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肺栓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肺栓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5月7日 星期五

靜脈栓塞可致命 醫生倡市民久坐需適當活動雙腿 增血液循環

 
現代人習慣久坐,有機會引致靜脈栓塞,甚至肺栓塞。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當腳部肌肉長期缺乏活動,靜脈血流緩滯,就會形成血塊,造成栓塞,主要症狀是腳部腫脹、疼痛。萬一血塊脫落,沿靜脈流到肺部,就有機會引致肺栓塞,患者會有氣喘、心口痛等病徵,嚴重會致命。但他指,只要適當活動雙腿,讓肌肉收縮,促進血液循環,便可避免血塊形成。

 
靜脈栓塞又稱為經濟艙症候群,因為乘客坐長途飛機時,雙腳長期處於靜止狀態,甚少活動,較大機會患上此症;而且部分人為避免經常出入廁所,會減少飲水,導致血液黏稠,更容易形成血塊。謝卓華提醒市民坐飛機常見的雙腳腫脹,理應即日消腫,但若單腳出現突發性腫脹,又持續多天,就應該盡快求醫。


另外,做完大手術、長期臥床及行動不便者,因腿部活動能力有限,也大機會靜脈栓塞;而懷孕婦女及體形肥胖者,亦因其盆腔靜脈長期受壓,也是高危一族。此外,髂靜脈擠壓症候群患者亦容易靜脈栓塞,謝曾有一名中年女病人因盆腔結構較窄,導致髂靜脈受壓,再加上乘坐長途飛機,誘發靜脈栓塞,情況嚴重,醫生為她清理血塊之餘,也要置入一支架撐開血管,減低再次栓塞的機會。


治療方面,如果血塊較少,且只積聚在小腿部分,則可透過薄血藥稀釋血液,減低血液的凝固能力,讓血塊慢慢分解。但若情況嚴重,血塊累積到大腿位置,其脫落後造成肺栓塞的機會就會大增,因為大腿的血管較粗。在這種情況,就需要透過血栓移除手術取出血塊。一旦血塊脫落並流入肺部,患者就會呼吸困難,需要動複雜及危險的手術。謝表示,通常新形成的血塊較容易脫落,只要過了一星期,就會黏住血管壁。


謝提醒,要預防靜脈栓塞,乘搭長途飛機時,應確保攝取足夠水分,每隔一兩個小時起身走動舒展,且避免飲酒,導致身體水分流失。此外,市民也可穿着漸進壓力襪,這種襪子下緊上寬,只要配合適當活動,就可以擠壓靜脈血管、提升血液流量及循環。至於行動不便或長期臥床人士,應在他人或機器輔助下,適當活動雙腳。




 

資料來源:東網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

貨員左腳靜脈曲張腫成2倍 主診醫生指飲水過量形成血栓

喝水有助身體代謝,但台灣一名患有靜脈曲張的售貨員,因疑因每天飲太多水,導致左腳出現血栓,腫成2倍大,更險致腳部壞死。不過,有本港外科專科醫生指出,除非本身有其他原因形成血栓,正常情況多飲水不會導到腳部腫上加腫,反而飲水太少會令血栓出現,嚴重可引發肺栓塞致死。

台灣外科醫生陳榮堅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案例,指一名約40歲的女售貨員,因為工作關係需要長時間站立,經常出現腳腫和腳部冰冷。有次她因左腳腫成右腳2倍大而求醫,問診後發現她因長期站立而患有靜脈曲張,但她相信「多喝水,循環才會好」,每天飲3、4升水,加上又自行購買可造成水腫的藥物服食,導致代謝更差,水腫得更厲害,在左腿造成血栓,導致出現嚴重腳腫,情況嚴重的話可導致腳部壞死外。他趕緊安排女子注射血栓溶解劑,並要求她停止胡亂自行服藥。

飲水少反而會令血栓出現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過度飲水形成血栓屬於極端例子,「正常即使飲水多,身體都能排走多餘水份,不會形成血栓,除非該名靜脈曲張患者本身有其他原因,如心衰竭、腎衰竭會導致腳部腫上加腫,才有機會形成血栓。」

他提醒,靜脈曲張的患者不要有錯誤觀念,以為飲水會令病情惡化,「飲水少反而會令血栓出現,當血栓剝落,隨著循環回流並卡在肺部血管時,會引發肺栓塞致死。」

謝醫生指,從事服務性行業,如侍應、售貨員、廚師因經常站立,較易出現靜脈曲張,故提醒高危一族切勿輕視病徵,「第1階段和第2階段只影響外觀,對健康沒有影響。但當到第3階段出現腳部不適、皮膚變色,就應求醫接受治療。」

