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護足產品 - 矯形鞋墊/鞋




“矯形鞋墊”是鞋墊的一種,透過矯正步姿及支撐足弓,幫助患者恢復及改善雙腳和小腿的功能。良好的姿勢有助你維持健康的生活,而良好的姿勢則需要腳、膝、臀及背部的協調。


假如你走路或做運動時有任何不適,請盡早接受檢查。檢查簡單、快捷,而且無痛。一個簡單的檢查可改善你的步姿及生活。


矯形鞋墊適合各種足病患者,對於需要長期站立工作的人士(護士、老師、售貨員、主婦),以及受疾病影響的人士 (例如糖尿、關節炎及其他關節問題等)均可按足部的痛楚及不適配置。 



資料來源:  https://podi.com.hk/orthotics-insoles.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副甲狀腺瘤




副甲狀腺瘤的成因

雖然副甲狀腺瘤的成因不明,但多與免疫系統有關。當副甲狀腺的組織不斷增生,會不停發放副甲狀腺荷爾蒙,引致血液鈣質過高。

副甲狀腺瘤的徵狀

事實上,不少患者最初也不知道副甲狀腺出現毛病,直至身體有其他疾病,經檢查後才知道源頭來自副甲狀腺瘤。副甲狀腺失衡時,會不斷從骨骼抽取鈣質,故此可能令患者出現骨折;亦有患者因血液鈣含量過高,積聚在腎臟,形成腎石;部分患者更會無故腹痛。一般情況下,不少患者也是在進行身體檢查時,發現血液鈣含量過高,再檢驗副甲狀腺荷爾蒙時,才確診患上副甲狀腺瘤。

副甲狀腺瘤的檢查方法

要確診是否患上副甲狀腺瘤,可直接抽血檢驗副甲狀腺荷爾蒙的含量,若荷爾蒙偏高,則有機會患上副甲狀腺瘤。除非是腎病患者,一般人通常只會有一顆副甲狀腺出現良性增生。醫生可透過進行核掃描(MIBI Scan),從而得知哪顆副甲狀腺出現問題;而超聲波檢查亦可檢測出副甲狀腺的增生情況。

副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

副甲狀腺瘤並不能單靠藥物治療,必須透過外科手術將增生組織切除。手術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時間約30分鐘,醫生會以超聲波確定副甲狀腺瘤的位置,然後在頸側部位切開約1.5厘米的切口,先將甲狀腺向前推開,繼而找出有問題的副甲狀腺,將之切除。術後即日便可進食及如常活動,並且不用服藥

治療風險

流血或發炎

 


資料來源:  https://thyro.com.hk/parathyroid-tumor.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拇趾外翻



是大拇趾的關節問題,主要有3大成因: 足形問題(遺傳性)、足部生物力學問題影響步姿、穿著不合適的鞋履。


拇趾外翻是因為拇趾趾骨傾斜向第二趾骨,通常拇趾骨更會有骨頭增生的情況出現。嚴重時第

一拇趾甚至會偏移至第二趾之上或下。拇趾外翻主要是因為不正常的足部結構及外在因素所致

(例如腳掌過份外翻),增加拇趾骨所承受的壓力,導致支撐足部的軟組織及關節受損,例如關節

組織、筋腱等,使拇趾骨逐漸偏移。情況持續惡化時,肌腱會受到過度的拉扯,令到拇趾移向

第二趾。這時候,由於關節會自動調節適應,因而會引起一些足部的不適,常見的徵狀包括腳

內側疼痛。其次,穿著不合適的鞋履也會導致拇趾外翻惡化。硬皮皮鞋或尖頭鞋均是罪魁首,

這亦解釋了為何女士們患拇趾外翻的人數較多。


拇趾外翻的位置常會被鞋襪摩擦及刺激,皮膚會出現紅腫。有時拇趾及第二趾之間因為經常互相摩擦及擠壓,而容易形成雞眼或厚繭等問題。



資料來源:https://podi.com.hk/flatfoot.html#topic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香港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CO2 Laser Surgery





CO2 Laser circumcision is a new technology for circumcision. It uses laser, as opposed to a surgical knife, to remove the redundant foreskin. This new technology is preferred over traditional surgery as it can perform the dual task of circumcision and stopping the bleeding simultaneously. Even bleeding from the capillaries can be effectively stopped. During the circumcision, the laser knife removes the redundant foreskin using an arc-like motion, which results in a neat incision. Apart from effectively helping the surgeon control the area to be circumcised, laser circumcision is also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enis sizes and lengths, making it preferable over traditional surgery that makes incisions in straight lines.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physician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醫生,請不要把我的腿切除!」

他是一名患有腎衰竭及糖尿病的年長病人,數年前因下肢動脈血管閉塞,需要把左腿切除。靠着剩下的右腿,並在己截肢的左腿裝上義肢,加上無比的鬥志,仍能一拐一拐地走路,不用靠輪椅出入,自給自足。但慢慢地,他發覺健全的右腿越來越乏力,需要經常停下休息,才可繼續走路;近日,右腳腳趾甚至出現傷囗及皮膚變色,走路已相當困難。


經血管外科醫生檢查,原來無情的血管阻塞已蔓延至右腿,甚至部分組織己有壞死跡象,他不太覺得痛只因糖尿病己把腳部的神經系統變得麻木。


這可麻煩了, 醫生本想設辨法替他進行微創血管手術,把血液送到足部,以保存右腿,但擔心手術後壞死組織分解出來的毒素,會隨血液走遍全身,可引起嚴重並發症,甚至可致命!


保守點但較安全的做法,是棄車保帥,為右腿進行截肢,把小腿及壞死組織一并切除,以防壞肉影響身體其他機能;但他就會失去雙腿,以他的年紀,以後要再走路就不太可能了。


醫生跟病人及家屬商量,得到的答案是: 「醫生,請不要把我僅餘的腿切除!」


醫生內心爭扎着,若冒險替他進行通血管手術,讓他保留一線希望,成功的話,他的餘生便不用在輪椅上渡過;但要是不成功,他有機會賠上性命,家人到時可能會後悔,怪罪醫生;況且,醫院方面亦未必喜歡這樣冒險。還是簡單點,進行截肢,先保住性命再算?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https://veno.com.hk/blood-vessel-blockage.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香港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糖尿「截肢」可避免

 每年11月14日是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是全球最大的糖尿病宣傳活動,以應對糖尿病對公眾健康日漸增加的威脅。經過多年的健康教育宣傳,現在很多人知道,糖尿病人若血糖控制得不好,會影響視力、腎臟功能、引致心臟病等。但對下肢動脈血管的影響,很多病人卻不太了解。
 

陳伯患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總是勉勉強強,又不太願意戒口,亦缺乏運動,每天就是待在家裡。家人常勸他到公園散步,他總是以種種藉口推搪,繼續足不出戶。由於他只是跟太太同住,子女們也拿他沒辦法。直到有一天,太太打電話給子女,說老父的右腳變得深色,並有痛楚,已不能走路。子女們趕到,便把父親送到醫院,經醫生檢查後,發覺右腳部分組織已經因缺血而壞死;為免壞死的組織釋放毒素到血液,而引致生命危險,陳伯的右腳需要截肢!


原來陳伯右腳的動脈血管已經嚴重閉塞,而且持續多時,糖尿病控制不好,影響下肢動脈血管引致阻塞,醫學上稱為「周邊動脈阻塞」,俗稱「糖尿足」。初期典型症狀是走路時小腿疼痛,需要停下休息,隨着閉塞的血管愈來愈多,走路的距離變得愈來愈短,出現「間竭性跛行」。這時家人才驚覺,父親足不出戶的原因,是下肢動脈血管阻塞,令他一走路便腳痛;為避免痛楚出現,他就盡量減少走路,不自覺令病情惡化。


若能在病發初期接受「微創血管腔內手術」,把閉塞的血管擴張,截肢是可以避免的!可惜這個概念,很多糖尿病患者還未了解。以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要多在這方面下點工夫了!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7%B3%96%E5%B0%BF%E3%80%8C%E6%88%AA%E8%82%A2%E3%80%8D%E5%8F%AF%E9%81%BF%E5%85%8D-24413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小腿痕抓破皮傷口3年不癒 婦人小腿發黑揭患靜脈曲張

 長期久站的人士,如出現腳部痕癢、傷口久久不癒,可能是患靜脈曲張的徵兆。內地一名56歲婦人因工作需長期站立,3年前抓癢時小腿不慎抓破皮,傷口不斷潰爛不癒、小腿變黑,求診揭患靜脈曲張。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血液長期積聚腿部靜脈,會使靜脈血管變形,形成靜脈曲張,惡化後皮膚或會變黑、痕癢,甚至潰爛。

患靜脈曲張 傷口潰爛小腿發黑 


據《武漢晚報》報道,一名56歲的王姓婦人在河南做早餐生意,每天凌晨3、4時至下午4、5時一直站立工作。10年前她突然小腿痕癢,曾被診斷患皮膚瘙癢症。而3年前王婦在抓癢時抓破皮,原本針眼大小的傷口不斷潰爛,形成一個如鵪鶉蛋大小的坑,整隻腳亦開始變黑,有如穿上黑色皮靴。

至上月王婦求診揭患上靜脈曲張,醫生指她雖沒出現典型的「蚯蚓腿」症狀,但檢查顯示出現血液嚴重倒流。王婦於本月15日進行微創手術,透過射頻將有問題的靜脈消融封閉,腿部現已癒合結疤。

主診的肝膽胰及血管外科醫生鐘若雷表示:「皮膚痕癢潰爛是靜脈曲張引起足部供血不足所致。」又提醒腿部色素沉着、痕癢、傷口久久不癒,除了糖尿病外,還有可能患上靜脈曲張,尤其因職業需經常久站和有靜脈曲張家族史的人士。

4種治療方法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當表層靜脈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瓣膜出現問題不能正常閉合造成血液倒流,血液長期積聚於腿部靜脈,便會使靜脈血管變形,形成靜脈曲張。典型患者早期會出現腳血管突起、彎曲腫脹,惡化後皮膚會變黑、痕癢,甚至潰爛。一般而言,醫生會清除「壞血管」(影響血液循環之血管)治療靜脈曲張,例如:

(1)傳統外科手術:透過開刀切除整條壞血管

(2)微創手術:將導管放入壞血管,透過釋放射頻或激光封閉壞血管

(3)注射黏合劑:像利用膠水直接將靜脈的內壁黏合

(4)藥物治療:封閉壞血管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506151/%E5%B0%8F%E8%85%BF%E7%97%95%E6%8A%93%E7%A0%B4%E7%9A%AE%E5%82%B7%E5%8F%A33%E5%B9%B4%E4%B8%8D%E7%99%92%20%E5%A9%A6%E4%BA%BA%E5%B0%8F%E8%85%BF%E7%99%BC%E9%BB%91%E6%8F%AD%E6%82%A3%E9%9D%9C%E8%84%88%E6%9B%B2%E5%BC%B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香港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新舊交替 醫學常態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一些曾經盛極一時,被認為是金科玉律的治療技術,隨着時間及科技的發展,是可以被完全取代的。

