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

大頸泡治療 / 大頸泡檢查

 


 

 

甲狀腺微創切除手術


以傳統外科手術切除大頸泡,是過往常用的治療方法。若進行全甲狀腺切除手術,約需兩個半小時,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醫生在甲狀腺上切開 約4厘米切口,直接取走甲狀腺,術後可即日進食及下床活動,住院約3至5天,術後要服用荷爾蒙補充劑Thyroxine,每日一粒。如屬半甲狀腺切除,則 不用服食補充劑。不過,傳統外科手術可能會令患處留下疤痕,因為疤痕組織增生視乎個人而定;女性患者可能會認為疤痕較為礙眼。

 

 甲狀腺治療風險

  • 一般手術風險包括流血、發炎。
  • 損害副甲狀腺,容易抽筋,以及不夠鈣質,惟此情況罕見,即使出現也會很快復原。
  • 傷害聲帶神經線,有機會聲沙,但情況罕見。


大頸泡檢查

  • 超聲波、放射性碘掃描
  • 血液測試:TSH、FT3、FT4




資料來源:  http://www.thyro.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8月21日 星期五

單腿腳腫與「髂靜脈壓迫綜合症」

髂靜脈」是一組位於盆腔內的靜脈血管,下連接着腿部,上連接着腹部,下肢的血液要返回心臟,髂靜脈是必經之路。但其所處位置,異常擠擁,前面有動脈血管,後面有腰椎骨骼,附近亦有子宮、卵巢、直腸、膀胱等盆腔內的器官。這些器官若有任何異樣,就有可能壓迫到髂靜脈,令其收窄,甚至閉塞,輕者引致腳腫,嚴重的可至發炎疼痛、栓塞、潰瘍等。這就是「髂靜脈壓迫綜合症」的原理。

而其中最常見引致壓迫的,就是左腿的髂靜脈,前面被動脈,後面被腰椎,像三文治般的夾在中間。曾經有解剖學的研究發現,多達兩成人的髂靜脈有受壓情況,但大部分臨床上是沒有症狀的。而有嚴重靜脈曲張症狀的病人中,大約2%至5%是因髂靜脈受壓引起的。脊柱側彎、腰椎骨刺,都可以是病發的誘因,但大部分是原因不明的。

由於髂靜脈處於盆腔深處,因此診斷絕不容易,一般先以超聲波檢查腿部,排除靜脈曲張或栓塞情況,再以電腦掃描,檢查盆腔內的器官結構,更準確的會用到「血管內超聲波」導管檢查,可以在血管裡檢查到靜脈受壓的程度。

若症狀不太嚴重,會盡量以非手術的方法,例如壓力襪,去控制病情。但若病情嚴重,例如經常腫痛、發炎,甚至潰瘍,便需要接受微創的血管腔內手術,在血管內植入支架,把收窄的血管擴張過來,改善血液流量。若診斷正確,手術後腳腫的情況,會頓時消退!

在靜脈內置入支架,在全世界來說,也是一個較為新穎的手術,我們香港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個案,是頗「貼市」的。但較不便之處,是病人於手術後需要服食一段時間的薄血藥,以減少支架栓塞的風險。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8月20日 星期四

單腿腳腫與「靜脈血液塞車」

之前提過,單腿腳腫的成因跟雙腿腳腫是完全不同的,一般都跟靜脈或淋巴系統有關,而靜脈問題遠較常見,如靜脈曲張、靜脈栓塞、髂靜脈壓迫綜合症等。


下肢靜脈血管的作用是把血液從下而上帶回心臟,而上述三種情況,都會令靜脈內的血液,要返回心臟的時候出現困難,令靜脈血液過量積聚於下肢,引致單腿腳腫。靜脈曲張是靜脈血管內的血液倒流,而靜脈栓塞則是有血塊在靜脈血管內形成,令血管堵塞,這兩種情況比較常見,之前亦有很多介紹,而大眾對「髂靜脈壓迫綜合症」則較陌生。


「髂靜脈」是一組位於盆腔內的靜脈血管,位於下肢及腹部靜脈之間,作用是接收腿部靜脈輸送上來的血液,再把它傳送至腹部靜脈,再回到心臟。可以說,下肢的血液,若要返回心臟,髂靜脈是必經之路。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若有任何原因,把髂靜脈壓着,令其收窄,下肢血液需要返回腹部及心臟,便會出現困難;情況就好像一條高速特快公路,本是四線行車,因交通事故,變成單線行車,當然就會出現大塞車情況,而部分車輛為了要到達目的地,便需要繞這高速公路,穿過一些橫街窄巷才能到埗,但行車時間就大大增加。而髂靜脈就是一條位於腿部及腹部之間的高速公路,一旦出現任何事故引致「靜脈血液塞車」,腿部便會腫脹。


由於髂靜脈位於盆腔深處,一般在診症室的「望聞問切」難以準確檢查,因此在診斷單腿腳腫的過程,會先以超聲波檢查腿部的靜脈,以排除靜脈曲張或栓塞的情況,若懷疑問題是源於髂靜脈,便需要考慮電腦掃描,甚至血管內超聲波,調查事故的地點及原因。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

腳部冰冷有問題嗎?

每年到了這季節,天氣漸冷,便是出現動脈血管疾病的高鋒期。其中較常見的,是因下肢動脈血管阻塞而引起的併發症。

若腿部動脈血管本身已因血管硬化而引致收窄,下肢血液流量便會減少,一般若收窄程度不太嚴重的話,於靜止情況下是不會有甚麼異樣的,只會於走路或運動時,才覺得乏力酸痛; 但要是天氣寒冷,低溫會令到皮膚上的微絲血管,甚至下肢的中小型動脈血管自然收縮,其目的本是減少失溫,以保存身體重要器官的溫暖,但就無可避免地令到下肢供血減少,足部及腳趾便會特別冰冷。長時間暴露於冷空氣中,缺血情況嚴重及持續的話,甚至會出現傷口、皮膚變黑,組織壞死等併發症。筆者當年在英國受訓時,天寒地凍的日子,便經常收到這類病人。香港的冷天雖沒有英國般寒冷,但仍不時有類似情況。

故長者們或本身己患有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人,應避免足部長期暴露於低溫,建議需穿上厚襪及足夠衣服保暖,最好在家中有暖氣裝置,但應避免使用暖水袋,因熱力正接接觸皮膚可做成灼傷。。

腳部冰冷還可能跟心臟衰弱,或缺乏運動有關,這情況常見於行動不便、足不出戶的長者。 故若發現自己足部經常冰冷,便應留意一點,如有異樣,還是早點找醫生檢查一下為妙。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