    靜脈曲張臨床6個階段:

    1. 出現蜘蛛網狀靜脈;

    2. 血管凸出、彎曲;

    3. 腳腫、腳部疲累、腳部易抽筋;

    4. 腳眼附近皮膚顏色變深、變啡、變黑;

    5. 腳部皮膚出現濕疹、痕癢、細傷口;

    6. 腳部有潰瘍

謝醫生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出現腳部腫脹就要休息,平時亦可以穿著醫療用壓力襪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緩解症狀。他解釋,壓力襪腳踝部位的壓力最高,再順着腿部向上漸漸遞減,這設計可令腳部靜脈血液較易回流至心臟;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可以讓小腿肌肉放鬆收縮,保持靜脈血液流動,以免形成血栓。

一般而言,治療靜脈曲張,可透過4種途徑, 包括傳統外科手術切除壞血管、微創手術放入導管透過射頻或激光封閉壞血管、注射黏合劑直接將靜脈的內壁黏合及用藥物封閉壞血管。





資料來源: 晴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靜脈曲張疼痛難忍易水腫 醫生教你簡單2招緩解不適

近日,中國男星涂磊在機艙抬高雙腳,引來網民批評其行為不雅,隨後他發文解釋自己患上靜脈曲張,為行為道歉才稍為平息風波。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靜脈曲張患者較正常人容易引發深層靜脈栓塞,一旦血栓隨血液回流至肺部,可導致肺栓塞致死,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在搭長途機時可以穿着壓力襪及保持腳掌上下郁動,保持小腿靜脈血液流動。

涂磊抬腳踩機艙引來批評


近日,有網民拍到中國知名主持人涂磊走進機艙座位後,把穿著拖鞋的雙腳抬高。影片曝光後,引來網民批評他「沒素質」、「不文明」,他隨後對此事作出回應,稱自己患有輕微靜脈曲張,才依醫生建議把腳抬高促進血液回流。他續指,當下認為座位前方沒有乘客,而且換上了一次性拖鞋,不會影響到別人及弄髒機艙才把腳抬高,但承認作為公眾人物不應該作出此舉,並認錯道歉才稍為平息風波。

深層靜脈栓塞可導肺栓塞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靜脈有分為表淺靜脈和深層靜脈,表淺靜脈栓塞是指表層靜脈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瓣膜出現問題不能正常閉合造成血液倒流,血液長期積聚於腿部靜脈,使靜脈血管變形,形成靜脈曲張。典型患者早期會出現腳血管突起、彎曲腫脹,情況惡化後皮膚會變黑、痕癢,甚至潰爛。若果患者本身情況嚴重,長時間坐着不動(如搭長途機、進行大手術後需在床上休養)靜脈內的血液有機會形成血栓並引發深層靜脈栓塞,患者會因靜脈出現大量血塊而感到腫痛,一旦靜脈將帶有血栓的血液回流至肺部,可導肺栓塞致死。

2招緩解靜脈曲張


謝卓華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可以穿著醫療用壓力襪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緩解靜脈曲張。「壓力襪腳踝部位的壓力最高,再順着腿部向上漸漸遞減,這設計可令腳部靜脈血液較易回流至心臟。」此外,亦可保持腳掌上下郁動,讓小腿肌肉放鬆收縮,保持靜脈血液流動,以免形成血栓,「抬高雙腳或離開座位走動效果會更好。」以上方法對預防水腫亦有幫助,「任何人長時間坐着不動都會腳腫,只是靜脈曲張患者水腫情況更嚴重,同樣壓力襪和多郁動可助減少水腫發生。」

治療靜脈曲張要找「壞血管」

一般而言,醫生會清除「壞血管」(影響血液循環之血管)治療靜脈曲張,例如(1)傳統外科手術:透過開刀切除整條壞血管;(2)微創手術:將導管放入壞血管,透過釋放射頻或激光封閉壞血管;(3)注射黏合劑:像利用膠水直接將靜脈的內壁黏合;(4)藥物治療:封閉壞血管。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425610/%E9%9D%9C%E8%84%88%E6%9B%B2%E5%BC%B5%E7%96%BC%E7%97%9B%E9%9B%A3%E5%BF%8D%E6%98%93%E6%B0%B4%E8%85%AB%20%20%E9%86%AB%E7%94%9F%E6%95%99%E4%BD%A0%E7%B0%A1%E5%96%AE2%E6%8B%9B%E7%B7%A9%E8%A7%A3%E4%B8%8D%E9%81%A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單腿腳腫 不要掉以輕心