就以血管外科手術為例,把壞了的靜脈曲張血管切除、以「搭條繞道」處理堵塞了的動脈血管或切除快要爆破的血管瘤,而再縫上人造血管等,這些都曾經是標準手術方法。但隨着「血管腔內手術」的面世,研究發覺,與其大費周章地開大傷口,去把血管找出來做手術,為何不只在皮膚及血管刺穿一個小洞,再經這個洞放入幼細的儀器,在血管裡動手術?這樣便大大減低手術的創傷性,把傷口變小、減輕痛楚、加速康復,而最重要的是並沒有因此而犧牲治療效果。

陳女士患有靜脈曲張多年,十多年前曾接受傳統開放式的手術,初時效果理想,但由於她須長期站立工作,慢慢又發現有彎彎曲曲的靜脈血管再浮現出來,令到腿部疼痛不適,皮膚變黑,曾有醫生建議再次做手術,但她因害怕開刀痛楚,及手術後的漫長康復,一直拒絕,令病情惡化。

後來家人找到血管外科醫生處,經超聲波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另一組靜脈血管出現問題,並可以微創方法處理,不需要開傳統的大傷口,只需局部麻醉進行,陳女士才勉強願意接受手術。最後手術傷口只有以幾個細小的洞,並以日間手術完成,術後數小時已正常走動,與她十多年前的經歷,實在是天與地之別。她才驚覺,之前不必要地把病情拖延,實在是非常無知。

現時的血管外科手術,以微創方法去做「血管腔內手術」,已經成為標準。當然,也有些情況「微創」是不適合的,故開放式手術仍是有其需要的。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髮型師連企9小時地上全是血 揭右腿靜脈曲張潰瘍致大出血

 靜脈曲張勿輕視!內地一名髮型師連站9小時後右腿突然大量出血,緊急送醫揭發是靜脈曲張復發並出現潰瘍所致。有外科專科醫生指出,靜脈曲張患者出現腳部腫脹就要休息,平時亦可以穿著醫療用壓力襪紓緩症狀。

據《武漢晚報》報道,本月14日,內地一名李姓髮型師連續站著理髮9小時後,突然發現地上全是血,送院檢查發現是右腿靜脈曲張潰瘍,導致靜脈大出血,經治療後成功止血。

李男從事美髮行業7年,平時每天站5至6個小時。 2年前因雙腿出現青筋求醫,確診患上靜脈曲張,去年底再度復發,更出現潰瘍。不過因過年前生意忙碌,故沒有看診。主診的血管科醫生何娟娟分析,李男很可能是因長時間站立,無意中弄破右腿上的潰瘍面導致大出血。

久坐久站易致靜脈曲張

何娟娟解釋,靜脈曲張是因為靜脈壁薄弱和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導致靜脈血液倒流、停滯,血液長時間積在下肢,會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血管突出皮膚表面,出現「蚯蚓腿」,引起皮膚瘙癢、搔抓出血,導致局部皮膚糜爛、潰瘍。「潰瘍侵犯靜脈會引起無痛性靜脈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且經久不癒的潰瘍有癌變風險。」

預防及紓緩靜脈曲張

何娟娟指久坐、久站、重體力勞動,都會導致下肢血液回流困難,引起靜脈內壓力升高而誘發該病。提醒平時應避免久站或久坐,多做足背伸展動作,每隔一段時間起身活動。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曾接受《晴報》訪問時就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出現腳部腫脹就要休息,平時亦可以穿著醫療用壓力襪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緩解症狀。他解釋,壓力襪腳踝部位的壓力最高,再順着腿部向上漸漸遞減,這設計可令腳部靜脈血液較易回流至心臟;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可以讓小腿肌肉放鬆收縮,保持靜脈血液流動,以免形成血栓。












資料來源:  晴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靜脈曲張】藥膏壓力襪外5個貼士助改善 高危因素不止企得多 (下)

 女性才會患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常被視為女性病,事實又是不是?謝醫生說,數據上女性患者較多,相信主要是由於女性擁有的患病風險因素多於男性,並不代表男性就可倖免!以下看看增加患靜脈曲張的高危因素:

1. 長時間站立:站立時下肢靜脈血液向下流,對腳的靜脈血管造成較大壓力,尤其穿高跟鞋時,由於足部血液循環要靠腳掌活動,從而令小腿肌肉收縮及放鬆,把血從靜脈泵走,但高跟鞋會固定腳跟,令腳掌減小活動。

2. 懷孕:肚裡的胎兒或會壓迫盆腔靜脈血管,令血液向上流有困難。一般產後情況會有所改善,但如果靜脈血管已經被壓壞,病情有可能會繼續惡化。

3. 肥胖:原理與懷孕一樣,因腹腔內的脂肪或會壓迫盆腔靜脈血管。

4. 經常體力勞動:全身用力時,通常腹部肌肉會收縮,靜脈血管壓力變高,血液從腳回流就會變得困難。

5. 家族遺傳血管結構較弱


 


靜脈曲張如何治療?

不少人因工作需要經常站立,靜脈曲張愈來愈普遍,也衍生形形色色的相關治療產品,包括壓力襪、藥膏等,是否有效?謝醫生表示,這類產品屬紓緩性治療,最理想的效果都只是令病情維持原狀,並不能令患處復原或好轉,對早期患者而言確可減慢惡化,對後期的情況則只能紓緩症狀:

首選:壓力襪

謝醫生稱,靜脈曲張患者使用的是醫療用漸進式壓力襪,設計上是腳跟位置最緊,壓力再往上遞減,「血不會聚在腳,亦幫助把血推上去。」他又指,一般坊間的長襪以橡筋頭位置最緊,是剛好相反的設計,會反過來阻礙血液向上流,故不合規格的襪是「不穿好過穿」!

而專業的壓力襪按壓力程度分不同級數,患者需按病情使用較高級數的壓力襪,通常要透過醫生購買;至於較低級數的壓力襪,原來亦有助血液循環,一般人可以預防為目的穿著。但謝醫生提醒:「年紀大要小心,不少長者有周邊血管阻塞,血向下流受阻,再穿或有危險及不適。」

藥膏

坊間針對靜脈曲張的藥膏有不少,謝醫生說它們的原理基本上相同:「當血管發脹嚴重,有機會出現發炎情況,導致按壓時會腫痛,這類藥膏就是用作減輕發炎情況。」他強調,實際上藥膏本身是不會令血液消失或縮小,反而許多人塗抹時會按摩患處,會有助血液循環。

除了依靠外力,我們日常許多習慣看似只是一個微小動作,原來對靜脈曲張的病情亦可起到改善作用,謝醫生分享以下幾個生活貼士:

1. 如果無法減少站立時間,應該盡量多些活動雙腿,如原地踏步、來回走動。

2. 坐的時候可以抬高雙腿,幫助血液上流。

3. 盡量減少蹺腳,以免膝部靜脈血管受壓。

4. 首三期患者可穿壓力襪進行正常運動(可選容易揮發汗水的物料);但第四至六期患者就算運動也對病情幫助不大,甚至會加重靜脈血管負擔,應盡快以手術治理。

徹底康復只能靠手術

謝醫生指,目前要根治靜脈曲張,只有透過手術(微創或開刀)徹底清除或封閉壞血管,尤其當病情到達後期時,壞血管不但維持不到原本功能,還會增加從上倒流的血液,需要完好的血管再帶走,會加重它們負荷,令它們都有機會一起變壞,「很多時,一開始只是幾條血管突起來,但時間一久就發現愈來愈多血管出事」。

不過,手術過後不代表可一勞永逸。謝醫生提醒,同一條血管再出問題的機會雖然很小,但其他血管再出現靜脈曲張的情況並非不可能,還是要注意生活習慣,減少再患的風險!


資料來源:香港0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靜脈曲張】藥膏壓力襪外5個貼士助改善 高危因素不止企得多 (上)





靜脈曲張下,大小腿出現一條條凸出的血管,絕對是女性大敵!其實,靜脈曲張不止影響外觀,更可能引致色素沉澱、濕疹等皮膚病變,不容輕視。想改善靜脈曲張,靠坊間常說的壓力襪、藥膏有沒有用?除了常說的站得多,還有什麼因素增加患靜脈曲張的機會?由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為我們解答。

靜脈曲張是什麼?

天氣回暖,不少人準備換上短褲、短裙,卻見腿上有條礙眼的血管?在正常情況下,血液會經由靜脈血管由下而上輸送回心臟,但當腳部的靜脈血管失去正常功能,如血管中的單向活瓣壞了,令血液倒流回腳,壓迫血管,就會出現這種血管變明顯甚至凸起的問題,也就是我們不時聽說的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已是常見的都市問題,常見發生在下肢,其中小腿病情一般較嚴重,血管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解釋:「站立時,小腿是在身體最低的地方,血液返回心臟的路很遠,血管承受壓力最高。」








了解靜脈曲張的病情及成因

靜脈曲張病情分六期

從醫學角度,靜脈曲張的病情可按對健康的影響程度分六期,謝醫生說惡化速度因人而異,但通常都是以年計發生:

第一期:出現蜘蛛網狀靜脈,即微絲血管變明顯

第二期:血管開始突起,但沒特別不適

第三期:腳出現腫脹、疼痛的感覺,甚至會晚上抽筋

第四期:開始有皮膚病變,例如皮膚因色素沉澱變深

第五期:患處出現濕疹、痕癢,甚至有傷口

第六期:患處慢性潰爛,傷口一直不復原

謝醫生指,首三期的靜脈曲張相對不太影響健康,患者可以視乎需要選擇先觀察或求醫,但到了第四期或以上,就必須接受治療,「會經常損傷、發炎,當第六期出現的傷口拖延太久,亦有機會細菌感染,甚至出現細胞病變,惡化成皮膚癌,最極端的情況更可能需要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險」。

..........續




資料來源:香港0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頸靜脈放導管?

 靜脈血管的作用,是把血液從身體各處運送到心臟;若在靜脈血管注射,藥物便會隨着血液運到心臟,再由心臟送到全身。最常見的靜脈注射位置,便是在手部,一般會在手背或前臂的靜脈,插入短短的導管,再接駁喉管以供吊鹽水、輸血、打抗生素等。這種步驟簡單安全,差不多每個住院的病人都會用上。但問題是,注入的藥物要經過長長的距離,才能由手部到達心臟,很多時療程用上數天,手部的靜脈便會堵塞,又要再找另一組。若有些情況是需要反覆注射,例如癌症化療、營養素注射等,經常持續數星期致數月,很快便無法再在手上找到靜脈。那便要打頸部靜脈的主意了!

也有些情況需要在靜脈大量抽出及輸入血液,例如腎衰竭的病人需要血液透析,血癌的病人需要骨髓移植等,這便需要用上較粗的導管,隨時比手部的靜脈還要粗!這些情況也是要用上頸部的靜脈。


一般在頸用的是較深層的中央靜脈,其好處是夠大,可以放入更粗的導管;血液流量夠快,不易被堵塞;導管會由頸部伸延致胸腔靜脈,藥物一進入血管便被稀釋,很快到達心臟,再由心臟送至全身,因此臨床上這血管是經常被徵用的。讀者可能會想,這麼多好處,那為甚麼不每次注射都用這血管?


