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有「救」無類?

陳伯年屆九十多歲,但身體仍不錯,因「腹部主動脈瘤」突爆裂,家人緊急將其送院。主動脈是人體最大血管,負責供應血液至肚腹及下肢;隨著年齡漸長,血管開始退化,主動脈會變得脆弱並開始膨脹,猶如被撐大的氣球一樣,形成主動脈瘤。當主動脈瘤爆裂,便會流血不止,若無適當治療,死亡率是百分百!即使進行緊急手術,在此不穩定情況下,成功機會亦只有五成,術後還可出現各種併發症!


陳伯及家人經短暫考慮後,覺得即使只是一線生機,也不想放棄,於是請醫生立刻動手術,經一整晚手術後,醫護團隊終成功挽救陳伯的性命,數天後他醒來,家人及病人都非常感激醫護人員的救助。


可惜,陳伯在3周後,因肺炎併發症令病情急轉直下,最後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去。類似的個案,並不罕見。若某醫院經常有這類個案,它的整體手術存活率必定會被拖低。人們不其然會問:「花這麼多人力物力和資源,值得嗎?況且,努力亦未必獲認同。」不同階層、身份及崗位的人,價值觀和取態可能有所不同。作為讀者的你,又有甚麼看法呢?


筆者頭腦比較簡單,覺得做醫護的,還是單純點好;太多計算,只會不必要地令事情複雜化。「有救無類」大概是我們的宗旨吧!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新聞來源: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9403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