「腳腫」是一個很普遍的情況,醫學上有很多原因可引致,通常跟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差有關,亦可因營養不良以致血蛋白過低,甚至久坐不動,或藥物副作用等引致,但一般都是雙腿同時腫脹的,而出現的過程,都是比較慢性及反覆的。由於其成因跟長期病患有關,因此很多病人亦習以為常,不覺得有甚麼大問題。


很多人甚至以為單腿腳腫,跟雙腿腳腫的成因差不多,這便大錯特錯。兩者的成因完全不同,單腿腳腫一般都跟靜脈或淋巴系統有關,而靜脈問題遠較常見,如靜脈曲張、靜脈栓塞、髂靜脈壓迫綜合症等。


陳伯(化名)雖然已七十多歲,但仍非常壯健,絕不言休,每天仍然會返舖頭,打理自己的小生意,但數星期前,感覺到左腿有點腫脹,但因未影響行動,不以為意,以為只是過勞,休息一下便會沒事,怎知腫脹情況愈來愈嚴重,行動也開始有困難,家人也發覺左腿明顯暴脹,陳伯便半推半就地被家人帶去看醫生,最後被轉介到血管外科。醫生用超聲波檢查,赫然發現陳伯左腿肌肉內的深層靜脈有大量血栓,甚至已經伸延到腿部以上!


他立刻被安排到醫院接受電腦掃描,發現血栓已伸延到下腹的髂靜脈,而髂靜脈頂部有收窄的情況,醫生診斷陳伯患的是「髂靜脈壓迫綜合症」而引致嚴重深層靜脈栓塞。


這情況非同小可,若血栓被沖到肺部,引致「肺栓塞」,可即時致命。醫生立刻替他注射抗凝固的藥物,避免血栓蔓延;再以血管腔內手術,把大腿的血栓清除,而收窄的髂靜脈,則需要植入支架把它擴張。數天後陳伯出院,左腿的腫脹已大大消除。下次再跟大家解釋甚麼是「髂靜脈壓迫綜合症」。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月10日 星期五

貨員左腳靜脈曲張腫成2倍 主診醫生指飲水過量形成血栓

喝水有助身體代謝,但台灣一名患有靜脈曲張的售貨員,因疑因每天飲太多水,導致左腳出現血栓,腫成2倍大,更險致腳部壞死。不過,有本港外科專科醫生指出,除非本身有其他原因形成血栓,正常情況多飲水不會導到腳部腫上加腫,反而飲水太少會令血栓出現,嚴重可引發肺栓塞致死。

台灣外科醫生陳榮堅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案例,指一名約40歲的女售貨員,因為工作關係需要長時間站立,經常出現腳腫和腳部冰冷。有次她因左腳腫成右腳2倍大而求醫,問診後發現她因長期站立而患有靜脈曲張,但她相信「多喝水,循環才會好」,每天飲3、4升水,加上又自行購買可造成水腫的藥物服食,導致代謝更差,水腫得更厲害,在左腿造成血栓,導致出現嚴重腳腫,情況嚴重的話可導致腳部壞死外。他趕緊安排女子注射血栓溶解劑,並要求她停止胡亂自行服藥。

飲水少反而會令血栓出現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過度飲水形成血栓屬於極端例子,「正常即使飲水多,身體都能排走多餘水份,不會形成血栓,除非該名靜脈曲張患者本身有其他原因,如心衰竭、腎衰竭會導致腳部腫上加腫,才有機會形成血栓。」

他提醒,靜脈曲張的患者不要有錯誤觀念,以為飲水會令病情惡化,「飲水少反而會令血栓出現,當血栓剝落,隨著循環回流並卡在肺部血管時,會引發肺栓塞致死。」

謝醫生指,從事服務性行業,如侍應、售貨員、廚師因經常站立,較易出現靜脈曲張,故提醒高危一族切勿輕視病徵,「第1階段和第2階段只影響外觀,對健康沒有影響。但當到第3階段出現腳部不適、皮膚變色,就應求醫接受治療。」

    靜脈曲張臨床6個階段:

    1. 出現蜘蛛網狀靜脈;

    2. 血管凸出、彎曲;

    3. 腳腫、腳部疲累、腳部易抽筋;

    4. 腳眼附近皮膚顏色變深、變啡、變黑;

    5. 腳部皮膚出現濕疹、痕癢、細傷口;

    6. 腳部有潰瘍

謝醫生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出現腳部腫脹就要休息,平時亦可以穿著醫療用壓力襪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緩解症狀。他解釋,壓力襪腳踝部位的壓力最高,再順着腿部向上漸漸遞減,這設計可令腳部靜脈血液較易回流至心臟;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可以讓小腿肌肉放鬆收縮,保持靜脈血液流動,以免形成血栓。