凡事有利必有弊,頸中央靜脈附近全是重要器官,如頸動脈、神經線、氣管、肺的頂部等。更驚嚇的是,由於位置較深,肉眼全是看不見的,要在芸芸器官當中,把鋒利的針準確地刺到靜脈,再置入如飲管大的導管,說沒有風險也沒有人信吧!


但病人也不用過分擔心,如今醫學昌明,在超聲波影像的引導下,針刺能準確地刺到頸靜脈,並避開其他器官,在受過訓練的醫生手上,風險是極低的。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

 提起靜脈曲張,當患者經外科醫生評估,認為一般保守性治療(例如壓力襪等),已不足以處理有關的病徵時,可能會安排他們接受手術治療。除了傳統的外科手術外,「靜脈腔內激光」亦是一種新的微創治療選擇。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程序可以日間手術方式,在診所進行,病人在過程中完全清醒,而醫生亦會利用超聲波儀器監察血管狀況。手術時,醫生先在病人的大腿注射局部麻醉藥物,並在大腿開一個比針孔略大的小切口,然後把光纖導管從傷口進入靜脈,穿越患病的靜脈時,光纖便會發放激光能量,燒灼靜脈壁令其萎縮,最終令整條靜脈被消融,徹底解決靜脈曲張的問題。


與傳統手術比較,靜脈腔內激光治療的創傷性較低,病人亦不必全身麻醉,康復時間較短,術後疼痛、傷口紅腫等情況亦較輕微。病人在治療後,稍經休息已經可以落地行走,日常生活基本上不受大影響,約兩星期後可逐步恢復運動。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一般只需作局部麻醉,適合大多數的病人使用,即使本身患有疾病或服食藥物而不能全身麻醉的病人,亦可以接受此治療。而治療的傷口較全統手術小,傷口腫脹及痛楚等後遺症亦較輕,大部分人完成治療後即日可恢復正常活動。


讀者亦須留意,這種技術主要針對較大的靜脈曲張,並不適合用於處理較幼細、過於彎曲或異常的血管。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9%9D%9C%E8%84%88%E8%85%94%E5%85%A7%E6%BF%80%E5%85%89%E6%B2%BB%E7%99%82-19237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慢性疾病-周邊血管疾病




周邊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PVD)是由下肢血管收窄、硬化或被脂肪阻塞所致,減少血流到小腿及足部。足部血液循環會最受影響,因為血液循環欠佳,沒有血液把養份(包括氧氣)帶到傷口,妨礙傷口修復。一旦有任何潰瘍、傷口、感染等在足上形成後,若傷口缺乏專業的護理,會需要更長的痊癒時間。徵狀嚴重情度需視乎動脈的大小及血流受阻的程度。

部份徵狀包括:

間歇性跛行(Claudication): 步行一段距離後,小腿會出現輕微抽筋的現像,休息一回便會復原。

  •     腳/腳趾麻痺或刺痛
  •     皮膚變色(變白/藍/紅)
  •     足部皮膚溫度較低
  •     皮膚破損,傷口或感染需要更長時間才痊癒




資料來源:   http://podi.com.hk/peripheral-vascular-disease.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血管超聲波

超聲波檢查(Ultrasonography),在醫學上是一種極為普遍的診斷技術,其原理是以超過人類耳朵可以聽到的高頻率音波,發射向身體器官,可以穿透肌肉及軟組織,再反射回來,電腦把發射及接收的超聲波訊號分析,從而得出影像。醫生便可透視身體,檢查肉眼看不到的器官情況。

由於超聲波技術並不涉及輻射,可以說是絕對安全;亦由於影像是實時性的,毋須等候製作,其方便程度,就好像醫生的聽筒一樣!

以往普羅大眾對超聲波檢查接觸最多的,一定是產科,差不多每位孕婦都會接受此檢查,跟進胎兒的成長。而其他專科醫生,也會經常轉介病人到掃描中心,由診斷科的醫生作超聲波檢查,例如膽石、甲狀腺等;隨着科技進步,超聲波設備日漸普及,有的甚至小如一部平板電腦,現時很多醫生也會在診所自備超聲波機,即時為病人檢查;這種趨勢,在甲狀腺尤為明顯。

由於血管內的血液是流動的,超聲波檢查便可實時看到血液的流動方向及速度,血管外科醫生能即時診斷問題所在,甚至計劃手術的步驟。這些實時的影像,都是單看硬照及文字報告無法提供的,尤其以靜脈的疾病最為明顯。

筆者現時除了在診所內以超聲波機作即時檢查外,甚至會帶著一部流動的超聲波機,方便在醫院巡房時即時為病人在病床檢查。

除了診斷,現時的微創血管治療,例如靜脈曲張手術、血管穿刺等,以超聲波導引去進行,已經是不可缺少的標準技術,甚至手術期間,可以超聲波的導管,在血管內作「血管腔內超聲波」(Intravascular Ultrasound)檢查,準確地看到血管收窄的程度。

當然,超聲波並非萬能,音波並不能穿過骨頭、腸臟或太深的器官,其影像質素也不及一些放射診斷檢查;因此其他診斷技術例如X光、電腦掃描、核磁共振等,基本上是相輔相成的。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常着高跟鞋易靜脈曲張

 

經常穿高跟鞋及長期站立,不但易腰痠背痛,更可致靜脈曲張。不少人以為雙腿有一條條凸出的蚯蚓狀「青筋」才算靜脈曲張,其實早 期靜脈曲張患者的腿部雖無蚯蚓狀青筋,但血管或已過度受壓,「谷壞」微絲血管引起發炎,導致疼痛甚至步行困難。外科專科醫生指,早期靜脈曲張的治療較簡 單,服藥及穿壓力襪已能紓緩病情,但嚴重者要做手術,提醒市民勿延誤醫治,平日應多做運動鍛練小腿肌肉。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靜脈曲張又叫「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靜脈負責把血液運回心臟,如靜脈瓣膜功能受損,血液便會倒流及積聚在腿部,「谷壞」靜脈微血 管,出現發炎或曲張。部分患者病徵輕微,或腿部皮下脂肪厚,遮掩了粗大、曲張的靜脈,因而忽略病情。

他引述外國一項九萬五千人參與的研究指,六成人患靜脈曲張而不自知,需靠超聲波等檢查確診。他在臨床上亦觀察到一至兩成「隱藏 性」患者,大多屬早期個案,血液已有倒流,如不治療會慢慢惡化;另有小部分患者病情已屬嚴重,只是「青筋」埋藏在皮下脂肪無被察覺。患病高危因素包括過 重、工作需長時間站立或坐着,如文職、教師或售貨員等;女士長期穿高跟鞋、曾經懷孕等,均會增加腿部靜脈壓力。

謝卓華指,靜脈曲張按病情分六期,○至一期一般無病徵或腿部只出現網狀微絲血管,二至六期才浮現「青筋」、腳部浮腫、腿內側痕 癢、皮膚色素沉澱或皮膚潰瘍。早期患者可穿醫學壓力襪,壓力度數較高,壓力分布屬漸進式,「足踝位置最緊、小腿至大腿壓力減少,好似一個泵咁推返啲血上 去。」他提醒坊間壓力襪的壓力度數較低,紓緩作用不大。

早期患者可服藥物及利用壓力襪治療,嚴重者便要做手術。他建議,不論安坐家中或坐在辦公室,均可短暫地墊高腿部,或可按摩小腿,有助紓緩早期靜脈曲張。


長時間站立恐傷靜脈
外科專科醫生
謝卓華


 
 
 
資料來源: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三高」令周邊血管硬化 新球囊減「翻塞」現象

腦血管或心血管硬化所衍生出來的腦中風或冠心病等嚴重疾病,讓大眾聞之色變。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隨着都市人「三高」(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糖)日趨嚴重,加上吸煙及年紀老化等風險因素,實際上我們全身血管均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硬化現象,血管逐漸缺乏原有彈性,血管壁逐漸變厚、鈣化甚至閉塞。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臨牀上,最常受影響的是下肢動脈,隨年紀增長,加上上述各高危因素,導致患者下肢血管壁逐漸變厚,血管亦因此變得狹窄,嚴重時甚至可完全閉塞,令血液供應不足,引起「間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距離後便出現下肢疼痛:「此症最常出現於小腿肌肉,通常休息一會便可紓緩,但隨着病情惡化,走路距離會愈來愈短,甚至連靜止不動下肢亦感痛楚,嚴重者更可出現不愈之潰瘍及壞疽,若仍未有妥善處理,約5%患者最終可能因下肢壞死而截肢。」

統計顯示,60歲以上的人口中,有15%出現間歇性跛行情況,到了70歲,比率更上升至30%。外科醫生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安排合適的治療。早期個案,醫生可透過藥物改善病徵,再鼓勵病人透過適量運動,保持外圍並行血管的血流暢順,但已有問題的血管,仍然是閉塞或狹窄的。

微創治療恢復血液供應

因此病情中度至嚴重者需透過介入性治療處理,除傳統開放性手術,醫生亦可通過微創介入治療,以球囊或支架擴張狹窄或已閉塞血管,恢復腿部血液供應。對比於開放式手術,微創介入手術傷口細,可局部麻醉進行,復元較快。一般球囊透過導管進入目標血管內,靠壓力擴張狹窄段,使阻塞的血管恢復下肢血液供應;但因大部分病人血管已產生病變,有報告指約六至七成病人在12個月內會有「翻塞」現象。

現時較新式的「滲藥性球囊」,比一般球囊多一層藥物,會在擴張後在血管內壁內發揮藥效,目的是延長血管暢通及血液流動,從而達到直接改善下肢血液供應目的,減少復發。

謝卓華
外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http://www.metrohk.com.hk/?cmd=detail&id=30321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

貨員左腳靜脈曲張腫成2倍 主診醫生指飲水過量形成血栓

喝水有助身體代謝,但台灣一名患有靜脈曲張的售貨員,因疑因每天飲太多水,導致左腳出現血栓,腫成2倍大,更險致腳部壞死。不過,有本港外科專科醫生指出,除非本身有其他原因形成血栓,正常情況多飲水不會導到腳部腫上加腫,反而飲水太少會令血栓出現,嚴重可引發肺栓塞致死。

台灣外科醫生陳榮堅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案例,指一名約40歲的女售貨員,因為工作關係需要長時間站立,經常出現腳腫和腳部冰冷。有次她因左腳腫成右腳2倍大而求醫,問診後發現她因長期站立而患有靜脈曲張,但她相信「多喝水,循環才會好」,每天飲3、4升水,加上又自行購買可造成水腫的藥物服食,導致代謝更差,水腫得更厲害,在左腿造成血栓,導致出現嚴重腳腫,情況嚴重的話可導致腳部壞死外。他趕緊安排女子注射血栓溶解劑,並要求她停止胡亂自行服藥。

飲水少反而會令血栓出現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過度飲水形成血栓屬於極端例子,「正常即使飲水多,身體都能排走多餘水份,不會形成血栓,除非該名靜脈曲張患者本身有其他原因,如心衰竭、腎衰竭會導致腳部腫上加腫,才有機會形成血栓。」

