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下肢血管疾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下肢血管疾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

可以讓他們坐坐嗎?

大家走進食肆、百貨公司、酒店時,有沒有留意那些侍應、售貨員、服務員等,全都是站著工作的。你是否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他們需要招呼客人,怎可以坐下!坐著工作,太沒禮貌了!給客人看到,成何體統!


那麼,總有一些非繁忙的時間,客人比較少,可以坐坐嗎?


對不起,地方淺窄,沒有凳提供!一旦坐下來,他們會變得疏懶的!站著工作,是行規,不能改!


在香港,二十多萬從事飲食業、服務業、零售業等的員工,就是這樣為著生計,一天復一天地不停站立。大家乘地鐵、巴士時,站上半小時,也會覺得渾身不舒服,想找地方坐坐;可想而知,若要站上一整天,還要天天地站,是何等的痛苦!


在醫學角度,長期站立,亦肯定會對健康有壞影響,如肌肉、筋膜、血管等,其中對血液循環的影響最為明顯。當我們站著的時候,靜脈血管裡的血液,基於水向低流的原理,是會傾向流向腿部的,但靜脈裡的單向閥門,在正常情況下,是會阻擋著這倒流,把血液保持向心臟方向流動,避免血液過量積聚於腿部。但若站立的時間太長,這些閥門便有可能因受壓太大而決堤,血液從上而下如瀑布一樣湧向小腿,其後果是,輕者腳腫疼痛、血管突起、經常抽筋,重者皮膚變黑、濕疹痕癢、潰爛不愈。


當大家走進食肆商舖時,殷勤地招待你的員工,很多時就是強忍著這些痛苦,犧牲著自己的健康去為顧客提供服務。但整件事最荒謬的,就是這些犧牲毫無必要,亦完全可以避免。我們到食肆是要吃美味的食物;到商舖是買需要的貨物,員工們站或坐,根本影響不到食物或貨物的本質。


那為何給他們坐坐會這麼困難?下回再談。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糖尿足」引發的傷口

在之前的文章指出過,足部的傷口大多跟下肢血管疾病有關。而糖尿病患者,就特別容易出現下肢動脈血管阻塞,故引發潰瘍並發症的機會也特別高,亦即「糖尿足」。

糖 尿足的成因,跟血糖控制不理想有關,患者的足部末梢神經會受影響,令足部感覺遲緩、麻木,即使於日常生活當中如鞋子太窄、走路過多、或剪甲而出現傷口,亦 未必及時察覺。糖尿病人的動脈血管,亦容易出現末端微絲血管閉塞及中小型血管硬化及收窄的情況,導致足部供血變差,令傷口較難愈合。另外,糖尿病人的傷口 是特別容易受感染的,細菌也可很快地蔓延至腿部其他位置,令情況惡化得很快,甚至因此需要截肢保命。

故糖尿病患者若出現足部傷口時,實不 應掉以輕心。現時醫學上傾向使用較進取的方法治療,第一時間會檢查足部傷口有否受感染並處方抗生素治療、透過量度足部血壓並與手部血壓作對比,評估足部動 脈有否阻塞,有需要時,可進一步進行電腦掃描,檢視動脈血管的閉塞情況及受影響位置。

確認問題後,血管外科醫生可透過微創手術,將有問題的血管位置擴張打通,從而恢復血流暢通,避免糖尿足情況惡化而引起的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險的風險。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新聞來源: www.am730.com.hk/column-289612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糖尿足」引發的傷口

在之前的文章指出過,足部的傷口大多跟下肢血管疾病有關。而糖尿病患者,就特別容易出現下肢動脈血管阻塞,故引發潰瘍並發症的機會也特別高,亦即「糖尿足」。

糖 尿足的成因,跟血糖控制不理想有關,患者的足部末梢神經會受影響,令足部感覺遲緩、麻木,即使於日常生活當中如鞋子太窄、走路過多、或剪甲而出現傷口,亦 未必及時察覺。糖尿病人的動脈血管,亦容易出現末端微絲血管閉塞及中小型血管硬化及收窄的情況,導致足部供血變差,令傷口較難愈合。另外,糖尿病人的傷口 是特別容易受感染的,細菌也可很快地蔓延至腿部其他位置,令情況惡化得很快,甚至因此需要截肢保命。

故糖尿病患者若出現足部傷口時,實不 應掉以輕心。現時醫學上傾向使用較進取的方法治療,第一時間會檢查足部傷口有否受感染並處方抗生素治療、透過量度足部血壓並與手部血壓作對比,評估足部動 脈有否阻塞,有需要時,可進一步進行電腦掃描,檢視動脈血管的閉塞情況及受影響位置。