一般而言,治療靜脈曲張,可透過4種途徑, 包括傳統外科手術切除壞血管、微創手術放入導管透過射頻或激光封閉壞血管、注射黏合劑直接將靜脈的內壁黏合及用藥物封閉壞血管。




資料來源: 晴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長途機易有靜脈栓塞 亂按壓可致命

俗稱經濟艙症候群的深層靜脈栓塞(DVT)是因血栓阻塞血液流動引起,與水腫不同,只會單腳腫痛甚至「鴛鴦腳」,除搭長途機久坐不動有機會發病,更有整晚盤腿「煲劇」人士煲出禍!有外科專科醫生提醒,遇到類似症狀要盡快求醫,切勿胡亂按摩或按壓患處,因處理不當有機會令血栓在靜脈脫落,再經血液流走到肺部,引起肺栓塞致命。

動脈負責將血液由心臟送往各器官,靜脈則負責將血液由器官帶回心臟。下肢靜脈主要分表淺靜脈和深層靜脈,前者在表皮與脂肪之間,深層靜脈則位於肌肉間,負責將含二氧化碳及廢物血液,送到肝及腎過濾,再帶回心臟。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指,深層靜脈栓塞是指靜脈中現血塊,最常在小腿位置出現,小腿並因長期積聚血液而紅腫。若病發位置較近大腿或盆腔,栓塞情況或更嚴重,腫痛加劇。更可怕是,一旦靜脈將帶血栓的血液回流至心臟及肺部,可能會塞住肺部血管,病人將呼吸困難、胸口痛及休克,甚至死亡。

除肥胖、懷孕、曾接受手術人士高危,搭長途機久坐不動再加飲水不足,亦有機會形成血栓。謝卓華更透露,曾有臨床個案,患者因整晚盤腿「煲劇」發現腳部腫痛遲久不散,到求診才確定是DVT。此外,癌症患者也高危,因他們的血液較常人凝固,而部分盆腔受壓相關特殊病都可引致嚴重DVT,惟病例較少。

遇上DVT,有病人誤以為只是肌肉腫痛沒有求診。謝提醒,一旦發現只是單腳腫痛,而自己又是曾接受手術或坐過飛機的高危人士,求醫前切勿用任何形式按壓患處,因有機會因按壓刺激血栓脫落,最終引發肺栓塞。

診斷DVT,醫生會透過超聲波或電腦掃描先找出血栓位置,再處方三至六個月的薄血藥,阻止血凝固擴散,令血栓自然分解,一般復發機會微。不過,因癌症或特殊盆腔問題引致的DVT,服薄血藥時間需更長,如發現血管收窄,更需考慮植入支架或以微創手術將血栓吸出體外。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東網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經濟客艙症候群

長假期,港人最愛出國旅行,但坐長途航班動輒要呆坐十多小時,除了長時間坐著找娛樂打發時間,有人甚至為了減少上廁所,連水也少喝,於是雙腿全程垂著不動,這便有機會出現「經濟客艙症候群」。


此症候群成因是腿部肌肉缺乏運動,導致靜脈血液停留不動,形成血塊,出現「深層靜脈栓塞」,典型症狀是小腿腫脹疼痛,但亦有小部分沒有徵狀。不過,若血塊脫落,隨血液沖到肺部,便可引發致命的「肺栓塞」。

雖然醫學上稱為「經濟客艙」症候群,但也不代表商務或頭等艙免疫,本人便遇過頭等艙乘客出現此情況,關鍵是腿部全程垂著不動,肥胖、孕婦或本身已有靜脈曲張人士,風險亦較高。

許多人應該試過下機時雙腳脹脹的,或擔心會有事,其實坐了數小時,有此情況亦屬正常。有研究指,在5,000名沒有患靜脈曲張的長途機(航程4小時或以上)乘客中,經超聲波掃描後,當中約4%會出現深層靜脈栓塞,但大部分情況輕微,至於出現肺栓塞的機會,更屬少數中的少數。

不過,無論機會多微,這不幸情況仍有可能出現,所以坐飛機時,應間中站立、步行,或在座位上伸展腿部,讓下肢肌肉多活動;並應避免在航程上飲酒;亦可穿壓力襪。若乘機後下肢持續腫脹、疼痛,便應求醫。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7%b6%93%e6%bf%9f%e5%ae%a2%e8%89%99%e7%97%87%e5%80%99%e7%be%a4-128767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8月20日 星期二