他提醒,靜脈曲張的患者不要有錯誤觀念,以為飲水會令病情惡化,「飲水少反而會令血栓出現,當血栓剝落,隨著循環回流並卡在肺部血管時,會引發肺栓塞致死。」

謝醫生指,從事服務性行業,如侍應、售貨員、廚師因經常站立,較易出現靜脈曲張,故提醒高危一族切勿輕視病徵,「第1階段和第2階段只影響外觀,對健康沒有影響。但當到第3階段出現腳部不適、皮膚變色,就應求醫接受治療。」

    靜脈曲張臨床6個階段:

    1. 出現蜘蛛網狀靜脈;

    2. 血管凸出、彎曲;

    3. 腳腫、腳部疲累、腳部易抽筋;

    4. 腳眼附近皮膚顏色變深、變啡、變黑;

    5. 腳部皮膚出現濕疹、痕癢、細傷口;

    6. 腳部有潰瘍

謝醫生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出現腳部腫脹就要休息,平時亦可以穿著醫療用壓力襪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緩解症狀。他解釋,壓力襪腳踝部位的壓力最高,再順着腿部向上漸漸遞減,這設計可令腳部靜脈血液較易回流至心臟;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可以讓小腿肌肉放鬆收縮,保持靜脈血液流動,以免形成血栓。

一般而言,治療靜脈曲張,可透過4種途徑, 包括傳統外科手術切除壞血管、微創手術放入導管透過射頻或激光封閉壞血管、注射黏合劑直接將靜脈的內壁黏合及用藥物封閉壞血管。





資料來源: 晴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

大頸泡治療 / 大頸泡檢查

 


 

 

甲狀腺微創切除手術


以傳統外科手術切除大頸泡,是過往常用的治療方法。若進行全甲狀腺切除手術,約需兩個半小時,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醫生在甲狀腺上切開 約4厘米切口,直接取走甲狀腺,術後可即日進食及下床活動,住院約3至5天,術後要服用荷爾蒙補充劑Thyroxine,每日一粒。如屬半甲狀腺切除,則 不用服食補充劑。不過,傳統外科手術可能會令患處留下疤痕,因為疤痕組織增生視乎個人而定;女性患者可能會認為疤痕較為礙眼。

 

 甲狀腺治療風險

  • 一般手術風險包括流血、發炎。
  • 損害副甲狀腺,容易抽筋,以及不夠鈣質,惟此情況罕見,即使出現也會很快復原。
  • 傷害聲帶神經線,有機會聲沙,但情況罕見。


大頸泡檢查

  • 超聲波、放射性碘掃描
  • 血液測試:TSH、FT3、FT4




資料來源:  http://www.thyro.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8月21日 星期五

單腿腳腫與「髂靜脈壓迫綜合症」

髂靜脈」是一組位於盆腔內的靜脈血管,下連接着腿部,上連接着腹部,下肢的血液要返回心臟,髂靜脈是必經之路。但其所處位置,異常擠擁,前面有動脈血管,後面有腰椎骨骼,附近亦有子宮、卵巢、直腸、膀胱等盆腔內的器官。這些器官若有任何異樣,就有可能壓迫到髂靜脈,令其收窄,甚至閉塞,輕者引致腳腫,嚴重的可至發炎疼痛、栓塞、潰瘍等。這就是「髂靜脈壓迫綜合症」的原理。

而其中最常見引致壓迫的,就是左腿的髂靜脈,前面被動脈,後面被腰椎,像三文治般的夾在中間。曾經有解剖學的研究發現,多達兩成人的髂靜脈有受壓情況,但大部分臨床上是沒有症狀的。而有嚴重靜脈曲張症狀的病人中,大約2%至5%是因髂靜脈受壓引起的。脊柱側彎、腰椎骨刺,都可以是病發的誘因,但大部分是原因不明的。

由於髂靜脈處於盆腔深處,因此診斷絕不容易,一般先以超聲波檢查腿部,排除靜脈曲張或栓塞情況,再以電腦掃描,檢查盆腔內的器官結構,更準確的會用到「血管內超聲波」導管檢查,可以在血管裡檢查到靜脈受壓的程度。

若症狀不太嚴重,會盡量以非手術的方法,例如壓力襪,去控制病情。但若病情嚴重,例如經常腫痛、發炎,甚至潰瘍,便需要接受微創的血管腔內手術,在血管內植入支架,把收窄的血管擴張過來,改善血液流量。若診斷正確,手術後腳腫的情況,會頓時消退!

在靜脈內置入支架,在全世界來說,也是一個較為新穎的手術,我們香港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個案,是頗「貼市」的。但較不便之處,是病人於手術後需要服食一段時間的薄血藥,以減少支架栓塞的風險。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8月20日 星期四

單腿腳腫與「靜脈血液塞車」

之前提過,單腿腳腫的成因跟雙腿腳腫是完全不同的,一般都跟靜脈或淋巴系統有關,而靜脈問題遠較常見,如靜脈曲張、靜脈栓塞、髂靜脈壓迫綜合症等。


下肢靜脈血管的作用是把血液從下而上帶回心臟,而上述三種情況,都會令靜脈內的血液,要返回心臟的時候出現困難,令靜脈血液過量積聚於下肢,引致單腿腳腫。靜脈曲張是靜脈血管內的血液倒流,而靜脈栓塞則是有血塊在靜脈血管內形成,令血管堵塞,這兩種情況比較常見,之前亦有很多介紹,而大眾對「髂靜脈壓迫綜合症」則較陌生。


「髂靜脈」是一組位於盆腔內的靜脈血管,位於下肢及腹部靜脈之間,作用是接收腿部靜脈輸送上來的血液,再把它傳送至腹部靜脈,再回到心臟。可以說,下肢的血液,若要返回心臟,髂靜脈是必經之路。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若有任何原因,把髂靜脈壓着,令其收窄,下肢血液需要返回腹部及心臟,便會出現困難;情況就好像一條高速特快公路,本是四線行車,因交通事故,變成單線行車,當然就會出現大塞車情況,而部分車輛為了要到達目的地,便需要繞這高速公路,穿過一些橫街窄巷才能到埗,但行車時間就大大增加。而髂靜脈就是一條位於腿部及腹部之間的高速公路,一旦出現任何事故引致「靜脈血液塞車」,腿部便會腫脹。


由於髂靜脈位於盆腔深處,一般在診症室的「望聞問切」難以準確檢查,因此在診斷單腿腳腫的過程,會先以超聲波檢查腿部的靜脈,以排除靜脈曲張或栓塞的情況,若懷疑問題是源於髂靜脈,便需要考慮電腦掃描,甚至血管內超聲波,調查事故的地點及原因。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

腳部冰冷有問題嗎?

每年到了這季節,天氣漸冷,便是出現動脈血管疾病的高鋒期。其中較常見的,是因下肢動脈血管阻塞而引起的併發症。

若腿部動脈血管本身已因血管硬化而引致收窄,下肢血液流量便會減少,一般若收窄程度不太嚴重的話,於靜止情況下是不會有甚麼異樣的,只會於走路或運動時,才覺得乏力酸痛; 但要是天氣寒冷,低溫會令到皮膚上的微絲血管,甚至下肢的中小型動脈血管自然收縮,其目的本是減少失溫,以保存身體重要器官的溫暖,但就無可避免地令到下肢供血減少,足部及腳趾便會特別冰冷。長時間暴露於冷空氣中,缺血情況嚴重及持續的話,甚至會出現傷口、皮膚變黑,組織壞死等併發症。筆者當年在英國受訓時,天寒地凍的日子,便經常收到這類病人。香港的冷天雖沒有英國般寒冷,但仍不時有類似情況。

故長者們或本身己患有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人,應避免足部長期暴露於低溫,建議需穿上厚襪及足夠衣服保暖,最好在家中有暖氣裝置,但應避免使用暖水袋,因熱力正接接觸皮膚可做成灼傷。。

腳部冰冷還可能跟心臟衰弱,或缺乏運動有關,這情況常見於行動不便、足不出戶的長者。 故若發現自己足部經常冰冷,便應留意一點,如有異樣,還是早點找醫生檢查一下為妙。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放血」有用嗎?

在治病的過程,要根治病情,必須要對症下藥,從問題的源頭着手,否則,病情只會不斷復發,甚至惡化,影響健康。

李女士患有靜脈曲張問題多年,下肢的一組靜脈血管失去正常功能,令血液由上而下倒流至小腿及足踝,本已習以為常,一直沒有認真求診,但近年不適的感覺越來越嚴重,腫脹、酸軟、抽筋等症狀每天都出現。

由於小腿的靜脈血管總是脹脹的,她以為那便是問題所在,殊不知血液倒流的源頭,是隱藏於一些看不到的地方,有人建議把小腿脹起靜脈血管裏面的血液釋放出來,便能解決問題,她亦深信不疑。

於是她真的去接受「放血」治療,把小腿上脹起靜脈血管刺破,每次放出數十到數百毫升的血液。放血過後, 症狀初時是有舒緩的,原本脹起來的血管看來亦退了些 ,但可惜數星期後又再故態復萌,經過十多次的放血治療,仍然看不到曲張的靜脈消失,反而多了頭暈氣喘的症狀,而曾經放血的位置甚至出現傷口。

後來經過專科醫生檢查,發現頭暈氣喘的症狀,是因反覆放血引致貧血而起的,而放血亦只是短暫舒緩症狀 並沒有觸及根源的靜脈曲張問題,故復發是必然的。

後來他接受了超聲波檢查,找出了隱藏着有血液倒流的靜脈,再以微創血管手術,從根源着手把有問題的靜脈清除,以改善腿部的靜脈血液循環,這樣才可以從根源着手解決問題,以保持身體健康。

謝卓華 外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微創手術配合新技術 治療複雜腹部主動脈瘤

我們的身體滿布血管,當中最大的要算主動脈,位於人體的胸腔及腹部,不停地隨着心跳擴張收縮,運送血液由心臟到全身各器官。若主動脈壁不正常地擴張,便會形成主動脈瘤,較常出現於腹部主動脈。其風險是一旦主動脈瘤破裂,便會大量出血,病人會於短時間內失血致死。


因此,大多數患者會接受微創血管腔內手術,醫治腹部主動脈瘤,但一些形狀較複雜的血管瘤則未必適合使用微創手術而需接受開放式手術,但開放式手術創傷性較大,一些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未必能承得住。幸而,現時有些鞏固儀器能於微創血管腔內手術時使用,令一些本來既不能使用微創手術,又不適合開放式手術的患者受惠。


腹部主動脈瘤患者多為年長人士,男性及有家族史的人士患病風險亦較高。現時,醫學界仍未真正了解腹部主動脈瘤的成因,但主要與血管退化有關,年齡增長、動脈粥樣硬化及主動脈壁產生過多的溶解酵素等,都會令血管壁失去彈性而慢慢擴張,最終血管壁會抵受不住正常血壓而破裂。


一般而言,大部分腹部主動脈瘤患者都沒有任何徵狀,多數於接受超聲波或電腦掃描檢查時偶然發現,若出現腹部及背部痛楚則可能是爆破的先兆,患者應立即求醫。


現年六十多歲的何先生(化名)曾患有肺癆及接受「心臟通波仔」手術,所以肺功能及整體身體狀況都較差。他於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一個頗大的腹部主動脈瘤,而且有爆裂的風險。理論上他需要盡快接受手術,但由於其血管瘤形狀不能穩固地放置支架,故不適合微創手術,但他身體狀況又接受不了開刀手術,實在進退兩難。


幸好,醫學科技一日千里,以前不可能的,在新技術配合下,如今也有辦法。醫生首先在血管內植入支架,即使血管瘤的形狀不理想,支架不穩固;但新穎的血管腔內鞏固裝置,就好像螺絲釘般把支架固定於血管壁,何先生於術後3日已出院。醫療技術又一突破。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

可以讓他們坐坐嗎?

