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林喜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林喜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

嚴防糖尿腳 年檢護足最重要

數糖尿病併發症,大部分病例都知亦都驚有糖尿腳,擔心對腳會潰爛會發黑。如想預防此症,其實除了控制血糖外,定期檢測足部的神經反應及血流狀況,也是防範截肢風險於未然的關鍵。


「搵條尼龍絲篤腳板底嗰個檢查,真的咁重要嗎?」這對白,幾乎每年勸說資深糖尿病人我阿爸去驗腳時,都會重複一次。


事實很多糖尿病人就算已患病多時,對於糖尿腳年檢有幾重要,仍是不太明白。香港足病診療中心註冊足病診療師林喜民表示:「因為血糖失穩,糖尿病人很容易出現周邊神經病變及血管病變,尤其是遠端的手腳位置,而足部因為支撐身體重量,在持續受壓下較手部更易形成傷口潰瘍,以致糖尿腳會是此症的常見併發症。」


傷口→潰瘍→截肢


對於足部有「傷口」,任誰都會當是小事。但若糖尿病人有手腳麻痹、感覺轉差狀況,代表已存在血管病變及周邊神經病變的可能,則一個足部的小傷口,原來也有併發截肢的風險。


血管病變:血糖會令血管組織硬化,因血管收窄或鈣化等造成缺血的現象,會令血液循環減慢,在足部血流減少下傷口更難癒合,嚴重會有壞疽情況。


周邊神經病變:神經線靠血管輸送養份,當血管組織硬化輸送功能減弱,神經線因為缺乏養份,亦會出現退化,令神經感覺變得遲鈍。


研究發現,大約3成糖尿病人會有不同程度的足部周邊神經病變,常見有感覺退化表現。「開初很多時是手腳麻痺,患者自述徵狀多是『對腳似是着了襪一樣,觸摸時覺得有層嘢隔住』般,再後神經感覺愈來愈差,更可能有冷熱感覺遲緩,或蟻咬、針拮、火灼等感覺混亂訊號,最嚴重者對腳會完全無晒感覺。而正因為足部感覺遲鈍,一旦患者足部受傷又未能及時發現,傷口被細菌感染,便會引發潰瘍,甚至有可能要截肢。」

基本糖尿腳檢驗


感覺測試:主要用於評估周邊神經病變的可能,包括微壓力測試、震盪測試、痛楚針拮測試、冷熱測試等。


尼龍纖維單絲試驗:主要利用尼龍管刺向足部的微壓力測試。如合着眼進行的患者在10個位置中有4個反應都「不清楚」,評估表現即為不達標。


震盪試驗:將儀器放腳趾頭或趾骨上,由小至大調校震盪幅度作測試,以讀數高低評估患者對震盪感覺有否退化。


血流測試:在觸診外,也可透過超聲波儀器測試足部脈搏,透過下肢血流的「脈搏跳動聲響」強弱,評估有否血管收窄或缺血情況發生。





資料來源: https://podi.com.hk/diabetic-foot-care.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慎選涼鞋防足患(下)




長期受壓易出事

若本身患有扁平足、高弓足、拇趾外翻、腳趾變形、足底筋膜發炎等問題的人士,在選擇涼鞋時,要更加小心。林醫師說︰「患有腳趾變形者,穿着鞋頭太窄或鞋跟太高的鞋,或會增加腳趾所受的壓力,加上與鞋履持續摩擦,可導致骨膜腫脹、發炎和疼痛。若腳上出現厚繭、拇趾外翻等問題,多數因為行路姿勢不正確,導致長期受壓,若再穿鬆垮的涼鞋,這些壓力點會因為沒有足夠支撐,與鞋面摩擦,令問題惡化,因此我建議有足患者可選用加入了矯型鞋墊的涼鞋,幫助紓緩壓力。與此同時,不妨選擇腳跟前後有魔術貼鞋帶包裹的款式,好處是可以調校鬆緊,讓雙腳有活動空間之餘,又不會在鬆垮的鞋中晃動。

足跟後必定要有鞋帶包裹,以鞏固足跟位置,增加行路的穩定性。切勿選擇幼身鞋帶的款式,因難以全面包裹足跟。鞋底方面,太薄或太硬都會增加足部壓力,一般人可選擇具吸震功能的鞋底,若有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問題的人,則要揀選足弓位置有厚墊支撐的鞋底,以紓緩足部壓力。」