確認問題後,血管外科醫生可透過微創手術,將有問題的血管位置擴張打通,從而恢復血流暢通,避免糖尿足情況惡化而引起的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險的風險。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新聞來源: www.am730.com.hk/column-289612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糖尿足」引發的傷口

在之前的文章指出過,足部的傷口大多跟下肢血管疾病有關。而糖尿病患者,就特別容易出現下肢動脈血管阻塞,故引發潰瘍並發症的機會也特別高,亦即「糖尿足」。

糖 尿足的成因,跟血糖控制不理想有關,患者的足部末梢神經會受影響,令足部感覺遲緩、麻木,即使於日常生活當中如鞋子太窄、走路過多、或剪甲而出現傷口,亦 未必及時察覺。糖尿病人的動脈血管,亦容易出現末端微絲血管閉塞及中小型血管硬化及收窄的情況,導致足部供血變差,令傷口較難愈合。另外,糖尿病人的傷口 是特別容易受感染的,細菌也可很快地蔓延至腿部其他位置,令情況惡化得很快,甚至因此需要截肢保命。

故糖尿病患者若出現足部傷口時,實不 應掉以輕心。現時醫學上傾向使用較進取的方法治療,第一時間會檢查足部傷口有否受感染並處方抗生素治療、透過量度足部血壓並與手部血壓作對比,評估足部動 脈有否阻塞,有需要時,可進一步進行電腦掃描,檢視動脈血管的閉塞情況及受影響位置。

確認問題後,血管外科醫生可透過微創手術,將有問題的血管位置擴張打通,從而恢復血流暢通,避免糖尿足情況惡化而引起的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險的風險。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新聞來源: www.am730.com.hk/column-289612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醫生,手術安全嗎?」


這是每位考慮接受手術的病人都會關心的問題。 而醫生亦有責任詳盡解釋。


首先要明白,任何手術都有一定風險,世上沒有零風險的手術,只是多或少的分別。要動手術就要接受風險,既然如此,便應衡量手術是否必須。例如一些純粹美容手術,並非必要的話,若風險稍高也可能是不值的。至於一些能改善健康,或救命的手術,即使是帶有風險,只要評估過是利多於弊,也是可以接受的。


雖然風險是無可避免,但也不等於醫生可魯莽地進行手術,負責任的醫生,是會設法把風險降低,適當的訓練、合適的儀器、豐富的經驗是最基本的風險管理。整個外科醫生的訓練,及系統的設計,就是盡量把風險降至最低。在香港及很多先進國家,有外科專科的出現,就是確保動手術的醫生都是經過適當訓練,懂得怎樣避免或降低手術風險。而一些複雜及高風險的手術,即使外科醫生間都會互相轉介,確保手術由有經驗的醫生處理,以降低風險。這個過程,當然會涉及醫生個人的專業操守,但在香港成熟的專科醫生制度下,有專科醫學院在這方面替市民把關,是不容易出亂子的。


但即使手術有需要,醫生有經驗,手術安排已把風險降至最低,也不是每次都能大團圓結局的,這是殘酷的現實。因此醫生、病人及家屬之間的互信是非常重要的。缺乏互信,互相猜疑,甚麼都做不了;希望最近醫委會改革紛爭,不會影響這份互信。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www.am730.com.hk/column-32062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糖尿足」引發的傷口

在之前的文章指出過,足部的傷口大多跟下肢血管疾病有關。而糖尿病患者,就特別容易出現下肢動脈血管阻塞,故引發潰瘍並發症的機會也特別高,亦即「糖尿足」。

糖尿足的成因,跟血糖控制不理想有關,患者的足部末梢神經會受影響,令足部感覺遲緩、麻木,即使於日常生活當中如鞋子太窄、走路過多、或剪甲而出現傷口,亦未必及時察覺。糖尿病人的動脈血管,亦容易出現末端微絲血管閉塞及中小型血管硬化及收窄的情況,導致足部供血變差,令傷口較難愈合。另外,糖尿病人的傷口是特別容易受感染的,細菌也可很快地蔓延至腿部其他位置,令情況惡化得很快,甚至因此需要截肢保命。

故糖尿病患者若出現足部傷口時,實不應掉以輕心。現時醫學上傾向使用較進取的方法治療,第一時間會檢查足部傷口有否受感染並處方抗生素治療、透過量度足部血壓並與手部血壓作對比,評估足部動脈有否阻塞,有需要時,可進一步進行電腦掃描,檢視動脈血管的閉塞情況及受影響位置。

確認問題後,血管外科醫生可透過微創手術,將有問題的血管位置擴張打通,從而恢復血流暢通,避免糖尿足情況惡化而引起的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險的風險。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新聞來源: www.am730.com.hk/column-289612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認識腳痛成因了解下肢血管疾病 (下)