大家走進食肆、百貨公司、酒店時,有沒有留意那些侍應、售貨員、服務員等,全都是站著工作的。你是否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他們需要招呼客人,怎可以坐下!坐著工作,太沒禮貌了!給客人看到,成何體統!


那麼,總有一些非繁忙的時間,客人比較少,可以坐坐嗎?


對不起,地方淺窄,沒有凳提供!一旦坐下來,他們會變得疏懶的!站著工作,是行規,不能改!


在香港,二十多萬從事飲食業、服務業、零售業等的員工,就是這樣為著生計,一天復一天地不停站立。大家乘地鐵、巴士時,站上半小時,也會覺得渾身不舒服,想找地方坐坐;可想而知,若要站上一整天,還要天天地站,是何等的痛苦!


在醫學角度,長期站立,亦肯定會對健康有壞影響,如肌肉、筋膜、血管等,其中對血液循環的影響最為明顯。當我們站著的時候,靜脈血管裡的血液,基於水向低流的原理,是會傾向流向腿部的,但靜脈裡的單向閥門,在正常情況下,是會阻擋著這倒流,把血液保持向心臟方向流動,避免血液過量積聚於腿部。但若站立的時間太長,這些閥門便有可能因受壓太大而決堤,血液從上而下如瀑布一樣湧向小腿,其後果是,輕者腳腫疼痛、血管突起、經常抽筋,重者皮膚變黑、濕疹痕癢、潰爛不愈。


當大家走進食肆商舖時,殷勤地招待你的員工,很多時就是強忍著這些痛苦,犧牲著自己的健康去為顧客提供服務。但整件事最荒謬的,就是這些犧牲毫無必要,亦完全可以避免。我們到食肆是要吃美味的食物;到商舖是買需要的貨物,員工們站或坐,根本影響不到食物或貨物的本質。


那為何給他們坐坐會這麼困難?下回再談。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靜脈曲張疼痛難忍易水腫 醫生教你簡單2招緩解不適

近日,中國男星涂磊在機艙抬高雙腳,引來網民批評其行為不雅,隨後他發文解釋自己患上靜脈曲張,為行為道歉才稍為平息風波。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靜脈曲張患者較正常人容易引發深層靜脈栓塞,一旦血栓隨血液回流至肺部,可導致肺栓塞致死,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在搭長途機時可以穿着壓力襪及保持腳掌上下郁動,保持小腿靜脈血液流動。

涂磊抬腳踩機艙引來批評


近日,有網民拍到中國知名主持人涂磊走進機艙座位後,把穿著拖鞋的雙腳抬高。影片曝光後,引來網民批評他「沒素質」、「不文明」,他隨後對此事作出回應,稱自己患有輕微靜脈曲張,才依醫生建議把腳抬高促進血液回流。他續指,當下認為座位前方沒有乘客,而且換上了一次性拖鞋,不會影響到別人及弄髒機艙才把腳抬高,但承認作為公眾人物不應該作出此舉,並認錯道歉才稍為平息風波。

深層靜脈栓塞可導肺栓塞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靜脈有分為表淺靜脈和深層靜脈,表淺靜脈栓塞是指表層靜脈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瓣膜出現問題不能正常閉合造成血液倒流,血液長期積聚於腿部靜脈,使靜脈血管變形,形成靜脈曲張。典型患者早期會出現腳血管突起、彎曲腫脹,情況惡化後皮膚會變黑、痕癢,甚至潰爛。若果患者本身情況嚴重,長時間坐着不動(如搭長途機、進行大手術後需在床上休養)靜脈內的血液有機會形成血栓並引發深層靜脈栓塞,患者會因靜脈出現大量血塊而感到腫痛,一旦靜脈將帶有血栓的血液回流至肺部,可導肺栓塞致死。

2招緩解靜脈曲張


謝卓華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可以穿著醫療用壓力襪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緩解靜脈曲張。「壓力襪腳踝部位的壓力最高,再順着腿部向上漸漸遞減,這設計可令腳部靜脈血液較易回流至心臟。」此外,亦可保持腳掌上下郁動,讓小腿肌肉放鬆收縮,保持靜脈血液流動,以免形成血栓,「抬高雙腳或離開座位走動效果會更好。」以上方法對預防水腫亦有幫助,「任何人長時間坐着不動都會腳腫,只是靜脈曲張患者水腫情況更嚴重,同樣壓力襪和多郁動可助減少水腫發生。」

治療靜脈曲張要找「壞血管」

一般而言,醫生會清除「壞血管」(影響血液循環之血管)治療靜脈曲張,例如(1)傳統外科手術:透過開刀切除整條壞血管;(2)微創手術:將導管放入壞血管,透過釋放射頻或激光封閉壞血管;(3)注射黏合劑:像利用膠水直接將靜脈的內壁黏合;(4)藥物治療:封閉壞血管。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425610/%E9%9D%9C%E8%84%88%E6%9B%B2%E5%BC%B5%E7%96%BC%E7%97%9B%E9%9B%A3%E5%BF%8D%E6%98%93%E6%B0%B4%E8%85%AB%20%20%E9%86%AB%E7%94%9F%E6%95%99%E4%BD%A0%E7%B0%A1%E5%96%AE2%E6%8B%9B%E7%B7%A9%E8%A7%A3%E4%B8%8D%E9%81%A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單腿腳腫 不要掉以輕心


「腳腫」是一個很普遍的情況,醫學上有很多原因可引致,通常跟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差有關,亦可因營養不良以致血蛋白過低,甚至久坐不動,或藥物副作用等引致,但一般都是雙腿同時腫脹的,而出現的過程,都是比較慢性及反覆的。由於其成因跟長期病患有關,因此很多病人亦習以為常,不覺得有甚麼大問題。


很多人甚至以為單腿腳腫,跟雙腿腳腫的成因差不多,這便大錯特錯。兩者的成因完全不同,單腿腳腫一般都跟靜脈或淋巴系統有關,而靜脈問題遠較常見,如靜脈曲張、靜脈栓塞、髂靜脈壓迫綜合症等。


陳伯(化名)雖然已七十多歲,但仍非常壯健,絕不言休,每天仍然會返舖頭,打理自己的小生意,但數星期前,感覺到左腿有點腫脹,但因未影響行動,不以為意,以為只是過勞,休息一下便會沒事,怎知腫脹情況愈來愈嚴重,行動也開始有困難,家人也發覺左腿明顯暴脹,陳伯便半推半就地被家人帶去看醫生,最後被轉介到血管外科。醫生用超聲波檢查,赫然發現陳伯左腿肌肉內的深層靜脈有大量血栓,甚至已經伸延到腿部以上!


他立刻被安排到醫院接受電腦掃描,發現血栓已伸延到下腹的髂靜脈,而髂靜脈頂部有收窄的情況,醫生診斷陳伯患的是「髂靜脈壓迫綜合症」而引致嚴重深層靜脈栓塞。


這情況非同小可,若血栓被沖到肺部,引致「肺栓塞」,可即時致命。醫生立刻替他注射抗凝固的藥物,避免血栓蔓延;再以血管腔內手術,把大腿的血栓清除,而收窄的髂靜脈,則需要植入支架把它擴張。數天後陳伯出院,左腿的腫脹已大大消除。下次再跟大家解釋甚麼是「髂靜脈壓迫綜合症」。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頸靜脈放導管?

靜脈血管的作用,是把血液從身體各處運送到心臟;若在靜脈血管注射,藥物便會隨着血液運到心臟,再由心臟送到全身。最常見的靜脈注射位置,便是在手部,一般會在手背或前臂的靜脈,插入短短的導管,再接駁喉管以供吊鹽水、輸血、打抗生素等。這種步驟簡單安全,差不多每個住院的病人都會用上。但問題是,注入的藥物要經過長長的距離,才能由手部到達心臟,很多時療程用上數天,手部的靜脈便會堵塞,又要再找另一組。若有些情況是需要反覆注射,例如癌症化療、營養素注射等,經常持續數星期致數月,很快便無法再在手上找到靜脈。那便要打頸部靜脈的主意了!

也有些情況需要在靜脈大量抽出及輸入血液,例如腎衰竭的病人需要血液透析,血癌的病人需要骨髓移植等,這便需要用上較粗的導管,隨時比手部的靜脈還要粗!這些情況也是要用上頸部的靜脈。


一般在頸用的是較深層的中央靜脈,其好處是夠大,可以放入更粗的導管;血液流量夠快,不易被堵塞;導管會由頸部伸延致胸腔靜脈,藥物一進入血管便被稀釋,很快到達心臟,再由心臟送至全身,因此臨床上這血管是經常被徵用的。讀者可能會想,這麼多好處,那為甚麼不每次注射都用這血管?


凡事有利必有弊,頸中央靜脈附近全是重要器官,如頸動脈、神經線、氣管、肺的頂部等。更驚嚇的是,由於位置較深,肉眼全是看不見的,要在芸芸器官當中,把鋒利的針準確地刺到靜脈,再置入如飲管大的導管,說沒有風險也沒有人信吧!


但病人也不用過分擔心,如今醫學昌明,在超聲波影像的引導下,針刺能準確地刺到頸靜脈,並避開其他器官,在受過訓練的醫生手上,風險是極低的。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有得坐」為何這麼困難?


工作上的長期站立,對員工健康上有壞影響,這個很多人都知。但現實環境中,願意為員工提供適當的設施及安排,去減少工作上不必要站立的商戶,仍屬少數。


筆者早前在快活谷獅子會的支持下,訪問了千多位飲食、零售及服務業的從業員,發現八成以上每天站立時間多於7小時,而有機會坐下的次數少於3次,只有少於兩成的商舖有作出安排去減少站立。大家到百貨公司、酒樓逛逛,相信也能看到這情況的嚴重性。


很多人會覺得,這只是勞資問題,只要老闆明白事理,寬宏大量,批准員工坐坐,問題便能解決。勞工處及職業安全局,在這方面已經印過小冊子,拍過短片,向員工及僱主們宣傳,但情況仍沒甚麼改善。筆者跟僱主們了解過,發現他們也不一定是無良的,很多老闆不是不想員工坐,而是害怕得失客人;顧客走進商舖、食肆,若發覺員工是坐著的,會覺得招呼不周,紀律散漫,對該公司起壞印象,影響其商譽。愈是高級的商舖食肆,這情況愈是嚴重。


因此問題的持份者,是老闆、員工及顧客三方的,而顧客的取態,才是問題的根源。若有一天,顧客走進商店、食肆,看到員工「有得坐」,會認為這是健康商戶、良心老闆的表現,而留下正面的印象;員工亦因為「有得坐」,工作沒有那麼疲累不適,態度更好更投入,招呼客人也更起勁,顧客自然樂於再次幫襯;生意好的話,老闆也樂於繼續讓員工「有得坐」!這是三贏的局面!