靜脈曲張疼痛難忍易水腫 醫生教你簡單2招緩解不適

近日,中國男星涂磊在機艙抬高雙腳,引來網民批評其行為不雅,隨後他發文解釋自己患上靜脈曲張,為行為道歉才稍為平息風波。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靜脈曲張患者較正常人容易引發深層靜脈栓塞,一旦血栓隨血液回流至肺部,可導致肺栓塞致死,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在搭長途機時可以穿着壓力襪及保持腳掌上下郁動,保持小腿靜脈血液流動。

涂磊抬腳踩機艙引來批評


近日,有網民拍到中國知名主持人涂磊走進機艙座位後,把穿著拖鞋的雙腳抬高。影片曝光後,引來網民批評他「沒素質」、「不文明」,他隨後對此事作出回應,稱自己患有輕微靜脈曲張,才依醫生建議把腳抬高促進血液回流。他續指,當下認為座位前方沒有乘客,而且換上了一次性拖鞋,不會影響到別人及弄髒機艙才把腳抬高,但承認作為公眾人物不應該作出此舉,並認錯道歉才稍為平息風波。

深層靜脈栓塞可導肺栓塞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靜脈有分為表淺靜脈和深層靜脈,表淺靜脈栓塞是指表層靜脈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瓣膜出現問題不能正常閉合造成血液倒流,血液長期積聚於腿部靜脈,使靜脈血管變形,形成靜脈曲張。典型患者早期會出現腳血管突起、彎曲腫脹,情況惡化後皮膚會變黑、痕癢,甚至潰爛。若果患者本身情況嚴重,長時間坐着不動(如搭長途機、進行大手術後需在床上休養)靜脈內的血液有機會形成血栓並引發深層靜脈栓塞,患者會因靜脈出現大量血塊而感到腫痛,一旦靜脈將帶有血栓的血液回流至肺部,可導肺栓塞致死。

2招緩解靜脈曲張


謝卓華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可以穿著醫療用壓力襪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緩解靜脈曲張。「壓力襪腳踝部位的壓力最高,再順着腿部向上漸漸遞減,這設計可令腳部靜脈血液較易回流至心臟。」此外,亦可保持腳掌上下郁動,讓小腿肌肉放鬆收縮,保持靜脈血液流動,以免形成血栓,「抬高雙腳或離開座位走動效果會更好。」以上方法對預防水腫亦有幫助,「任何人長時間坐着不動都會腳腫,只是靜脈曲張患者水腫情況更嚴重,同樣壓力襪和多郁動可助減少水腫發生。」

治療靜脈曲張要找「壞血管」

一般而言,醫生會清除「壞血管」(影響血液循環之血管)治療靜脈曲張,例如(1)傳統外科手術:透過開刀切除整條壞血管;(2)微創手術:將導管放入壞血管,透過釋放射頻或激光封閉壞血管;(3)注射黏合劑:像利用膠水直接將靜脈的內壁黏合;(4)藥物治療:封閉壞血管。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425610/%E9%9D%9C%E8%84%88%E6%9B%B2%E5%BC%B5%E7%96%BC%E7%97%9B%E9%9B%A3%E5%BF%8D%E6%98%93%E6%B0%B4%E8%85%AB%20%20%E9%86%AB%E7%94%9F%E6%95%99%E4%BD%A0%E7%B0%A1%E5%96%AE2%E6%8B%9B%E7%B7%A9%E8%A7%A3%E4%B8%8D%E9%81%A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長途機易有靜脈栓塞 亂按壓可致命

俗稱經濟艙症候群的深層靜脈栓塞(DVT)是因血栓阻塞血液流動引起,與水腫不同,只會單腳腫痛甚至「鴛鴦腳」,除搭長途機久坐不動有機會發病,更有整晚盤腿「煲劇」人士煲出禍!有外科專科醫生提醒,遇到類似症狀要盡快求醫,切勿胡亂按摩或按壓患處,因處理不當有機會令血栓在靜脈脫落,再經血液流走到肺部,引起肺栓塞致命。

動脈負責將血液由心臟送往各器官,靜脈則負責將血液由器官帶回心臟。下肢靜脈主要分表淺靜脈和深層靜脈,前者在表皮與脂肪之間,深層靜脈則位於肌肉間,負責將含二氧化碳及廢物血液,送到肝及腎過濾,再帶回心臟。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指,深層靜脈栓塞是指靜脈中現血塊,最常在小腿位置出現,小腿並因長期積聚血液而紅腫。若病發位置較近大腿或盆腔,栓塞情況或更嚴重,腫痛加劇。更可怕是,一旦靜脈將帶血栓的血液回流至心臟及肺部,可能會塞住肺部血管,病人將呼吸困難、胸口痛及休克,甚至死亡。

