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is an educational platform aim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i. veins. How to achieve the possible symptomatic, functional and cosmetic outcome by different treatments to the needs of individuals with venous problem. ii. Thyroid diseases, parathyroid, goiter, thyroid cancer, etc... 這是一個教育博客,提供教育關於腿部靜脈曲張及蜘蛛網血管問題,提供各類針對腿部靜脈的治療技術,包括微創靜脈腔內激光及射頻、超聲波導引注射、及外科手術等等。另提供甲狀腺, 甲狀腺亢進, 甲狀腺癌, 甲狀腺腫大, 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素, 甲狀腺 症狀, 甲狀腺素低, 甲狀腺素高,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醫生, 甲狀腺檢查教育
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
抗疫期間 也勿耽誤其他病情
過去兩星期,新冠肺炎病例陸續在香港出現,人心惶惶,搶購物資。普羅大眾因擔心受感染,現在對於醫療設施盡量「敬而遠之」;醫院的門診部,無論是公營或私營,現在都是門堪羅雀,冷冷清清。有的私家醫生診所,甚至暫時關門大吉。至於手術室,在公立醫院,非緊急或必須的手術,盡量押後改期,以騰出資源抗疫;在私家醫院,很多病人也主動要求取消或押後手術,或索性暫不求醫。
但試想想,這段時間是否除了肺炎,就沒有其他疾病?
筆者經歷過03年的SARS,現時情況跟當時不遑多讓,市民對醫院都是避之則吉,但後來我及很多同事見到的,是當疫情過後,便出現大量重病個案,有末期癌症;嚴重血管閉塞而出現潰瘍、截肢等情況;有的是血管瘤變大至破裂出血。那個時候,需要接受複雜手術去治療的病人多的是,也有不少是病入膏肓,手術也幫不了!他們不是諱疾忌醫,只是覺得在抗疫時期求醫,是高危活動,怕受感染,寧可「死頂」強忍病情,造成耽誤。
其實這是一大謬誤,即使在這非常時期,公院仍盡量維持拯救生命或肢體的必須要手術,如癌症、血管瘤、通血管等。至於私院,因為有著沙士的經驗,已經有一系列的防疫措施,稍有可疑的病人,如發燒、上呼吸道感染、可疑外遊紀錄等,都會被拒絕入院或轉介至公院。因此受感染的風險極微,而日常手術的安排,跟以往基本上是沒有分別的。
在此奉勸市民,切勿因現時的疫情,而耽誤了其他病情。香港有沙士的慘痛經驗,實在不應手忙腳亂、重蹈覆轍!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認刺穿動脈致洗血少女半癱 聯合:不涉人為疏忽 母哭訴「搞到傷殘好心痛」
患有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16歲陳姓少女,去年11月在聯合醫院接受洗血治療時,疑因醫生接連出錯致右腦中風。聯合完成調查,估計是金屬導線穿過病人頸內靜脈時,刺穿鎖骨下動脈導致出血;醫管局專家形容事件屬非常罕見嚴重併發症,並非醫療事故,不涉人為疏忽。家屬稱難以接受,陳媽媽昨哭訴指女兒現時仍半身癱瘓、小腿萎縮,需長期卧床,「好心酸、好心痛」。
夢想成為護士的16歲陳小姐,去年10月因頭痛及右半身無力等,到聯合急症室求醫,同日入住深切治療部,檢查後確診急性橫貫性脊髓炎;醫生11月中為病人進行洗血治療,在頸內靜脈放入導管後,病人血壓下降及出現血胸,因聯合未有心胸外科,病人轉到伊利沙伯醫院治療,確診右腦大範圍缺血性中風,並發現導管置入時動脈被刺穿。
小腿萎縮 未能吞嚥進食
事發至今5個多月,病人仍在伊院深切治療部留醫。其母透露,女兒現時清醒,但半身癱瘓需長期卧床,一隻手未有反應,小腿已出現萎縮,「大腿仲有少少反應」,正接受物理治療,在醫護人員鼓勵下「有返啲意志力」;惟她仍未能吞嚥進食,聲帶在手術後未能發聲,只能「做口形」溝通。陳太提及女兒病況時多次落淚,「我到𠵱家都接受唔到,原先脊髓炎已經好番晒,但(手術)之後就搞到傷殘同咁多後遺症」。她引述醫生稱女兒完全康復機會不大,「成家人都好心酸、好心痛……佢先得16歲,人生好漫長,自立唔到都唔知點算」。
聯合醫院昨公佈專家檢討結果,卻未有承認責任。負責調查的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副主席、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部門主管蘇景桓醫生稱,事件屬非常罕見併發症。他指,為病人放置中央靜脈導管的,是一名有逾20年經驗的兒科深切治療部醫生,該醫生在放置針芯至頸靜脈前及過程間,有用超聲波儀器協助,有抽血確保針芯進入靜脈,其後再放置金屬引導線、血管擴大器入靜脈時,或刺穿下方的鎖骨下動脈。他指醫生當時已做足程序,只是鎖骨下動脈非超聲波監察範圍。