因此首先要改變的,是顧客對員工「有得坐」的看法,這是文化的改變,也是最困難的!筆者因工作關係,處理很多長期站立引起的血液循環問題,發覺要治本,就要改變這文化。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積極面對 化禍為福

疫情進入第二波,戰事拖長了,停學、封關、封球場、關辦公室等非常措施,陸續出籠,暫時還未看到終點。市民日常生活大受影響,有人因而惶恐不安,終日抱怨;也有人積極面對,善用時間,化危為機!

陳小姐為人師表,勞心勞力,平日學校的工作忙得要命,上課時又要長期站立,弄得雙腿都出現彎彎曲曲的靜脈血管,每天放工後小腿總是脹痛的,晚上亦經常抽筋。雖然家人多番勸告她去看醫生,但她自覺不太嚴重,亦不介意外觀,更不想離開工作崗位,故此拖拖拉拉便是數年,眼巴巴看着小腿的靜脈血管愈來愈粗壯,最近並發現足踝啲皮膚變得深色。

自從農曆新年後,便開始停課,復課遙遙無期,雖然仍是忙着製作教材,供網上授課,但她想通了,與其天天忍痛,何不利用這段「悠長假期」,把困擾多年的健康問題徹底根治?經檢查後,她患的是靜脈曲張第4期,這次她不再猶豫,一星期後接受微創手術,幾個細小的傷口,便把問題根治。她才驚覺,以前那樣拖延病情,實在是毫無必要。現在不適的感覺已經慢慢消退,顯眼的青筋亦已清除,但足踝皮膚的色素卻是揮之不去,留下一點小遺憾。但陳小姐並不介懷,反而非常感恩,以正面的態度面對,慶幸自己可以有意義地利用這特殊的「假期」!

生命中總有些情況,不是我們能控制的,與其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倒不如換個角度,積極面對,看看能否化禍為福。剛才新聞報道,疫情令全球工商業活動大減,二氧化碳排放量驟降,污染前所未有地減少,地球的空氣頓時清新了。這也算因禍得福吧,只是這個「禍」似乎大了點!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

提起靜脈曲張,當患者經外科醫生評估,認為一般保守性治療(例如壓力襪等),已不足以處理有關的病徵時,可能會安排他們接受手術治療。除了傳統的外科手術外,「靜脈腔內激光」亦是一種新的微創治療選擇。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程序可以日間手術方式,在診所進行,病人在過程中完全清醒,而醫生亦會利用超聲波儀器監察血管狀況。手術時,醫生先在病人的大腿注射局部麻醉藥物,並在大腿開一個比針孔略大的小切口,然後把光纖導管從傷口進入靜脈,穿越患病的靜脈時,光纖便會發放激光能量,燒灼靜脈壁令其萎縮,最終令整條靜脈被消融,徹底解決靜脈曲張的問題。


與傳統手術比較,靜脈腔內激光治療的創傷性較低,病人亦不必全身麻醉,康復時間較短,術後疼痛、傷口紅腫等情況亦較輕微。病人在治療後,稍經休息已經可以落地行走,日常生活基本上不受大影響,約兩星期後可逐步恢復運動。


靜脈腔內激光治療一般只需作局部麻醉,適合大多數的病人使用,即使本身患有疾病或服食藥物而不能全身麻醉的病人,亦可以接受此治療。而治療的傷口較全統手術小,傷口腫脹及痛楚等後遺症亦較輕,大部分人完成治療後即日可恢復正常活動。


讀者亦須留意,這種技術主要針對較大的靜脈曲張,並不適合用於處理較幼細、過於彎曲或異常的血管。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9%9D%9C%E8%84%88%E8%85%94%E5%85%A7%E6%BF%80%E5%85%89%E6%B2%BB%E7%99%82-19237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懷孕期靜脈曲張的煩惱 (2)

產後可選擇微創方式治療

外科手術是治療靜脈曲張的傳統方法,病人一般在全身或半身麻醉下接受手術。以大隱靜脈抽除手術為例,醫生會在大腿近腹部及膝蓋 旁邊的位置,切開數厘米長的傷口,然後將有問題的靜脈抽出。手術無可避免地會引致瘀腫及疼痛等不適,傷囗亦會影響外觀;部分病人亦因而諱疾忌醫,拖延病 情。

可幸現時微創治療靜脈曲張的效果已與傳統手術相若,傷口微細之餘,痛楚亦減低。其中「靜脈腔內消融術」與「超聲波導引脈內注射」都是較常用的技術,在醫治早或中期的靜脈曲張,效果尤為理想。

「靜脈腔內消融術」的原理是於大腿造一個比針孔略大的開口,然後把光纖導管從傷口進入靜脈血管內(靜脈腔內)施行射頻或激光能 量,以破壞有毛病的靜脈。而「超聲波導引脈內注射」是把藥物注射到有毛病的靜脈,令靜脈萎縮。兩種微創治療皆在超聲波儀器的監察下進行,過程十分精確。

另外,當女士再次懷孕時,靜脈曲張有可能惡化,而且情況可能比先前更加嚴重,因此產後的婦女,如發現腳上的青筋或蜘蛛網般的紫紅色絲狀血管仍未退減,便應請醫生作出詳細檢查,以便於下次懷孕前先作出適當的治療。



外科專科醫生
謝卓華

 






資料來源:  she.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

懷孕期靜脈曲張的煩惱 (1)



在迎接一個小生命的來臨時,大部分的孕婦只集中注意自己有否提供足夠的營養給肚裡的嬰兒,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這段期間患上某些疾病的可能性正逐漸提高。根據醫學報告的統計,大約3 成的婦女會在懷孕期間患上靜脈曲張。

當懷孕進入第二妊娠期,即大約6 個月左右,部分孕婦會發現自己腳上的青筋突然明顯,呈蚯蚓狀或像蜘蛛網般散佈在腳上。這些青筋不但影響雙腳的外觀,還會引起某程度上的身體不適,例如當站 立和走路一段較長時間後,雙腳會感到腫脹、疼痛及痠軟。此類症狀在懷孕後期十分普遍,雖然一般會在分娩後應得以紓緩,但仍有部分孕婦最後會患上靜脈曲張。

下腹靜脈受壓影響血液回流

靜脈曲張是由於靜脈內的瓣膜不正常活動所引致的。瓣膜的功能是確保血液單方向流動,如果瓣膜受損,血液便會倒流。基於地心吸力的原故,血液便會停流於人體的腳部,這種血液逆流會令靜脈血管的血壓上升,久而久之,靜脈便會慢慢腫脹彎曲。

孕婦為何是「高危一族」?

在懷孕期間,胎兒和子宮會隨著時間逐漸變大,壓迫盆腔和下腹靜脈,從而影響腿部的血液回流,令大量血液長期積聚於腿部,靜脈血管的血壓亦隨之上升,若靜脈內的瓣膜受到破壞,靜脈曲張便會逐漸形成,因此懷孕是靜脈曲張的其中一個常見誘因。

但你先不用太過害怕,在懷孕期間,孕婦可在醫生指導下購買適當的壓力襪穿著及多休息,以紓緩症狀和減輕惡化的可能。而且應避免長期站立或進行適量的運動,如定時走動、抬腿和按摩雙腳等,以增加靜脈血液回流心臟。

若然情況惡化,如出現皮膚潰瘍或發炎,則建議儘快向醫生求診,以便安排適合孕婦的治療。一般情況下,靜脈曲張治療多在產後才進行。








資料來源:  she.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髮型師連企9小時地上全是血 揭右腿靜脈曲張潰瘍致大出血

靜脈曲張勿輕視!內地一名髮型師連站9小時後右腿突然大量出血,緊急送醫揭發是靜脈曲張復發並出現潰瘍所致。有外科專科醫生指出,靜脈曲張患者出現腳部腫脹就要休息,平時亦可以穿著醫療用壓力襪紓緩症狀。

據《武漢晚報》報道,本月14日,內地一名李姓髮型師連續站著理髮9小時後,突然發現地上全是血,送院檢查發現是右腿靜脈曲張潰瘍,導致靜脈大出血,經治療後成功止血。

李男從事美髮行業7年,平時每天站5至6個小時。 2年前因雙腿出現青筋求醫,確診患上靜脈曲張,去年底再度復發,更出現潰瘍。不過因過年前生意忙碌,故沒有看診。主診的血管科醫生何娟娟分析,李男很可能是因長時間站立,無意中弄破右腿上的潰瘍面導致大出血。

久坐久站易致靜脈曲張

何娟娟解釋,靜脈曲張是因為靜脈壁薄弱和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導致靜脈血液倒流、停滯,血液長時間積在下肢,會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血管突出皮膚表面,出現「蚯蚓腿」,引起皮膚瘙癢、搔抓出血,導致局部皮膚糜爛、潰瘍。「潰瘍侵犯靜脈會引起無痛性靜脈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且經久不癒的潰瘍有癌變風險。」

預防及紓緩靜脈曲張

何娟娟指久坐、久站、重體力勞動,都會導致下肢血液回流困難,引起靜脈內壓力升高而誘發該病。提醒平時應避免久站或久坐,多做足背伸展動作,每隔一段時間起身活動。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曾接受《晴報》訪問時就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出現腳部腫脹就要休息,平時亦可以穿著醫療用壓力襪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緩解症狀。他解釋,壓力襪腳踝部位的壓力最高,再順着腿部向上漸漸遞減,這設計可令腳部靜脈血液較易回流至心臟;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可以讓小腿肌肉放鬆收縮,保持靜脈血液流動,以免形成血栓。












資料來源:  晴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大頸泡/甲狀腺腫大




俗稱大頸泡的甲狀腺腫大,屬於多囊性增生,患者以女性較多,本港患者的成因多與免疫系統問題有關。甲狀腺位於頸項底部兩旁,其功用是發放甲狀腺荷爾蒙,維 持新陳代謝,惟當甲狀腺組織不斷增生,可能會壓住氣管,令呼吸不暢順。除此之外,亦會影響外觀,以及可能會有致癌危機。患者可透過甲狀腺微創切除手術,取 走增生組織,不會在頸部留下疤痕。


大頸泡的成因

大頸泡是否等如甲狀腺亢進?這想法完全錯誤,大頸泡只是多囊性增生,是結構性問題,與荷爾蒙分泌未必有直接關係。不過,在其他較落後國家,大頸泡可能與缺 乏碘有關,因為患者未能從海產食物吸收足夠的碘,滿足身體所需,令血液內的甲狀腺荷爾蒙T3及T4偏低,引致腦下垂體不斷發放甲狀腺激素TSH,刺激甲狀 腺增生。


大頸泡徵狀

甲狀腺位於頸項底部兩旁,即喉核以下位置,一般約長1.5至2厘米,當甲狀腺增生至2至3厘米,會在頸部凸出,如泡狀般,並可以觸摸得到。甲狀腺腫大分為全部及局部兩種,由於甲狀腺增生時,會接觸到鎖骨,令頸入口位收窄,當增生組織愈來愈大,有機會壓住氣管,影響呼吸。




資料來源:  http://www.thyro.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怎樣避免乘飛機後出現血栓?