靜脈曲張嚴重時傷口難癒合

靜脈曲張是最常見的靜脈血管疾病,多發生於腳部。謝醫生表示,正常情況下在腳部肌肉活動時,靜脈中的瓣膜可幫助血液向上流至心臟,以防回流及積聚在腳部。與間歇性跛行的情況相反,靜脈瓣膜閉合不全的患者在站立時,腳部血液會向下積聚令血管脹大造成小腿不適,腳部活動時不適感反而會減少。醫學界已將腿部靜脈問題分成六個階段,包括:(1)蜘蛛網狀靜脈;(2)血管突起及脹起;(3)腿部浮腫及容易疲累;(4)皮膚顏色變深變黑;(5)皮膚痕癢並引發濕疹及傷口;(6)長期潰瘍難以痊癒。

以不同治療方法對症下藥


如懷疑患有靜脈曲張,醫生會為患者進行超聲波檢查,以觀察腿部的深層靜脈、表層靜脈及其他靜脈的血液流動情況。治療靜脈曲張方面,可分為手術和非手術兩大類。如病情不影響日常生活,手術對於第一至三期的患者來說並非必要。謝醫生建議,病情較輕的患者應避免穿高跟鞋及長時間站立,亦可選擇穿着醫學專用的壓力襪,以紓緩由靜脈曲張引起的腿部不適。

第四至六期的患者則必須接受治療,治療方法包括傳統外科手術、微創靜脈腔內消融術及超聲波導引脈內注射治療。傳統的外科手術是把患者腿部較上位置的大隱靜脈結紮,然後抽走。此方法一般需全身麻醉,傷口較大,患者需要多點時間康復。微創靜脈腔內消融術(EndovenousAblation)則是於患者腿上開一個小口,再放入射頻或激光導管,產生熱力使壞血管收縮及堵塞,效果與傳統手術相若,但可選擇局部麻醉進行。而超聲波導引脈內注射治療(UltrasoundGuided Sclerotherapy)則是把藥物注射進血管來堵塞有問題的部分,此法只適用於較小的血管,可改善蜘蛛網狀靜脈或早期靜脈曲張的情況。謝醫生強調,任何治療都有其利弊及風險,病人應找適當的醫生,對症下藥,商討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認識腳痛成因了解下肢血管疾病 (上)

下肢動脈梗塞和靜脈曲張等血管疾病都是引起腳痛的常見成因,但礙於認知不足,不少患者都有病而不自知。早前由《健康創富》雜誌主辦、香港大塚製藥贊助的「下肢血管疾病──動脈梗塞及靜脈曲張」專題講座,邀請了外科專科謝卓華醫生擔任主講嘉賓,為市民講解有關下肢血管疾病的資訊。

動脈血管阻塞引致間歇性跛行


謝醫生表示,周邊動脈血管收窄或阻塞可引致腳痛,主要原因是由於血管老化,令血管壁增厚及失去彈性,導致血管通道收窄,血液因此供應不足而引發腳部疼痛。吸煙、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都是加速血管硬化的主要因素。

此病症最典型的情況是出現「間歇性跛行」(Claudication),患者在站立、躺下或坐下時情況正常,但遇到活動或做運動需要行走一段距離的狀況時,肌肉會開始疼痛,必須立即停下來休息,數分鐘後情況才能好轉,不過恢復走路若干距離後病人會再次感到疼痛,情況就這樣不斷反覆。「間歇性跛行」引致的疼痛主要發生於小腿肌肉,少數病情嚴重的患者其皮膚更可能出現潰爛或壞死,甚至需要截肢。

帶氧運動改善血液不足


診斷時醫生會為患者量度足部及手部的血壓,以對比足部的血液供應情況。治療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方法可分為三大類,包括運動、服用藥物及微創手術。部分患者因腳痛而不願活動,但謝醫生卻建議他們應做適量的帶氧運動,例如緩步跑、行山等,不但不會使肌肉負荷過重,更可刺激新的血管增生及改善血液供應不足的情況。若運動期間感到腳部疼痛,可休息一會再繼續。

藥物治療方面,醫生處方的Cilosta­zal可於血管內發揮作用,避免血小板積聚,並能擴張已收窄的微絲血管及促進血管增生,患者服用三至六個月為一個療程,研究顯示治療後的行走距離會逐漸增加。若患者的病情嚴重,可考慮接受微創血管腔內手術(EndovascularSurgery)。術前需要先透過血壓檢查及電腦掃描了解血管內的情況,手術期間會以血管成型術及支架將已收窄及阻塞的血管打通或擴張,以增加血液的流量。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續






資料來源: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