除肥胖、懷孕、曾接受手術人士高危,搭長途機久坐不動再加飲水不足,亦有機會形成血栓。謝卓華更透露,曾有臨床個案,患者因整晚盤腿「煲劇」發現腳部腫痛遲久不散,到求診才確定是DVT。此外,癌症患者也高危,因他們的血液較常人凝固,而部分盆腔受壓相關特殊病都可引致嚴重DVT,惟病例較少。

遇上DVT,有病人誤以為只是肌肉腫痛沒有求診。謝提醒,一旦發現只是單腳腫痛,而自己又是曾接受手術或坐過飛機的高危人士,求醫前切勿用任何形式按壓患處,因有機會因按壓刺激血栓脫落,最終引發肺栓塞。

診斷DVT,醫生會透過超聲波或電腦掃描先找出血栓位置,再處方三至六個月的薄血藥,阻止血凝固擴散,令血栓自然分解,一般復發機會微。不過,因癌症或特殊盆腔問題引致的DVT,服薄血藥時間需更長,如發現血管收窄,更需考慮植入支架或以微創手術將血栓吸出體外。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東網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經濟客艙症候群

長假期,港人最愛出國旅行,但坐長途航班動輒要呆坐十多小時,除了長時間坐著找娛樂打發時間,有人甚至為了減少上廁所,連水也少喝,於是雙腿全程垂著不動,這便有機會出現「經濟客艙症候群」。


此症候群成因是腿部肌肉缺乏運動,導致靜脈血液停留不動,形成血塊,出現「深層靜脈栓塞」,典型症狀是小腿腫脹疼痛,但亦有小部分沒有徵狀。不過,若血塊脫落,隨血液沖到肺部,便可引發致命的「肺栓塞」。

雖然醫學上稱為「經濟客艙」症候群,但也不代表商務或頭等艙免疫,本人便遇過頭等艙乘客出現此情況,關鍵是腿部全程垂著不動,肥胖、孕婦或本身已有靜脈曲張人士,風險亦較高。

許多人應該試過下機時雙腳脹脹的,或擔心會有事,其實坐了數小時,有此情況亦屬正常。有研究指,在5,000名沒有患靜脈曲張的長途機(航程4小時或以上)乘客中,經超聲波掃描後,當中約4%會出現深層靜脈栓塞,但大部分情況輕微,至於出現肺栓塞的機會,更屬少數中的少數。

不過,無論機會多微,這不幸情況仍有可能出現,所以坐飛機時,應間中站立、步行,或在座位上伸展腿部,讓下肢肌肉多活動;並應避免在航程上飲酒;亦可穿壓力襪。若乘機後下肢持續腫脹、疼痛,便應求醫。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7%b6%93%e6%bf%9f%e5%ae%a2%e8%89%99%e7%97%87%e5%80%99%e7%be%a4-128767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整晚盤腿追劇...小心「靜脈栓塞」!腳腫脹亂按壓可致命

深層靜脈栓塞俗稱「經濟艙症候群」,是因為血栓阻塞血液流動所引起。醫師表示,它與水腫不同,只會單腳腫痛,搭長途飛機久坐不動、整晚盤腿追劇都有可能發病。醫師也提醒,發現類似症狀要盡快就醫,千萬別亂按摩或按壓患處,否則導致血栓脫落的話,經由血液流走到肺部,會引起肺栓塞喪命。






人體血管分動脈和靜脈兩大類,將血液由心臟送往全身器官的是動脈,靜脈則負責將血液由器官帶回心臟,而下肢靜脈分為淺靜脈和深層靜脈,前者在表皮與脂肪之間,後者則為於肌肉間。


香港《東方日報》引述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指出,俗稱「經濟艙症候群」的深層靜脈栓塞,是靜脈中出現血塊,最常在小腿位置出現,小腿並因長期積聚血液而紅腫;如果病發位置比較靠近大腿或盆腔,栓塞情況可能更嚴重,腫痛加劇。他說,一旦靜脈將帶血栓的血液回流到心臟及肺部,可能會塞住肺部血管,患者會呼吸困難、胸口痛及休克,甚至死亡。






謝卓華進一步表示,肥胖、懷孕、曾經接受手術的人是高危險群,如果搭長途飛機久坐不動,加上飲水不足,也可能形成血栓。他更透露,曾經接診過一個案例,有人整晚盤腿追劇,結果腳部腫痛持續不消,求診才確定是深層靜脈栓塞。