上星期解釋過為何乘飛機後會腳腫,若機程長而雙腳缺乏郁動,靜脈內的血液便有機會因靜止不動而形成血栓,若血栓被沖至肺部,最嚴重可以致命。

但讀者們又不用太擔心,因為這情況是完全可以預防的。首先是要認識有此風險的存在,因絕大部份患者是對這情況一無所知,那便無從預防。

最基本是要保持小腿肌肉的運動,如把腳掌上下郁動,不時離開座位走動一下,已足以保持小腿靜脈血液的流動。應多點喝水,以保持血液內的水分;但應避免喝酒或咖啡,因這些利尿的飲品會令體內水分流失,血液濃度提升,容易型成血栓。

有些朋友喜歡乘長途機時服食安眠藥,好讓他們即使坐着也可以睡得多點,但其實這是不適當的,因為這會無可避免地令小腿缺乏郁動。

此外,穿着壓力襪是簡單而有效的預防措施,  選購時應確保是漸進式壓力的設計,即最緊的地方是於足踝部位,壓力逐漸向上遞減,以增加深層靜脈血液的流量,一般人穿着10-15mmHg壓力已足夠,但靜脈曲張患者,肥胖,孕婦等,則可穿着比較緊的。

一些再高危的人士,如癌症患者,行動不便,大手術後等,可由醫生處方一些薄血的藥物,避免血栓形成。明白這些,環遊世界也不用擔心了。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What is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is a chronic disease usually due to atherosclerosis, when the atheromatous plaque cause thickening of the arterial wall, resulting in narrowing or occlusion of the arteries. This problem can occur in all arteries from the body, but one of the commonest site is the arteries of the legs.

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PAD?

The following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its associated diseases which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se include:




  • Aging (over 50 years old);
  • Smoking;
  • High cholesterol;
  • Diabetes;
  • High blood pressure;
  • Chronic kidney disease;
High plasma levels of homocysteine elevated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
Personal history of vascular disease, heart attack or stroke, and
Family history of premature atherosclerosis.

Patients with PAD are suggested to have evaluation and control of underlying cardio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atherosclerosis risk factors.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PAD

The varieties of signs and symptoms present help doctor to stage the severity of PAD for patient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s are the Fontaine and Rutherford classification which classify the diseas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4 categories of symptoms:

Asymptomatic: Most of the patients are asymptomatic, but with clinical examination such as palpation and checking the Ankle-Brachial Index (ABI) may reveal cold extremities, and other signs of incomplete blood vessels obstruction.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IC): Fatigue; heaviness; tiredness or cramping in the lower extremity precipitated by walking or exercise and relieved with rest. The location of the pain depends on the site of occlusion of the artery, but the commonest site is at the calf.











Critical Limb Ischaemia (CLI): Leg pain persist even at rest; decrease temperature of leg; toe or leg sores, wounds that do not heal, or heal very slowly; loss of hair on the skin; brittle nail, with absent or diminished pulse in the legs. Patients in this condition must be referred to a vascular surgeon ASAP to prevent limb loss.





Ulceration or gangrene: Minor to major tissue loss due to severe arterial occlusion, with non-healing wound in foot & ankle, or the toes turn black in color. Patients with this condition must be urgently referred to a vascular surgeon for revascularization in order to salvage the limb.








Reference information: http://veno.com.hk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doctor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積極面對 化禍為福

疫情進入第二波,戰事拖長了,停學、封關、封球場、關辦公室等非常措施,陸續出籠,暫時還未看到終點。市民日常生活大受影響,有人因而惶恐不安,終日抱怨;也有人積極面對,善用時間,化危為機!


陳小姐為人師表,勞心勞力,平日學校的工作忙得要命,上課時又要長期站立,弄得雙腿都出現彎彎曲曲的靜脈血管,每天放工後小腿總是脹痛的,晚上亦經常抽筋。雖然家人多番勸告她去看醫生,但她自覺不太嚴重,亦不介意外觀,更不想離開工作崗位,故此拖拖拉拉便是數年,眼巴巴看着小腿的靜脈血管愈來愈粗壯,最近並發現足踝啲皮膚變得深色。


自從農曆新年後,便開始停課,復課遙遙無期,雖然仍是忙着製作教材,供網上授課,但她想通了,與其天天忍痛,何不利用這段「悠長假期」,把困擾多年的健康問題徹底根治?經檢查後,她患的是靜脈曲張第4期,這次她不再猶豫,一星期後接受微創手術,幾個細小的傷口,便把問題根治。她才驚覺,以前那樣拖延病情,實在是毫無必要。現在不適的感覺已經慢慢消退,顯眼的青筋亦已清除,但足踝皮膚的色素卻是揮之不去,留下一點小遺憾。但陳小姐並不介懷,反而非常感恩,以正面的態度面對,慶幸自己可以有意義地利用這特殊的「假期」!


生命中總有些情況,不是我們能控制的,與其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倒不如換個角度,積極面對,看看能否化禍為福。剛才新聞報道,疫情令全球工商業活動大減,二氧化碳排放量驟降,污染前所未有地減少,地球的空氣頓時清新了。這也算因禍得福吧,只是這個「禍」似乎大了點!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謝卓華









資料來源: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香港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因疫耽誤 險須截肢

現時香港的疫情關係,很多人若非必要,也不願到醫院,這個可以理解,但最近發覺有不少病人因此而耽誤了病情。

黃婆婆七十多歲,有血壓高、糖尿病及膽固醇高的情況,早在大半年前已經覺得右腿不舒服,走路十多分鐘已經覺得小腿疼痛,要停下來休息。心想只是年紀大的自然過程,不以為意,沒想到過年前情況再惡化,走路數分鐘已經劇痛難當,甚至晚上睡覺也會痛醒。雖然家人早已勸她求醫,但她因不想於過年期間到醫院,便「死忍」希望捱到農曆初十五之後才見醫生。怎知農曆新年後,香港疫情不斷惡化,她便繼續忍,希望捱到疫情過後才處理。到二月底,痛楚已經是持續的,甚至腳趾而出現變黑及傷口,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她才願意去求醫。

經過檢查及掃描後,發覺她患的是周邊血管阻塞,因年紀大及三高的誘因,出現血管硬化,右腿血管變得狹窄及部分阻塞,引致供血量不足,早期的症狀是「間歇性跛行」,走路時間久了,會因肌肉缺乏血液供應而疼痛,休息一下便會紓緩;到了後期缺血情況愈來愈嚴重,便會出現傷口、變黑,及持續痛楚。若再拖延,可以是整條腿也壞死,需要截肢!

醫治的辦法,首選是以微創的血管腔內手術,從血管內以幼細的儀器,把收窄或閉塞的血管通開、擴張,需要時植入支架,增加血液流量,才能紓緩痛楚,愈合傷口。

這時婆婆才明白病情的嚴重性,才願意在疫情期間去接受治療,但因為傷口已經出現,康復時間便大大延長,手術複雜性也大大增加。

黃婆婆的例子,可不是個別的,最近也有不少類似個案,病情的惡化是不會因疫情而暫停的,希望大家警惕。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靜脈曲張】藥膏壓力襪外5個貼士助改善 高危因素不止企得多 (下)


女性才會患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常被視為女性病,事實又是不是?謝醫生說,數據上女性患者較多,相信主要是由於女性擁有的患病風險因素多於男性,並不代表男性就可倖免!以下看看增加患靜脈曲張的高危因素:

1. 長時間站立:站立時下肢靜脈血液向下流,對腳的靜脈血管造成較大壓力,尤其穿高跟鞋時,由於足部血液循環要靠腳掌活動,從而令小腿肌肉收縮及放鬆,把血從靜脈泵走,但高跟鞋會固定腳跟,令腳掌減小活動。

2. 懷孕:肚裡的胎兒或會壓迫盆腔靜脈血管,令血液向上流有困難。一般產後情況會有所改善,但如果靜脈血管已經被壓壞,病情有可能會繼續惡化。

3. 肥胖:原理與懷孕一樣,因腹腔內的脂肪或會壓迫盆腔靜脈血管。

4. 經常體力勞動:全身用力時,通常腹部肌肉會收縮,靜脈血管壓力變高,血液從腳回流就會變得困難。

5. 家族遺傳血管結構較弱


 

靜脈曲張如何治療?

不少人因工作需要經常站立,靜脈曲張愈來愈普遍,也衍生形形色色的相關治療產品,包括壓力襪、藥膏等,是否有效?謝醫生表示,這類產品屬紓緩性治療,最理想的效果都只是令病情維持原狀,並不能令患處復原或好轉,對早期患者而言確可減慢惡化,對後期的情況則只能紓緩症狀:

首選:壓力襪

謝醫生稱,靜脈曲張患者使用的是醫療用漸進式壓力襪,設計上是腳跟位置最緊,壓力再往上遞減,「血不會聚在腳,亦幫助把血推上去。」他又指,一般坊間的長襪以橡筋頭位置最緊,是剛好相反的設計,會反過來阻礙血液向上流,故不合規格的襪是「不穿好過穿」!

而專業的壓力襪按壓力程度分不同級數,患者需按病情使用較高級數的壓力襪,通常要透過醫生購買;至於較低級數的壓力襪,原來亦有助血液循環,一般人可以預防為目的穿著。但謝醫生提醒:「年紀大要小心,不少長者有周邊血管阻塞,血向下流受阻,再穿或有危險及不適。」

藥膏

坊間針對靜脈曲張的藥膏有不少,謝醫生說它們的原理基本上相同:「當血管發脹嚴重,有機會出現發炎情況,導致按壓時會腫痛,這類藥膏就是用作減輕發炎情況。」他強調,實際上藥膏本身是不會令血液消失或縮小,反而許多人塗抹時會按摩患處,會有助血液循環。

除了依靠外力,我們日常許多習慣看似只是一個微小動作,原來對靜脈曲張的病情亦可起到改善作用,謝醫生分享以下幾個生活貼士:

1. 如果無法減少站立時間,應該盡量多些活動雙腿,如原地踏步、來回走動。

2. 坐的時候可以抬高雙腿,幫助血液上流。

3. 盡量減少蹺腳,以免膝部靜脈血管受壓。

4. 首三期患者可穿壓力襪進行正常運動(可選容易揮發汗水的物料);但第四至六期患者就算運動也對病情幫助不大,甚至會加重靜脈血管負擔,應盡快以手術治理。

徹底康復只能靠手術

謝醫生指,目前要根治靜脈曲張,只有透過手術(微創或開刀)徹底清除或封閉壞血管,尤其當病情到達後期時,壞血管不但維持不到原本功能,還會增加從上倒流的血液,需要完好的血管再帶走,會加重它們負荷,令它們都有機會一起變壞,「很多時,一開始只是幾條血管突起來,但時間一久就發現愈來愈多血管出事」。

不過,手術過後不代表可一勞永逸。謝醫生提醒,同一條血管再出問題的機會雖然很小,但其他血管再出現靜脈曲張的情況並非不可能,還是要注意生活習慣,減少再患的風險!


