultrasound Scan),能準確顯示功能不良的靜脈血管,有助醫生為病人制訂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現時大部分病人在接受治療前,都會以超聲波作詳盡檢查,患者接受掃描期間須站立不動,醫生會在病人腿部不同位置按壓,使靜脈血液流動,以找出有問題的靜脈。現時這類檢查已可在診所內進行,醫生由問症、檢查、掃描到診斷可「一站式」地完成,不用像舊日般,病人要另外到別處掃描,再等候報告。

這種診斷方式其中一個好處是,醫生可第一身地因應出現問題的血管情況,即時計劃治療方案,大大提高治療效果。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 續















資料來源: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經濟客艙症候群

長假期,港人最愛出國旅行,但坐長途航班動輒要呆坐十多小時,除了長時間坐著找娛樂打發時間,有人甚至為了減少上廁所,連水也少喝,於是雙腿全程垂著不動,這便有機會出現「經濟客艙症候群」。


此症候群成因是腿部肌肉缺乏運動,導致靜脈血液停留不動,形成血塊,出現「深層靜脈栓塞」,典型症狀是小腿腫脹疼痛,但亦有小部分沒有徵狀。不過,若血塊脫落,隨血液沖到肺部,便可引發致命的「肺栓塞」。

雖然醫學上稱為「經濟客艙」症候群,但也不代表商務或頭等艙免疫,本人便遇過頭等艙乘客出現此情況,關鍵是腿部全程垂著不動,肥胖、孕婦或本身已有靜脈曲張人士,風險亦較高。

許多人應該試過下機時雙腳脹脹的,或擔心會有事,其實坐了數小時,有此情況亦屬正常。有研究指,在5,000名沒有患靜脈曲張的長途機(航程4小時或以上)乘客中,經超聲波掃描後,當中約4%會出現深層靜脈栓塞,但大部分情況輕微,至於出現肺栓塞的機會,更屬少數中的少數。

不過,無論機會多微,這不幸情況仍有可能出現,所以坐飛機時,應間中站立、步行,或在座位上伸展腿部,讓下肢肌肉多活動;並應避免在航程上飲酒;亦可穿壓力襪。若乘機後下肢持續腫脹、疼痛,便應求醫。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7%b6%93%e6%bf%9f%e5%ae%a2%e8%89%99%e7%97%87%e5%80%99%e7%be%a4-128767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1月8日 星期五

香港是醫療品牌

經常有香港境外的病人,特地來香港求醫做手術,有的是在國內工作的外籍人士、有的是國內居民、澳門居民、也有些是已經移民外地的香港人,即使山長水遠、長途跋涉,費用也不特別便宜,他們也要選擇香港作為他們動手術治病的地方,把健康與生命交托,原因為何?

香港的手術醫療水平,是否世界頂尖、傲視同儕、我不敢說,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落後大市」。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外科醫生要接觸世界先進的醫療技術及知識,可說是易如反掌,在香港舉行的國際醫學會議,多不勝數;差不多每位外科醫生都曾到其他國家觀摩學習,眼光及思想都是國際化的。而香港的醫療語言,仍是以英語這國際語言為主,故醫療水平要與國際接軌,絕不困難。這些我們行內習以為常,看似芝麻綠豆的東西,看在病人眼中,就是信心的來源。

即使醫生信得過,那醫院呢?打針的護士呢?化驗室的技術員呢?注射的抗生素呢?手術室的儀器呢?醫療系統環環相扣,莫說是行外人,即使是醫生也沒可能事事過問,親力親為。這些事情,病人信任的就是「香港」這個品牌,他們印象中這品牌下的各行各業,無論是法官丶警察、醫生、護士或記者都是專業、廉潔及可信的。這品牌的正面形象,並非一朝一夕而成,是源自長久以來香港健全的社會體制,一點一滴地建立的。希望日後的社會改革,不會影響這品牌的形象。

外科專科醫生
謝卓華















新聞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

提起靜脈曲張,當患者經外科醫生評估,認為一般保守性治療(例如壓力襪等),已不足以處理有關的病徵時,可能會安排他們接受手術治療。除了傳統的外科手術外,「靜脈腔內激光」亦是一種新的微創治療選擇。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程序可以日間手術方式,在診所進行,病人在過程中完全清醒,而醫生亦會利用超聲波儀器監察血管狀況。手術時,醫生先在病人的大腿注射局部麻醉藥物,並在大腿開一個比針孔略大的小切口,然後把光纖導管從傷口進入靜脈,穿越患病的靜脈時,光纖便會發放激光能量,燒灼靜脈壁令其萎縮,最終令整條靜脈被消融,徹底解決靜脈曲張的問題。


與傳統手術比較,靜脈腔內激光治療的創傷性較低,病人亦不必全身麻醉,康復時間較短,術後疼痛、傷口紅腫等情況亦較輕微。病人在治療後,稍經休息已經可以落地行走,日常生活基本上不受大影響,約兩星期後可逐步恢復運動。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一般只需作局部麻醉,適合大多數的病人使用,即使本身患有疾病或服食藥物而不能全身麻醉的病人,亦可以接受此治療。而治療的傷口較全統手術小,傷口腫脹及痛楚等後遺症亦較輕,大部分人完成治療後即日可恢復正常活動。


讀者亦須留意,這種技術主要針對較大的靜脈曲張,並不適合用於處理較幼細、過於彎曲或異常的血管。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9%9D%9C%E8%84%88%E8%85%94%E5%85%A7%E6%BF%80%E5%85%89%E6%B2%BB%E7%99%82-19237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治療複雜腹部主動脈瘤

我們的身體滿布血管,當中最大的要算主動脈,位於人體的胸腔及腹部,不停地隨看心跳擴張收縮,運送血液由心臟到全身各器官。若主動脈壁不正常地擴張便會形成主動脈瘤,較常出現於腹部主動脈。其風險是一旦主動脈瘤破裂,便會大量出血,病人會於短時間內失血致死。

因此,大多數患者會接受微創血管腔内手術醫治腹部主動脈瘤,但一些形狀較複雜的血管瘤未必適合用微創手術而需接受開放式手術,開放式手術創傷性較大,一些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未必能承受。幸而,現時有些鞏固儀器能於微創血管控內手術時使用,令一些本來不能用微創手術又不適合開放式手術的患者受惠。

腹部主動脈瘤患者多為年長人士,男性及有家族史的人患病風險亦較高。現時,醫學界仍未真正了解其成因,但主要與血管退化有關。年齡增長,動脈粥樣硬化及主動脈壁產生過多的溶解酵素等都會令血管壁失去彈性而慢慢擴張,最終血管壁會抵受不住正常血壓而破裂。

大部分腹部主動脈瘤都沒有徵狀,多數於接受超聲波或電腦掃描檢查時偶然發現,若出現腹部及背部痛是則可能是爆破先兆,應立即求醫。


現年60多歲的何先生(化名)曾患有肺癆及接受「心臟通波仔」手術,所以肺功能及整體身體狀況都較差。他於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一個頗大的腹部主動脈瘤,且有爆裂風險。理論上他要盡快接受手術,但由於其血管瘤形狀不能穩固放置支架,故不適合微創手術,他身體狀況又接受不了開刀手術,進退兩難。

幸好在新技術配合下,如今也有辦法。醫生首先在血管内植入支架,即使血管瘤的形状不理想,支架不穩固,但新穎的血管腔內鞏固裝置,就好像螺絲釘般把支架固定於血管壁,何先生於術後3日已出院。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