提防真菌侵襲

林醫師特別提醒大家注意個人衞生,尤其在潮濕炎熱的天氣,最適合真菌生長。穿着涼鞋時,有機會接觸公眾場所的真菌,加上長期穿着,涼鞋物料吸收的汗水會成為真菌的溫床,繼而觸發香港腳、灰甲等問題。平時着涼鞋,盡可能穿上棉襪,亦應勤加清潔涼鞋,避免真菌積聚。


足部紓壓運動示範







資料來源: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lifestyle/20170331/00298_00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7月10日 星期三

慎選涼鞋防足患(上)



暮春三月,天氣晴和,透氣又易穿的涼鞋是時候出場了!不過,穿着涼鞋都有其學問,除了要因應腳部狀況作出適當選擇,亦要避免長期穿着,否則有可能損害足部健康——起初是小腿肌肉拉緊,行路時足跟後端位置有點疼痛,繼而出現紅腫發炎的徵狀,甚至可演變成阿基里斯肌腱發炎,實在不容忽視!

 
鞋跟勿超過2吋

今時今日,涼鞋已是時尚鞋款,除了平底款,還有高跟款與鬆糕款,而後兩者或會影響足部健康。足病診療師林喜民說:「穿着高跟涼鞋行走,易將壓力聚焦於前掌位置,久而久之,可能會令該位置發炎。再者,由於行路傾向不穩定,小腿肌肉會嚴重拉緊,甚至造成足裹附近的筋腱發炎。建議不要選高跟涼鞋,即使要穿着,鞋跟也不要超過2吋高。另外,厚底鬆糕鞋的着地點太高,後跟位置加高,同樣會令人行路不穩定,重心過分傾前,易令小腿肌肉繃緊,嚴重的話有可能影響膝蓋,導致腰骨疼痛等問題。即使是平底款鬆糕鞋,也因為離地太高,可導致行路時腳掌的屈摺未如理想,而不良的行路姿勢,可能會觸發腳筋膜拉傷或發炎。」






......續



資料來源: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lifestyle/20170331/00298_00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4月6日 星期五

慎選涼鞋防足患(下)




長期受壓易出事

若本身患有扁平足、高弓足、拇趾外翻、腳趾變形、足底筋膜發炎等問題的人士,在選擇涼鞋時,要更加小心。林醫師說︰「患有腳趾變形者,穿着鞋頭太窄或鞋跟太高的鞋,或會增加腳趾所受的壓力,加上與鞋履持續摩擦,可導致骨膜腫脹、發炎和疼痛。若腳上出現厚繭、拇趾外翻等問題,多數因為行路姿勢不正確,導致長期受壓,若再穿鬆垮的涼鞋,這些壓力點會因為沒有足夠支撐,與鞋面摩擦,令問題惡化,因此我建議有足患者可選用加入了矯型鞋墊的涼鞋,幫助紓緩壓力。與此同時,不妨選擇腳跟前後有魔術貼鞋帶包裹的款式,好處是可以調校鬆緊,讓雙腳有活動空間之餘,又不會在鬆垮的鞋中晃動。

足跟後必定要有鞋帶包裹,以鞏固足跟位置,增加行路的穩定性。切勿選擇幼身鞋帶的款式,因難以全面包裹足跟。鞋底方面,太薄或太硬都會增加足部壓力,一般人可選擇具吸震功能的鞋底,若有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問題的人,則要揀選足弓位置有厚墊支撐的鞋底,以紓緩足部壓力。」


提防真菌侵襲

林醫師特別提醒大家注意個人衞生,尤其在潮濕炎熱的天氣,最適合真菌生長。穿着涼鞋時,有機會接觸公眾場所的真菌,加上長期穿着,涼鞋物料吸收的汗水會成為真菌的溫床,繼而觸發香港腳、灰甲等問題。平時着涼鞋,盡可能穿上棉襪,亦應勤加清潔涼鞋,避免真菌積聚。


足部紓壓運動示範







資料來源: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lifestyle/20170331/00298_00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慎選涼鞋防足患(上)



暮春三月,天氣晴和,透氣又易穿的涼鞋是時候出場了!不過,穿着涼鞋都有其學問,除了要因應腳部狀況作出適當選擇,亦要避免長期穿着,否則有可能損害足部健康——起初是小腿肌肉拉緊,行路時足跟後端位置有點疼痛,繼而出現紅腫發炎的徵狀,甚至可演變成阿基里斯肌腱發炎,實在不容忽視!