資料來源:香港0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靜脈曲張】藥膏壓力襪外5個貼士助改善 高危因素不止企得多 (上)





靜脈曲張下,大小腿出現一條條凸出的血管,絕對是女性大敵!其實,靜脈曲張不止影響外觀,更可能引致色素沉澱、濕疹等皮膚病變,不容輕視。想改善靜脈曲張,靠坊間常說的壓力襪、藥膏有沒有用?除了常說的站得多,還有什麼因素增加患靜脈曲張的機會?由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為我們解答。

靜脈曲張是什麼?

天氣回暖,不少人準備換上短褲、短裙,卻見腿上有條礙眼的血管?在正常情況下,血液會經由靜脈血管由下而上輸送回心臟,但當腳部的靜脈血管失去正常功能,如血管中的單向活瓣壞了,令血液倒流回腳,壓迫血管,就會出現這種血管變明顯甚至凸起的問題,也就是我們不時聽說的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已是常見的都市問題,常見發生在下肢,其中小腿病情一般較嚴重,血管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解釋:「站立時,小腿是在身體最低的地方,血液返回心臟的路很遠,血管承受壓力最高。」








了解靜脈曲張的病情及成因

靜脈曲張病情分六期

從醫學角度,靜脈曲張的病情可按對健康的影響程度分六期,謝醫生說惡化速度因人而異,但通常都是以年計發生:

第一期:出現蜘蛛網狀靜脈,即微絲血管變明顯

第二期:血管開始突起,但沒特別不適

第三期:腳出現腫脹、疼痛的感覺,甚至會晚上抽筋

第四期:開始有皮膚病變,例如皮膚因色素沉澱變深

第五期:患處出現濕疹、痕癢,甚至有傷口

第六期:患處慢性潰爛,傷口一直不復原

謝醫生指,首三期的靜脈曲張相對不太影響健康,患者可以視乎需要選擇先觀察或求醫,但到了第四期或以上,就必須接受治療,「會經常損傷、發炎,當第六期出現的傷口拖延太久,亦有機會細菌感染,甚至出現細胞病變,惡化成皮膚癌,最極端的情況更可能需要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險」。

..........續




資料來源:香港0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3月19日 星期四

壓力襪表現參差 三款難預防靜脈曲張 呢款物美價廉… (下)

2款洗濯後變形不合格 1款嚴重縮水 甚至有「止血帶」效應​

壓力襪為貼身衣物,需經常清洗保持衛生。技術人員參考ISO 6330標準對樣本進行50次洗滌及晾乾,發現有2款壓力比例變化較大,超過參考標準的要求。

其中「旅行家KOOLFREE」小腿位置的平均壓力值較足踝大,用家穿上身後容易產生「止血帶」效應,影響血液流動。另外「sk ANGEL」壓力襪的壓力比例亦變化較大,不符合標準要求,未能有效幫助血液回流心臟。

經過洗滌後,大部分壓力襪在外觀上沒有明顯變化,但「ofa bamberg」膝襪縮水嚴重,襪筒長度縮減了15.2%,表現較差。




壓力超出應有水平 會致肌肉壞死

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表示,壓力襪多次洗滌後,穿著會變得「好緊、好難穿」,當壓力超出應有的水平,足踝承受壓力低於小腿,可能令血液積聚在小腿,增加靜脈曲張機會,嚴重或肌肉壞死。她又認為,產品供應商應訂明洗滌次數上限及正確清洗方式,及使用年期。

另外,消委會亦考察了標籤資料,有5款樣本的實際纖維成分與標示不符。同時,除「SLIMWALK」、「CAROLON」及「Healthy Hosiery」有提供足踝及小腿周長資料外,其餘並未有詳細的尺碼資料,「ofa bamberg」甚至未有提供壓力值。變相令消費者難以選擇適合的尺碼。

物理治療師:狀況較輕者應購買壓力值較小的壓力襪

消委會提醒,壓力襪並非越緊越好,若是選擇壓力過大的壓力襪會適得其反;另外消費者需以自己腿部尺寸選購產品。消委會並諮詢專家的意見,物理治療師魏志榮表示消費者需要應以狀況的嚴重程度及範圍選購壓力襪,建議下肢未有明顯靜脈曲張症狀的人士選擇壓力值為10至15mmHg的壓力襪。

另外消委會提醒有糖尿病、皮膚炎或其他血管疾病的患者及長者應諮詢醫生意見,否則有機會引致肌肉壞死。

部分廠商對是次測試作出回應。當中價格最貴,但綜合評分只有3分的「ofa bamberg」的代理商回應,廠商有定期進行品質檢測,並解釋已於產品說明書中提示用家小心使用乾衣機防止變形,今後則會將提示印在包裝盒上;綜合評分只有兩星半的「旅行家」代理商表示將會提交廠商根據BS661210標準進行的測試報告,證明產品符合聲稱數值。





醫生:若設計不妥當 穿了比不穿更糟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指,設計有問題的壓力襪,較緊的地方倒轉在腿部較上位置,可能是小腿位置,於是就像有條橡皮筋綁着腳部,造成止血帶效應,血液要去到心臟更困難,失去了壓力襪幫助血液循環的原意。如果因為壓力的設計不妥當,對血液循環造成壞影響,穿了比不穿更糟。

坊間不少瘦小腿瘦腳的壓力襪,這些大部分都是低壓力的壓力襪,壓力值一般不高,維持於15-20mmhg,對身體風險應很低,但相對地未必能有效瘦小腿。想穿高壓力值的壓力襪,最好詢問醫生意見,假如病人本身有其他血管問題,例如周邊血管阻塞、血管閉塞等,若在不知情下自己買壓力襪穿著,只會令腳部更不適。

醫生又指壓力襪多穿多洗,會鬆弛屬正常現象,建議長期穿著的人士,約半年更換一次壓力襪。



資料來源: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323505/%E6%B6%88%E5%A7%94%E6%9C%83-%E5%A3%93%E5%8A%9B%E8%A5%AA%E8%A1%A8%E7%8F%BE%E5%8F%83%E5%B7%AE-%E4%B8%89%E6%AC%BE%E9%9B%A3%E9%A0%90%E9%98%B2%E9%9D%9C%E8%84%88%E6%9B%B2%E5%BC%B5-%E5%91%A2%E6%AC%BE%E7%89%A9%E7%BE%8E%E5%83%B9%E5%BB%8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

壓力襪表現參差 三款難預防靜脈曲張 呢款物美價廉…(上)

長期站立工作的上班族及少活動或是靜脈瓣膜老化的長者,都是罹患靜脈曲張的高危族群。為了緩解腿部不適症狀,預防靜脈曲張,不少人會選擇穿著壓力襪。消委會今日(15日)出版最新一期《選擇》月刊,檢視市面上10款壓力襪在壓力、耐用性、舒適性、標籤資料等方面的表現,發現有三款未能有效促進血液回流、一款洗濯後嚴重縮水變形,而且大部分型號未提供詳盡的尺碼資料,變相令消費者難以選擇適合的尺碼。

此次共測試10款壓力襪,當中SLIMWALK表現最佳,總體得分達5星,售價只有148元,物美價廉;而售價139元、sk ANGEL的一款壓力襪在壓力表現及耐用程度方面都表現欠佳,總評只有1星。消委會並提醒,壓力襪並不是越緊越好,若無嚴重的靜脈曲張,自行穿上壓力過大的壓力襪,反而影響血液循環、造成反效果。

今次消委會的測試由本港獨立實驗室進行,參考國際ISO標準、英國BS標準、美過紡織化學師協會AATCC標準、美國材料及實驗協會ASTM標準及日本JIS標準進行。其中SLIMWALK(PH652)、CAROLON(Health Support Medical Compression/Knee C)以及Gloria(Lady Gloria 18 Support Stockings/G-140-PS4)綜合表現較好。

因中高壓及高壓級別的壓力襪須經由醫生或專業人士診斷後處方購買,是次消委會測試的10款壓力襪均為非處方、可公開購買到的產品,主要用作預防靜脈曲張或防止症狀惡化。10款當中,有3款為襪褲款,7款為膝襪款式,售價介乎於139元至468元之間。










3款壓力比例不合要求 或不能有效促進血液回流


消委會指,壓力襪所提供的壓力必須平均分布,且需要下緊上鬆,才能達到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向上推進至心臟的功效。售價達468元的德國產「ofa bamberg」膝襪(gilofa 2000 Support and travel stockings)、165元「旅行家KOOLFREE」(醫用輔助健康壓力襪/28901)、以及「sk ANGEL」(保健舒適壓力褲/8002)在小腿提供的壓力位足踝壓力的88.8%至90.4%,壓力比例不符合要求,或許未能有效將靜脈血液向上推進。

sk ANGEL受測試的襪褲大腿所有壓力只有小腿的35.3%,低於標準下限,同樣未能有效將靜脈血液向上推進。





.........續



資料來源: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323505/%E6%B6%88%E5%A7%94%E6%9C%83-%E5%A3%93%E5%8A%9B%E8%A5%AA%E8%A1%A8%E7%8F%BE%E5%8F%83%E5%B7%AE-%E4%B8%89%E6%AC%BE%E9%9B%A3%E9%A0%90%E9%98%B2%E9%9D%9C%E8%84%88%E6%9B%B2%E5%BC%B5-%E5%91%A2%E6%AC%BE%E7%89%A9%E7%BE%8E%E5%83%B9%E5%BB%8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3月12日 星期四

長期站立容易致靜脈曲張 服務業員工需要「再坐一會」- (下)


「老板應避免令員工受不必要的辛苦!」

若工作性質是需要長期站立,那怎麼辦?謝卓華醫生提醒打工仔女,要保持腿部郁動,最好能多坐下休息,這可減低血液積聚腿部,減輕血管壓力。他強調:「老板應避免令員工辛苦,應容許他們坐下及行下。」

站立太久會令腿部會易疲累及腫脹;夜晚甚至會出現抽筋。主要因為乳酸積聚在小腿,但因靜脈功能較差排不走,若有正常腿部郁動及休息,便有助靜脈血管帶走肌肉所產生的廢物。謝卓華表示,明白部分雇員難以有休息時間,故有以下建議:

1) 站立時也要保持腿部郁動,例如原地踏步,這可令腿部如水泵,幫助血向上流動;
2) 穿著醫療用壓力襪,有效避免腿部積血;
3) 坐低時腳掌可做舒展活動,例如上下郁動或抬高;
4) 雇主要給予員工適當休息時間,避免員工長時間站企。

靜脈曲張共分六期

第1期:小腿及腳跟附近出現蜘蛛網狀靜脈
第2期:腳部血管脹大突起,如蚯蚓狀
第3期:腿部開始出現腫脹、疼痛、疲累等症狀
第4期:開始皮膚深色,在腳眼位置皮膚,開始變色,會「一撻撻」變黑或變啡色
第5期:出現濕疹、痕癢、甚至出現細小傷口,但時好時壞
第6期:最後出現長期慢性潰爛





資料來源: 工聯雙月刊 206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