遇到深層靜脈栓塞,有些人會以為只是肌肉腫痛,所以沒有求診。謝卓華提醒,深層靜脈栓塞與水腫不同,只會單腳腫痛,一旦發現類似症狀,而自己又是高危險群,就要盡快就醫,千萬別亂按摩或按壓患處,否則導致血栓脫落的話,可能引起肺栓塞喪命。








去年曾經有一名泰國籍女性搭3個多小時的飛機來台遊玩,但一下飛機卻感到頭暈、胸悶、呼吸困難,送醫檢查竟發現是「經濟艙症候群」引發肺栓塞,血塊塞滿肺,住院5天才保住性命。桃園聯新機場醫療中心主任許詩典接受《ETtoday健康雲》訪問時提到,只要在狹小的機艙連續坐2小時,就容易引發血管栓塞,建議旅客定時起身上廁所,或做足部運動,才能讓血液免滯留。


許詩典指出,「經濟艙症候群」主要發生在生產後婦女、有服藥習慣者以及上機後喝太多酒的民眾;酒精會影響血管彈性,建議民眾搭機時多喝水、少喝酒,才不易發生憾事,而穿緊身褲或太合腳的鞋子,也容易引發身體不適,建議上機後可先脫鞋,避免足部腫脹影響血液流通。





資料來源: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177937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打石膏的風險

運動少不免會有創傷,無論是常見的球類活動、行山跑步、極限運動或是滑雪等,無論怎樣小心,總會有跌撞。骨折、韌帶撕裂、關節移位等常有發生,而腳掌及足踝附近的受傷可說最常見。很多時骨科醫生臨床上需要以石膏固定傷處數星期至數個月,好讓傷處自然癒合。

大家又是否知道打石膏的風險呢?其實打石膏本身是非常安全的,一些小問題如肌肉因缺乏郁動而萎縮、皮膚敏感等,一般都會在拆石膏後數月慢慢改善。真正有危險或有長遠後遺症的是來自併發症深層靜脈栓塞。

原來,當病人的下肢被石膏固定,小腿的肌肉便無法正常郁動,肌肉裏面的深層靜脈容易過量積聚血液,凝成血塊,把肌肉內的深層靜脈堵住,形成靜脈栓塞!臨床上小腿及腳部會嚴重腫脹甚至疼痛,若血塊順着血流沖至肺部,引致肺栓塞,更會出現氣喘、胸口痛等,若大量血栓堵塞住肺部血管,甚至可即時致命!

即使血栓只局限於下肢靜脈,沒有生命危險,但血栓會破壞深層靜脈結構,即使拆掉石膏,小腿也很容易腫脹無力,經常抽筋,甚至因為靜脈壓力長期高企而令皮膚變深色、痕癢、濕疹甚至潰瘍!

讀者看到以上形容,可能已經嚇得半死,其實不用過分擔心,只要對以上情況有基本認識,懂得怎樣預防,深層靜脈栓塞是可以完全避免的。病人即使被石膏固定足踝,但腳趾仍能郁動的,只要經常郁動腳趾,小腿深層靜脈的血液便能保持流動,避免血栓形成。亦應把受傷的腿盡量放高,避免血液過量積聚於深層靜脈。有些高危的病人,醫生甚至會處方薄血藥,減低血凝的機會。

根據統計,不做運動引起的慢性疾病遠較運動引起的創傷更嚴重及複雜。只要對醫學有基本知識,打石膏的風險便可避免!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http://veno.com.hk/plastering-risk.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外遊過後,靜脈栓塞?

接連的聖誕、新年長假期,港人紛紛外遊去,但歐遊、美加遊動軏要坐10多小時飛機,若本身已是患上靜脈曲張人士,在機上又未有好好做足準備,出現靜脈栓塞的風險往往大增,一旦出現深層靜脈栓塞,血塊被沖到肺部造成肺栓塞,後果更是可大可小。


經過剛過去的一段長假期後,因靜脈栓塞而求診的個案數字,的確有所上升。深層靜脈栓塞即俗稱的「經濟客艙症候群」,指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時,因雙腳垂下加上活動少,靜止的血液積聚在腿部靜脈,並型成血塊,若是血塊經靜脈被沖到肺部,可造成致命的肺栓塞。


臨床上,靜脈曲張患者,較易出現靜脈栓塞問題,淺層靜脈栓塞會令患處發炎、腫痛,而嚴重的深層靜脈栓塞,則可帶來即時的生命危險。為健康著想,靜脈 曲張患者在乘坐長途航班時,應穿上醫療用的壓力襪,並多進行舒展足部的活動;即使是一般人士,亦有機會因久坐而出現靜脈栓塞,建議大家在機上少喝酒、咖啡 等飲品,定時站起來活動一下,不要只沉迷在螢光幕前「煲劇」、看電影而忽略靜脈栓塞的致命風險!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

外遊過後,靜脈栓塞?