 
鞋跟勿超過2吋

今時今日,涼鞋已是時尚鞋款,除了平底款,還有高跟款與鬆糕款,而後兩者或會影響足部健康。足病診療師林喜民說:「穿着高跟涼鞋行走,易將壓力聚焦於前掌位置,久而久之,可能會令該位置發炎。再者,由於行路傾向不穩定,小腿肌肉會嚴重拉緊,甚至造成足裹附近的筋腱發炎。建議不要選高跟涼鞋,即使要穿着,鞋跟也不要超過2吋高。另外,厚底鬆糕鞋的着地點太高,後跟位置加高,同樣會令人行路不穩定,重心過分傾前,易令小腿肌肉繃緊,嚴重的話有可能影響膝蓋,導致腰骨疼痛等問題。即使是平底款鬆糕鞋,也因為離地太高,可導致行路時腳掌的屈摺未如理想,而不良的行路姿勢,可能會觸發腳筋膜拉傷或發炎。」






......續



資料來源: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lifestyle/20170331/00298_00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慎選涼鞋防足患(下)



長期受壓易出事

若本身患有扁平足、高弓足、拇趾外翻、腳趾變形、足底筋膜發炎等問題的人士,在選擇涼鞋時,要更加小心。林醫師說︰「患有腳趾變形者,穿着鞋頭太窄或鞋跟太高的鞋,或會增加腳趾所受的壓力,加上與鞋履持續摩擦,可導致骨膜腫脹、發炎和疼痛。若腳上出現厚繭、拇趾外翻等問題,多數因為行路姿勢不正確,導致長期受壓,若再穿鬆垮的涼鞋,這些壓力點會因為沒有足夠支撐,與鞋面摩擦,令問題惡化,因此我建議有足患者可選用加入了矯型鞋墊的涼鞋,幫助紓緩壓力。與此同時,不妨選擇腳跟前後有魔術貼鞋帶包裹的款式,好處是可以調校鬆緊,讓雙腳有活動空間之餘,又不會在鬆垮的鞋中晃動。

足跟後必定要有鞋帶包裹,以鞏固足跟位置,增加行路的穩定性。切勿選擇幼身鞋帶的款式,因難以全面包裹足跟。鞋底方面,太薄或太硬都會增加足部壓力,一般人可選擇具吸震功能的鞋底,若有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問題的人,則要揀選足弓位置有厚墊支撐的鞋底,以紓緩足部壓力。」


提防真菌侵襲

林醫師特別提醒大家注意個人衞生,尤其在潮濕炎熱的天氣,最適合真菌生長。穿着涼鞋時,有機會接觸公眾場所的真菌,加上長期穿着,涼鞋物料吸收的汗水會成為真菌的溫床,繼而觸發香港腳、灰甲等問題。平時着涼鞋,盡可能穿上棉襪,亦應勤加清潔涼鞋,避免真菌積聚。


足部紓壓運動示範







資料來源: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lifestyle/20170331/00298_00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慎選涼鞋防足患(上)



暮春三月,天氣晴和,透氣又易穿的涼鞋是時候出場了!不過,穿着涼鞋都有其學問,除了要因應腳部狀況作出適當選擇,亦要避免長期穿着,否則有可能損害足部健康——起初是小腿肌肉拉緊,行路時足跟後端位置有點疼痛,繼而出現紅腫發炎的徵狀,甚至可演變成阿基里斯肌腱發炎,實在不容忽視!

 
鞋跟勿超過2吋

今時今日,涼鞋已是時尚鞋款,除了平底款,還有高跟款與鬆糕款,而後兩者或會影響足部健康。足病診療師林喜民說:「穿着高跟涼鞋行走,易將壓力聚焦於前掌位置,久而久之,可能會令該位置發炎。再者,由於行路傾向不穩定,小腿肌肉會嚴重拉緊,甚至造成足裹附近的筋腱發炎。建議不要選高跟涼鞋,即使要穿着,鞋跟也不要超過2吋高。另外,厚底鬆糕鞋的着地點太高,後跟位置加高,同樣會令人行路不穩定,重心過分傾前,易令小腿肌肉繃緊,嚴重的話有可能影響膝蓋,導致腰骨疼痛等問題。即使是平底款鬆糕鞋,也因為離地太高,可導致行路時腳掌的屈摺未如理想,而不良的行路姿勢,可能會觸發腳筋膜拉傷或發炎。」