手術前無提有中風風險
蘇續指刺穿動脈風險少於1%。一般情況下,如鎖骨下動脈有血塊積聚,一般會向下流向手部,但今次血塊往上流至腦部致中風,情況罕見,文獻也找不到同類個案故未能解釋。至於聯合為病人進行的血管造影檢查,未能發現病人鎖骨下動脈有損傷,轉送到伊院再做檢查時才發現,他指重看血管造影時有看到鎖骨下動脈不平坦,顯示該處或曾受傷,但強調很難察覺,他亦需要影像重組才看得到。
對於家屬質疑聯合未有察覺病人中風,蘇景桓同意當病人鎮靜劑藥力慢慢消失、血壓回復正常,意識應恢復,但早期難辨意識是否受鎮靜劑影響,惟4、5小時過去病人仍不清醒,應要警覺是否中風或休克等,當時聯合已準備將病人轉院,他指做法合適。但他確認醫生術前未有向少女家屬提及手術風險包括中風,理解家屬感到「落差大」,建議日後解釋清楚,避免使用高風險或低風險等籠統字眼。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指因動脈受損、血管閉塞形成血塊,流向腦部而造成的缺血性中風,情況往往比一般中風危急,「幾分鐘冇血到,腦組織就有永久性損害」。即使及早發現,亦難逆轉中風結果,「及早發現當然可以及早轉院做手術,但可能最終分別都唔大」
資料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501/2037806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夢想成為護士的16歲陳小姐,去年10月因頭痛及右半身無力等,到聯合急症室求醫,同日入住深切治療部,檢查後確診急性橫貫性脊髓炎;醫生11月中為病人進行洗血治療,在頸內靜脈放入導管後,病人血壓下降及出現血胸,因聯合未有心胸外科,病人轉到伊利沙伯醫院治療,確診右腦大範圍缺血性中風,並發現導管置入時動脈被刺穿。
小腿萎縮 未能吞嚥進食
事發至今5個多月,病人仍在伊院深切治療部留醫。其母透露,女兒現時清醒,但半身癱瘓需長期卧床,一隻手未有反應,小腿已出現萎縮,「大腿仲有少少反應」,正接受物理治療,在醫護人員鼓勵下「有返啲意志力」;惟她仍未能吞嚥進食,聲帶在手術後未能發聲,只能「做口形」溝通。陳太提及女兒病況時多次落淚,「我到𠵱家都接受唔到,原先脊髓炎已經好番晒,但(手術)之後就搞到傷殘同咁多後遺症」。她引述醫生稱女兒完全康復機會不大,「成家人都好心酸、好心痛……佢先得16歲,人生好漫長,自立唔到都唔知點算」。
聯合醫院昨公佈專家檢討結果,卻未有承認責任。負責調查的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副主席、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部門主管蘇景桓醫生稱,事件屬非常罕見併發症。他指,為病人放置中央靜脈導管的,是一名有逾20年經驗的兒科深切治療部醫生,該醫生在放置針芯至頸靜脈前及過程間,有用超聲波儀器協助,有抽血確保針芯進入靜脈,其後再放置金屬引導線、血管擴大器入靜脈時,或刺穿下方的鎖骨下動脈。他指醫生當時已做足程序,只是鎖骨下動脈非超聲波監察範圍。
手術前無提有中風風險
蘇續指刺穿動脈風險少於1%。一般情況下,如鎖骨下動脈有血塊積聚,一般會向下流向手部,但今次血塊往上流至腦部致中風,情況罕見,文獻也找不到同類個案故未能解釋。至於聯合為病人進行的血管造影檢查,未能發現病人鎖骨下動脈有損傷,轉送到伊院再做檢查時才發現,他指重看血管造影時有看到鎖骨下動脈不平坦,顯示該處或曾受傷,但強調很難察覺,他亦需要影像重組才看得到。
對於家屬質疑聯合未有察覺病人中風,蘇景桓同意當病人鎮靜劑藥力慢慢消失、血壓回復正常,意識應恢復,但早期難辨意識是否受鎮靜劑影響,惟4、5小時過去病人仍不清醒,應要警覺是否中風或休克等,當時聯合已準備將病人轉院,他指做法合適。但他確認醫生術前未有向少女家屬提及手術風險包括中風,理解家屬感到「落差大」,建議日後解釋清楚,避免使用高風險或低風險等籠統字眼。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指因動脈受損、血管閉塞形成血塊,流向腦部而造成的缺血性中風,情況往往比一般中風危急,「幾分鐘冇血到,腦組織就有永久性損害」。即使及早發現,亦難逆轉中風結果,「及早發現當然可以及早轉院做手術,但可能最終分別都唔大」
資料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501/2037806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