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周邊動脈血管阻塞治療方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周邊動脈血管阻塞治療方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周邊動脈阻塞性程度評估

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 的不同分型有助醫生判斷PAD的嚴重程度。最常見的有Fontaine分類法,根據踝-肱(臂)血壓指數 Ankle-brachial index (ABI)的檢查值,它們把PAD的徵狀分為以下分型


周邊動脈阻塞性程度評估 (Fontaine Classification)



無徵狀:大部份患者都沒有任何徵狀。醫生透過臨床檢查,例如檢查患者有沒有下肢冰冷、量度踝-肱(臂)血壓指數 Ankle-brachial index (ABI),評估血管阻塞的徵狀。


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IC):走路或運動時感到下肢疲倦、疼痛、沉重或抽筋,但休息後徵狀會隨之緩解。痛楚的位置取決於動脈阻塞的位置,小腿是最常見的部位。


臨界性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CLI):即使靜止時血流仍不夠,所以腳痛不會減退;下肢冰冷;腿部傷口難以癒合或癒合速度緩慢;雙腳毛髮脫落;趾甲脆弱;腳部脈搏減弱或消失。如有以上徵狀,患者應盡快向血管外科醫生求醫,以免情況進一步惡化,嚴重時甚至需要截肢。


潰爛(Ulceration)或壞疽(gangrene):由於動脈血管嚴重閉塞,導致組織壞死,腳上的傷口難以癒合、腳趾變黑。如有以上徵狀,患者應盡快向血管外科醫生求醫,接受治療,避免下肢組織繼續壞死,嚴重時引起全身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而導致死亡。



參考資料:周邊動脈阻塞性程度評估 (esteemmedical.com.hk)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認識腳痛成因了解下肢血管疾病 (上)

下肢動脈梗塞和靜脈曲張等血管疾病都是引起腳痛的常見成因,但礙於認知不足,不少患者都有病而不自知。早前由《健康創富》雜誌主辦、香港大塚製藥贊助的「下肢血管疾病──動脈梗塞及靜脈曲張」專題講座,邀請了外科專科謝卓華醫生擔任主講嘉賓,為市民講解有關下肢血管疾病的資訊。

動脈血管阻塞引致間歇性跛行


謝醫生表示,周邊動脈血管收窄或阻塞可引致腳痛,主要原因是由於血管老化,令血管壁增厚及失去彈性,導致血管通道收窄,血液因此供應不足而引發腳部疼痛。吸煙、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都是加速血管硬化的主要因素。

此病症最典型的情況是出現「間歇性跛行」(Claudication),患者在站立、躺下或坐下時情況正常,但遇到活動或做運動需要行走一段距離的狀況時,肌肉會開始疼痛,必須立即停下來休息,數分鐘後情況才能好轉,不過恢復走路若干距離後病人會再次感到疼痛,情況就這樣不斷反覆。「間歇性跛行」引致的疼痛主要發生於小腿肌肉,少數病情嚴重的患者其皮膚更可能出現潰爛或壞死,甚至需要截肢。

帶氧運動改善血液不足


診斷時醫生會為患者量度足部及手部的血壓,以對比足部的血液供應情況。治療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方法可分為三大類,包括運動、服用藥物及微創手術。部分患者因腳痛而不願活動,但謝醫生卻建議他們應做適量的帶氧運動,例如緩步跑、行山等,不但不會使肌肉負荷過重,更可刺激新的血管增生及改善血液供應不足的情況。若運動期間感到腳部疼痛,可休息一會再繼續。

藥物治療方面,醫生處方的Cilosta­zal可於血管內發揮作用,避免血小板積聚,並能擴張已收窄的微絲血管及促進血管增生,患者服用三至六個月為一個療程,研究顯示治療後的行走距離會逐漸增加。若患者的病情嚴重,可考慮接受微創血管腔內手術(EndovascularSurgery)。術前需要先透過血壓檢查及電腦掃描了解血管內的情況,手術期間會以血管成型術及支架將已收窄及阻塞的血管打通或擴張,以增加血液的流量。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續






資料來源: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