......續



資料來源: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lifestyle/20170331/00298_00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慎選涼鞋防足患(下)



長期受壓易出事

若本身患有扁平足、高弓足、拇趾外翻、腳趾變形、足底筋膜發炎等問題的人士,在選擇涼鞋時,要更加小心。林醫師說︰「患有腳趾變形者,穿着鞋頭太窄或鞋跟太高的鞋,或會增加腳趾所受的壓力,加上與鞋履持續摩擦,可導致骨膜腫脹、發炎和疼痛。若腳上出現厚繭、拇趾外翻等問題,多數因為行路姿勢不正確,導致長期受壓,若再穿鬆垮的涼鞋,這些壓力點會因為沒有足夠支撐,與鞋面摩擦,令問題惡化,因此我建議有足患者可選用加入了矯型鞋墊的涼鞋,幫助紓緩壓力。與此同時,不妨選擇腳跟前後有魔術貼鞋帶包裹的款式,好處是可以調校鬆緊,讓雙腳有活動空間之餘,又不會在鬆垮的鞋中晃動。

足跟後必定要有鞋帶包裹,以鞏固足跟位置,增加行路的穩定性。切勿選擇幼身鞋帶的款式,因難以全面包裹足跟。鞋底方面,太薄或太硬都會增加足部壓力,一般人可選擇具吸震功能的鞋底,若有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問題的人,則要揀選足弓位置有厚墊支撐的鞋底,以紓緩足部壓力。」


提防真菌侵襲

林醫師特別提醒大家注意個人衞生,尤其在潮濕炎熱的天氣,最適合真菌生長。穿着涼鞋時,有機會接觸公眾場所的真菌,加上長期穿着,涼鞋物料吸收的汗水會成為真菌的溫床,繼而觸發香港腳、灰甲等問題。平時着涼鞋,盡可能穿上棉襪,亦應勤加清潔涼鞋,避免真菌積聚。


足部紓壓運動示範







資料來源: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lifestyle/20170331/00298_00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慎選涼鞋防足患(上)



暮春三月,天氣晴和,透氣又易穿的涼鞋是時候出場了!不過,穿着涼鞋都有其學問,除了要因應腳部狀況作出適當選擇,亦要避免長期穿着,否則有可能損害足部健康——起初是小腿肌肉拉緊,行路時足跟後端位置有點疼痛,繼而出現紅腫發炎的徵狀,甚至可演變成阿基里斯肌腱發炎,實在不容忽視!

 
鞋跟勿超過2吋

今時今日,涼鞋已是時尚鞋款,除了平底款,還有高跟款與鬆糕款,而後兩者或會影響足部健康。足病診療師林喜民說:「穿着高跟涼鞋行走,易將壓力聚焦於前掌位置,久而久之,可能會令該位置發炎。再者,由於行路傾向不穩定,小腿肌肉會嚴重拉緊,甚至造成足裹附近的筋腱發炎。建議不要選高跟涼鞋,即使要穿着,鞋跟也不要超過2吋高。另外,厚底鬆糕鞋的着地點太高,後跟位置加高,同樣會令人行路不穩定,重心過分傾前,易令小腿肌肉繃緊,嚴重的話有可能影響膝蓋,導致腰骨疼痛等問題。即使是平底款鬆糕鞋,也因為離地太高,可導致行路時腳掌的屈摺未如理想,而不良的行路姿勢,可能會觸發腳筋膜拉傷或發炎。」






......續



資料來源: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lifestyle/20170331/00298_00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Fungal nails

Fungal nails or onychomycosis, is an infection underneath the surface of the nail caused by fungi. When the tiny organisms take hold, the nail often becomes darker in color and smells foul. Debris may collect beneath the nail plate, white marks frequently appear on the nail plate, and the infection is capable of spreading to other toenails, the skin. The resulting thicker nails are difficult to trim and make walking painful when wearing shoes. Onychomycosis can also be accompanied by a secondary bacterial or yeast infection in or about the nail plate.

Toenail fungus is often ignored because the infection can be present for years without causing any pain. The disease is characterized by a progressive change in the texture and color of the toenail.

  •     Thickening of the nail
  •     Infected part of nail may become loose or separate from the nail bed
  •     Nail appears to "crumble" or breakdown

Our podiatrist can help to remove the fungal part of the nails with sterilized instruments and advise you on topical anti-fungal agent to prevent the infection.










Reference information: http://www.podi.com.hk/en/skin-toenail-part3.html#topic2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doctor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