接連的聖誕、新年長假期,港人紛紛外遊去,但歐遊、美加遊動軏要坐10多小時飛機,若本身已是患上靜脈曲張人士,在機上又未有好好做足準備,出現靜脈栓塞的風險往往大增,一旦出現深層靜脈栓塞,血塊被沖到肺部造成肺栓塞,後果更是可大可小。


經過剛過去的一段長假期後,因靜脈栓塞而求診的個案數字,的確有所上升。深層靜脈栓塞即俗稱的「經濟客艙症候群」,指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時,因雙腳垂下加上活動少,靜止的血液積聚在腿部靜脈,並型成血塊,若是血塊經靜脈被沖到肺部,可造成致命的肺栓塞。


臨床上,靜脈曲張患者,較易出現靜脈栓塞問題,淺層靜脈栓塞會令患處發炎、腫痛,而嚴重的深層靜脈栓塞,則可帶來即時的生命危險。為健康著想,靜脈 曲張患者在乘坐長途航班時,應穿上醫療用的壓力襪,並多進行舒展足部的活動;即使是一般人士,亦有機會因久坐而出現靜脈栓塞,建議大家在機上少喝酒、咖啡 等飲品,定時站起來活動一下,不要只沉迷在螢光幕前「煲劇」、看電影而忽略靜脈栓塞的致命風險!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靜脈曲張搭長途機易出事 - 經濟客艙症候群

靜脈曲張搭長途機易出事
經濟客艙症候群風險高 造成肺栓塞致命



小腿青筋暴現的靜脈曲張患者乘坐長途機要小心,外科專科醫生指出,患者出現深層靜脈栓塞風險較正常人高三至四倍,容易因血栓流至肺部致死。一名輕度靜脈曲張的女士滿心歡喜地開展環球世界之旅,可惜首站由英國來港時右腿已出現血塊凝固,幸及時接受治療避免嚴重後果。


深層靜脈栓塞俗稱經濟客艙症候群,即長時間坐飛機或乘搭長途車時,雙腳垂下加上活動少,影響血液回流積聚在腿部靜脈,血塊會經靜脈流致肺部,造成即時肺栓 塞。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指出,有報告指,在5,000名長途機乘客中,約4%乘機後出現深層靜脈栓塞,但大部份沒有症狀,只在超聲波掃描才可發現。

他表示,靜脈曲張患者尤其容易出現深層靜脈栓塞,風險較一般人高三、四倍。靜脈曲張是因為靜脈瓣膜未能有效阻止血液倒流,血液滯留在腿部靜脈,令靜脈擴張變形。病情一般分為六個階段,由最初蜘蛛網狀靜脈、露出青筋、腳部浮腫、腳踝皮膚變黑、皮膚炎至出現傷口。

曾有一名50多歲居於英國的女士,患靜脈曲張多年,病情輕微,只有青筋突出,多年一直未有理會,退休後準備環遊世界,豈料在首站由英國飛本港的10多小時 航程,右腿已出現腫脹、痛楚並難以走路,抵港後即時求診。謝卓華指出,她當時靜脈已形成血塊,入院後即時為她注射抗凝血劑,以防血栓惡化,幸好觀察多日後 未出現肺栓塞情況。外國曾有靜脈曲張患者,乘搭10多小時飛機後,因引發深層靜脈栓塞致死個案。





可注射硬化劑治療
他建議,患有靜脈曲張患者可注射硬化劑治療,方法是先透過超聲波引道,找出靜脈血塊積聚位置再注射硬化劑,破壞靜脈血管壁的蛋白質,令問題靜脈收縮,最終 由身體吸收逐漸消失。好處是病人不用接受麻醉,能對付大蜘蛛網狀血管及細小靜脈曲張,但要視乎病情或可能要接受多次性注射。其他治療方法包括靜脈腔內消融 術及外科手術。
除靜脈曲張患者,孕婦、肥胖及剛做過手術康復的病人均是出現深層靜脈栓塞的高危族,乘搭長途機前可穿上壓力襪、在航程中多做腿部伸展、多喝水及避免飲酒。






患靜脈曲張搭長途機小貼士


  • 上機前應穿着壓力襪
  • 不時在座位上進行
  • 腿部伸展運動
  • 坐着時不要蹺腳
  • 多離開座位走動
  • 勿穿緊身褲
  • 多飲水,少飲含酒精飲品





資料來源: www.veinexperts.or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